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在骨科患者中的护理

来源 :健康大视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jietian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77-01
  [摘要]目的:针对高压氧治疗应用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护理问题,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方法:对创伤骨科250例次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探讨,通过治疗前对患者的详细护理评估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治疗前准备,以及治疗后的密切观察、指导患者应对不良反应和加强饮食护理等,实施综合护理。
  [关键词]高压氧;创伤骨科;护理
  
  高压氧治疗在创伤骨科中应用广泛,对软组织挤压伤及缺血、筋膜间隙综合征、骨折、骨愈合不良或骨坏死、断肢断指再植术后、皮瓣移植、骨髓炎、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周围血管疾病、皮肤溃疡等的治疗效果较好。
  
  1临床资料
  
  250例次患者中,男165例,女85例,年龄17~65岁,平均38.5岁。其中软组织挤压伤32例,软组织缺血38例,筋膜间隙综合征1例,四肢骨折51例,骨折愈合不良6例,骨坏死2例,断肢断指再植术后18例,皮瓣移植26例,骨髓炎8例,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28例,周围血管疾病18例,皮肤溃疡22例。在手术后接受高压氧治疗5~10天,每天2h,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取得较好效果。
  
  2高压氧应用的综合护理方法
  
  2.1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护理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体位、肢体的活动能力和血液循环情况、创口的愈合情况以及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对高压氧的认知情况、健康教育需求等,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进行个性化指导,实施综合的护理。
  2.2做好患者进舱前的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感:
  在高压氧治疗前,先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说明高压氧治疗的目的及对康复的作用,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理解和配合,使其做好心理准备,从而避免惊慌失措。高压氧治疗是将患者置于耐高压的密闭舱体内,使其在高于1个大气压的特殊环境中呼吸纯氧,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由于患者处于高压环境,因此,身体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轻微不适感,如头晕、耳鸣、恶心、心慌甚至呼吸困难等,但体内的血氧含量较常压下则会增加数倍以至数十倍,治疗效果则更加明显,身体更易康复。当患者明白了此番道理,定必会克服困难,全力配合治疗。 2.3为患者做好进舱前的准备工作:治疗前患者必须经医生检查,排除禁忌证后,方可进行。进舱前详细询问病史,若有感冒、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或妊娠、月经量过多者则不宜进行;此外,还应嘱患者勿将香烟或火柴、打火机等易燃品带入舱内,以防引起舱内起火爆炸;不宜饱餐或过量饮水、进食产气食品如豆类等,排空大小便,取下义齿、首饰、手表等,并可自备糖果、话梅;避免穿着化纤类衣物,应更换棉布衣服,以免产生静电火花引发火灾;将患者身上的各种引流管或导尿管夹紧。
  2.4正确处理患者搬运过程及治疗中的体位,以免造成再次损伤:
  对于脊髓受伤或下肢大面积植皮、下肢断离再植后、血管吻合术后等患者,应用平车运送,入舱后安排卧位;其他的患者则可安排坐位,但在运送和治疗中应注意保护并适当抬高患肢,使患肢保持有利于静脉回流的体位,并密切观察患肢端的血运情况。
  2.5减轻患者在入舱治疗中的不适感:
  患者入舱后,应向其详细介绍供氧装置、舱内的通讯设备以及使用方法,不得随意搬弄舱内阀门、开关、按钮等设施,以防意外事故发生。并做好预防各种气压伤基本知识的宣教工作,对于首次进舱治疗的患者及陪舱人员,常规用1%呋麻液滴鼻,教会其做好耳咽管的调压动作,在加压过程中如出现耳鸣、耳痛等不适时,可咀嚼糖果、话梅,以增加唾液,并加强吞咽、鼓腮等动作,或捏鼻鼓气,以促使耳咽管开启,从而减轻加压时中耳受压引起的不适。如疼痛难忍,应随时与工作人员联系,以便减慢升压速度或暂停升压;告诉患者正确使用吸氧面罩,固定带应松紧适宜,不使漏气,连接面罩的两条软管不得折叠、扭转、受压,以保持呼吸通畅,保证有效治疗;吸氧时嘱咐患者不要讲话,不吃东西,不作深呼吸,并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头昏、出汗、恶心、面肌或口角紧张抽搐,刺激性咳嗽,胸骨后疼痛等氧中毒症状,一旦发生应立刻中断吸氧;做好患者翻身预防褥疮等护理。减压时,由于气体膨胀吸热,使舱温下降,应注意为患者保暖,以预防发生感冒而影响治疗;为患者开放各种引流管及导尿管等,嘱患者自主呼吸,绝对不允许屏气,防止肺气压伤。
  2.6做好患者在高压氧治疗后的病情观察,指导患者应对不良反应:
  患者出舱后,应注意密切观察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尤其是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保持有利于静脉回流的体位,并给予保暖。嘱咐患者注意加强休息,可进热饮料或行热水浴,以协助氮气的继续排出。如出现皮肤瘙痒、关节疼痛、伤口渗血过多等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及时给予处理。此外,还应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在治疗期间,注意加强营养,给予进食高糖、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耐心指导患者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康复。
  
  3讨论
  
  3.1高压氧治疗的机制:
  高压氧可使组织的血管收缩阻力增加,导致灌注范围内的血流量减少,减轻组织的渗出和水肿,改善微循环,从而防治创伤性肢体肿胀,减少创面的渗出,还可以改善脊髓的缺氧状态,减轻脊髓的出血及水肿,保存较多的可逆性损伤的神经组织,有利于脊髓损伤的修复。在高压氧治疗时,血氧分压和细胞外液氧分压均提高,机体新陈代谢旺盛,能量产生增加,利于促进血管环纤维细胞的活动和分裂,以及胶原纤维的形成,加快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微血管再生与连接,因此可用于皮瓣移植、断肢再植等治疗;此外,高压氧治疗还可以提高组织中的氧张力,使氧在组织中的弥散半径增加,向组织提供充足的氧,由于组织中的氧浓度提高,细胞活性增加,因低氧造成的细胞代谢障碍得以恢复正常,从而使细胞功能得以恢复。
  3.2实施个性化的护理管理,提高治疗安全:针对每一个患者进行评估后,根据个人需求制定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健康教育处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指导,使患者在接受高压氧治疗之前就对此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并尽早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及应对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方法,从而增强了患者在治疗中的适应能力,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
  3.3注重患者的信息反馈,及时与相关的医护人员沟通,共同参与管理:护士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多与患者接触,随时观察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生理、心理变化,了解患者的需求,收集相关的信息,及时与主管医生、高压氧的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协同为患者解决治疗上的问题,从不同层面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指导和护理服务,从而增强患者的适应能力,提高治疗安全。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55-01    康复期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将面临出院的可能,为保证病人院外能正常的生活,巩固病情的稳定,出院前后我科护理人员为病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指导工作。在2007年5月-2009年5月期间,对出院的108名病人进行了该项工作后,不仅让患者的病情得以巩固,还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不仅证实了护理工作的有效性
期刊
[中图分类号]R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56-02  [摘要]目的:探讨海员在鱼舱内因鳀鱼腐败气体中毒眼部损害及护理的最佳措施,减少并发症,挽救视力。方法:对我科2002年-2007年收治的例眼部损害的患者进行抢救护理及心理指导的观察与分析。结果:在所有的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均能主动配合,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对鳀鱼腐败气体中毒眼部损害的患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68-01    老年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退缩性疾病,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和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征。痴呆病人发病数年或者数十年后,智力严重下降,生活不能自理,活动量减少,甚至卧床不起,由于活动减少,肌肉收缩的减少,阻碍骨的生长和钙盐沉着,晒太阳少,维生素D产生不足,导致骨质疏松,痴呆病人由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63-01    1肥胖的定义    体重的计算:体重(kg)指数为:体重/身高(m)的平方,即标准体重(kg/m)=体重/身高(m)的平方,例如:一个男性体重70kg身高1.70cm标准体重是24kg/m的平方。女性身高160cm标准体重为20kg/m的平方。体重≤25kg/m属正常。体重大于2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62-02  [摘要]目的:归纳总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5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实施以人为本、系统周详的护理措施。结果:经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及护理后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护士掌握专业详尽的角膜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知识,对确保手术的成功和促进患者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48-01    严重电击伤自身的局部损害和全身改变极为复杂,如机体在同时并发脑、心、肺、肝、脾、肾、胃肠等重要器官的闭合性机械损伤,病变则更为复杂化,这给全面的确诊和治疗均造成很大困难。二十年来我院共收治9例该类重患,本文就其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分析。    1临床资料    9例重患均为男性。其中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73-01    家庭病床是为适合在家庭进行治疗和管理而就地建立的病床,它把医、护、患、家庭联系在一起,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四位于一体,是社区护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家庭病床的开设,方便了患者,解决了患者住院、陪护、饮食、资金等困难,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患者,在脱离不开日常家庭环境和亲人的关怀下,得到了及时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78-01    骨筋膜室综合症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其最常发生的部位为前臂掌侧和小腿。如不及时确诊和治疗,可迅速发展成为组织坏死或坏疽,造成肢体残废,甚至丧失生命。因此,早期正确观察和及时治疗,对减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74-01  [摘要]目的:调查长期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以以更有效地进行预防跌倒的教育,针对性采取护理防范措施。方法对55例长期住院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高危人群。结果:(1)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在院期间跌倒率为20%。(2)跌倒因素主要为药物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83-01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不断深化及人们对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的权益,从而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由于受贯性的工作流程及个别护士的服务意识相对滞后的因素制约,往往导致护患纠纷。因此通过分析造成护理纠纷的诸多因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