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脑小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lo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种影响大脑小动脉、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的脑部血管疾病,其神经影像学特征包括近期皮质下小梗死、腔隙性梗死、白质高信号(WMH)、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脑微出血(CMBs)和脑萎缩。MRI动态增强扫描是目前研究cSVD血-脑脊液屏障渗透率最常用的方法。现就MRI动态增强扫描在cSVD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VBM)分析MRI图像诊断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aD)的可行性。方法:搜集轻中度VaD患者(VaD组)及同年龄段、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无认知功能障碍者(NCI组),获得受试者T1WI结构像,采用SPM8软件对受试者图像进行处理与统计学分析。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脑区容积值与认知功能量表行相关性分析,具有相关性的脑区分别绘制ROC曲线,获得具有最佳诊断效能的脑区及分界值。结果:2组受试者临床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MSE、MoCA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
目的:分析乳腺黏液癌(BMC)和纤维腺瘤的MRI表现,探讨两者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BMC的临床及MRI资料,并与39例纤维腺瘤比较。结果:BMC多为单发病灶、增强扫描早期以边缘不均匀强化为主,晚期逐渐出现整体不均匀强化或分隔中度至明显强化,可合并出血;纤维腺瘤多为多发、增强扫描早期不均匀强化或均匀强化,晚期均匀强化或分隔轻度强化,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MC的TIC均为Ⅰ型,纤维腺瘤以Ⅰ、Ⅱ型为主(82.1%),且以Ⅱ型居多,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黏液性囊腺瘤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原发性腹膜后黏液性囊腺瘤,分析其CT、MRI表现、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结果:3例行CT平扫,其中2例加行增强扫描,平扫示病灶呈单房、囊性表现,增强扫描囊壁未见明显强化,1例囊壁见结节状钙化;1例行MRI检查,MRI示多房囊性病变、可见壁结节及分隔,动态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结论:原发性腹膜后黏液性囊腺瘤CT或MRI表现为单房囊性或多房囊性伴分隔及壁结节,可见钙化,病灶位于腹膜后外侧间隙或可提示诊断。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MRI影像组学对脑胶质瘤分级诊断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有关MRI影像组学对脑胶质瘤分级研究的文献。由2位研究员独立检索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2.0和Meta-Dics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7篇文献,共报道2146例脑胶质瘤患者。影像组学鉴别低、高级别胶质瘤的合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3[95%置信区间(95%CI)(0.91,0
目的评价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和米非司酮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等数据库。纳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和米非司酮对比治疗子宫腺肌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截至2018年10月。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NF)的超声和MRI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NF患者,13例行超声检查,4例行MRI检查。结果:17例中,11例位于上肢,1例位于下肢,2例位于颈部,1例位于胸壁,1例位于腹壁,1例位于乳腺。病灶最大径0.4~3.2 cm,平均(1.5±0.7)cm。行超声检查13例中,11例病灶以低回声为主,4例低回声病灶内伴片状高回声,3例低回声病灶内同时伴片状高回声和无回声区;7例病灶后方回声增强;行CDFI 8例中,3例病灶内见少量血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老龄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5例(140只腕)老龄CTS患者(CTS组)按肌电图检测的感觉/运动传导参数分为轻、中、重度3组,另选择匹配的4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行高频超声检测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以及腕管入口和出口正中神经面积比(R-CSA)和面积差(△CSA),比较2组正中神经形态参数的差异及其不同平面的正中神经参数的ROC曲线。结果:高频超声检测的腕管入口R-CSA和△CS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优于腕管出口的CSA。结论:高频超声所测腕管入口的R-CSA
影像组学作为高通量提取CT、MRI等医学影像放射学特征的一种新兴研究方法,通过量化病灶的异质性并进行定量分析,辅助了影像诊断及临床治疗决策,在临床工作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能。目前,影像组学在神经系统主要集中在肿瘤病变研究,而对非肿瘤疾病研究较少。现对影像组学在神经系统非肿瘤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经腹部高频线阵探头在妊娠11+0~14+6周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胎儿超声检查且显示心脏正常的1023例孕妇,于妊娠11+0~14+6周行经腹部高频线阵探头及凸阵探头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经腹部高频线阵探头对妊娠12+0~12+6周、13+0~13+6周胎儿上腹部横切面、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
目的:探讨声触诊成像定量(VTIQ)技术所测特发性腕管综合征(CTS)患者正中神经硬度与神经传导指标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对37例(61只腕)特发性CTS患者行VTIQ及神经传导检查,分析其正中神经剪切波速度(SWV)、近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末端运动潜伏期(DML),以及SWV与CSA、DML的相关性。结果:正中神经的SWV与DML、CSA均呈正相关(r=0.357,P<0.05;r=0.690,P<0.001)。结论:特发性CTS患者SWV值与CSA及DML的相关性提示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