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方式讲究多

来源 :家庭医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di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治疗既要达到预期疗效,还要注意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如何安全合理地用药,在遵循“有病找医生,明确诊断后,选择合适的药物”这些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正确使用药物并采用正确的给药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即要根据不同的病情、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及用药方式。
  
  病情急、重可首选注射剂
  
  据全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显示,较之外用、口服、吸入等用药方式,注射给药,尤其是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因为注射给药的每一个环节如针管、针头保存,注射部位消毒、药物贮存等方面,都有可能引起污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因此,我们主张病情急、病势重时,如急性重症感染时,应选择注射给药,以使药物尽快进入血液循环,到达靶器官,有效控制病情。
  
  病情稳定宜选口服剂
  
  病情稳定期或是慢性疾病患者,主张多选用口服制剂,也可采用序贯疗法。即病情急性发作期选用注射给药,待病情稳定后,再改用同一药物的口服剂型使用3~5天,以保持药物治疗的延续性。
  
  服药方法应注意
  
  这方面很多人容易忽视。每一种药物剂型都有它的特点和科学使用方法,服用时尽量不要破坏剂型的完整性,如舌下含服剂不可直接咽下,包衣片不要嚼碎了服,缓释片不要掰开服,胶囊剂不要拆开服,口服剂不可擅自外用等。酒后服药,随意加减药物剂量等行为,更是要不得。
  
  注意药物“保鲜度”
  
  家庭保存药物也应注意贮存环境及温湿度等条件,不要因为图省事、便宜等“囤”药,吃药也应讲究“保鲜度”,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勿用过了失效期的药。
  
  摘自:家庭保健报
其他文献
济宁市麻风防治工作达到基本消灭标准后,目前的工作普遍遇到了一系列问题.麻防工作的效率问题亦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麻防服务的效率对麻防工作的成本有较大的影响.评价麻防
我院职工在近5年内,健康体检时先后发现两例胆囊癌。一例是60余岁女性患者,平时健康,无症状。体检做B超时发现胆囊内有肿物,经CT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癌。尽管及时手术,仍未能逃脱死亡的厄运。一位72岁男性职工,平时红光满面,腰板挺直,每天坚持去天坛公园锻炼,几乎是老年人健康的样板,平时也毫无症状。但出乎意料的在健康体检时,B超发现胆囊壁增厚,胆囊内有占位病变,CT检查确定为胆囊癌。手术后病理切片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壁上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突入冠脉血管腔,造成冠脉的狭窄或堵塞,引起心肌缺血或梗死,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
有的人平时很少喝甚至不喝牛奶,他们担心牛奶中的“脂肪多”,热量高,喝了会发胖,对减肥不利。其实,喝牛奶不仅不会使人发胖,反而能控制体重,有益减肥。  近年来国外多项研究表明,喝牛奶不会发胖的根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1.肥胖与激素分泌有关,牛奶中的钙质有间接抑制体重的作用。医学研究证实,身体需要一定量的钙,血液里若没有钙的稳定供应,身体就会释放出一种荷尔蒙(激素),使体内产生更多更大的脂肪细胞,而且
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有定规、教无定法,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和实践。笔者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创设各种"微课"体验,发现"微课"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