降低钢铁料耗的攻关实践

来源 :福建冶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84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炼钢工序成本控制中,钢铁料耗的成本占比非常大,也是转炉冶炼工艺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本文通过优化转炉冶炼过程中的原料结构、氧枪枪位流量操作模式,采取了少渣冶炼工艺、减少过程喷溅、缩短补吹时间,降低终渣铁损等相关措施,有效降低了钢铁料耗。通过生产实践数据对比分析,经过技术攻关后,泉州闽光钢铁料耗由2020年1月份的1058.9kg/t降到全年累计的1054kg/t以下,12月份降至1052.23kg/t,有效地降低了炼钢的生产成本。
其他文献
石墨烯(Gr)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等特性,在材料、能源或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特别是Gr具有超隔离性,当将其用作涂料填料使用时,可极大提高涂层的防腐性能。但是由于Gr的高比表面积及层间的范德华力,又使其非常容易团聚,限制了其实际使用。对Gr进行分散改性,促进其在基体中的均匀分布,对扩大Gr的应用范围和提高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Gr及其衍生物的共价改性、非共价改性、掺杂改性和原位聚合改性等方法,通过增加Gr层间位阻效应,改变Gr表面的双亲性,增强其与涂料聚合物基之间的相容性,
提出了以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单体,通过伴随着溶胶-凝胶反应的悬浮聚合法一步制备表面构筑有SiO2粗糙结构的交联聚苯乙烯微球(SiO2/聚苯乙烯疏水复合微球)。研究了油相组成、KH570用量和溶胶-凝胶反应条件对SiO2/聚苯乙烯疏水复合微球强度和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弃除油相中的溶剂甲苯,在50℃的恒温反应阶段采用氨水调控体系pH值为10~11时可以获得兼具持久疏水性能、高强度和超低密
以实验室自制的三聚氰胺植酸(MEL-PA)为阻燃剂,采用一步法全水发泡工艺制备一系列三聚氰胺植酸/硬质聚氨酯泡沫(MEL-PA/RPUF)复合材料。采用热重分析(TG)与热分析动力学研究复合材料热稳定性,揭示其降解机制。研究表明,随着MEL-PA负载量的增加,MEL-PA/RPUF在700℃的残炭率逐渐提升。结合TGA数据,通过Coats-Redfern和Horowitz-Metzger积分法计算复合材料主要降解阶段的反应等级n、活化能E及指前因子A。结果表明,空气氛围中MEL-PA促进了复合材料的初始降
离位复合增韧技术是本征脆性的热固性树脂基纤维复合材料提高韧性的有效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结合离位增韧技术和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制备高性能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基复合材料,本文面向新型热塑性联苯聚芳醚酮(PAEK-B),研究了PAEK-B在BMI树脂及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的分相行为及PAEKB/BMI复合树脂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PAEK-B在BMI树脂的注射窗口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会发生分相行为,并在RTM工艺制备的碳纤维(CF)/PAEK-B/BMI复合材料中保持了分相结构。BMI树脂的注射温度会影响
为了研究泡沫填充褶皱夹芯结构低速冲击响应特性与损伤机制,采用热压法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S型褶皱夹芯板,并使用聚氨酯泡沫进行了填充,通过落锤试验机对夹芯板节点与基座两个
采用高压釜间歇式发泡法,结合超临界CO2微孔发泡技术制备了发泡木粉-纳米蒙脱土(NMMT)/聚丙烯(PP)复合材料。通过对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流变性能、泡孔形貌及压缩性能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了NMMT对其微孔结构及力学性能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NMMT的引入使木粉/PP复合材料中PP基体的结晶速率加快,结晶度减小,有利于发泡均相体系的形成和泡孔生长;PP分子链的运动受到NMMT片层的抑制作用,导致木粉/PP复合材料的熔体弹性提高,泡孔合并与塌陷的现象减少,发泡材料的平均泡孔直径从30.
传统椭圆概率损伤成像使用信号幅值差或能量差作为特征参量,对损伤识别不够敏感且抗噪性能较差。为提高损伤识别的敏感程度,提出采用小波包能量比变化率偏差(Energy relative variation deviation,ERVD)作为损伤因子。选取合适的探头入射倾斜角度,使用空气耦合超声探头在复合材料层板中激励单一的Lamb波模态,对采集的扫查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根据结构损伤前后的信号特征变化选取特征频带,计算损伤指数进行椭圆概率损伤成像,并模拟不同噪声环境对比不同损伤因子的成像效果差异。实验结果表明,选
为优化丙烯酸树脂基水合氧化铁(Hydrated ferric oxide,HFO)复合吸附剂的负载量,调节FeCl3浓度制备出5种复合吸附剂(HFO负载量分别为5.3wt%、8.6wt%、12.1wt%、14.9wt%和18.5wt%,以Fe质量分数计),分析其结构性能,并考察D213-HFO复合吸附剂对磷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pH和共存离子影响及洗脱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吸附剂负载HFO颗粒为纳米无定型HFO,在直径方向呈U型分布。此外,随HFO负载量增加,磷吸附容量先升高后下降
以十二酸十二酯作为相变材料(PCM),以聚乙烯醇(PVA)作为支撑材料,通过乳液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十二酸十二酯@PVA蓄热调温纤维。应用SEM、TEM、DSC、TGA、迷你温度记录仪和红外热成像仪等研究了纺丝液组成及静电纺纤维的表面形貌、潜热值、热稳定性、调温性能、力学性能和水溶性。结果表明,当PVA浓度为10.0wt%、十二酸十二酯∶PVA质量比为50%时,纺丝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纺性。十二酸十二酯@PVA静电纺纤维具有明显的芯-鞘结构,纤维中PCM的热分解温度比纯PCM提高了2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本文通过分析HRB400E盘螺通条性能,研究通条性能波动的规律和原因,经过验证得出风冷辊道风量分布不均造成冷却速度的差异是导致盘螺通条性能产生波动的主要原因。验证试验还发现矫直对盘螺的R p 0.2有影响,未矫直盘螺的屈服特征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