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专业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管理类专业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等问题,提出优化教学目标,改革课程内容;提倡互动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技术,改革教学手段;引入过程考核,改革考核方式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管理类专业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C-0074-02
  目前全国中高职院校中与建筑相关的管理类专业如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物业管理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工程监理专业、建筑工程管理等专业均开设有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尤其是对于工程造价专业、工程监理专业、建筑工程管理等专业来说,该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由于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本身有一定的理论性,趣味性较弱,传统授课方式较枯燥,因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因此,采取对策积极应对,让学生都能喜欢上并学好该课程,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是本文探讨的课题。

一、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的现状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是建筑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开设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总课时60-100,授课内容有建筑构造的认知、投影理论、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的识读等。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专业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基础完全不同,即使是同一所学校,热门一些的专业如工程造价专业,其高考录取分数普遍高于非热门专业;且由于文理兼招的招生政策,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基础也是参差不齐。另外,还有不少中职学生以对口招生的方式进入高职就读,没有高中的理论基础,甚至有些学生中职就读的专业与其高职专业无任何相关性。
  (二)任课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来源一部分是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科班出身,另一部分是来自企业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前者容易产生惯性思维,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所以教学方法单一,与学生缺乏互动,课堂平淡枯燥;后者一般经验技术丰富但是文化水平有所欠缺,往往只会“做”,不会“说”,无法将其一身技艺传授给学生。
  (三)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师生互动。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一个人从头讲到尾,互动少,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再加上听不懂,积极性也就大打折扣;传统的教具如三角板、几何模型、普通的课件已经远远落后,无法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优化教学目标,改革课程内容。教师必须清楚每个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例如分析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就业的岗位需求和社会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授课计划和教案,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当增减,减少理论介绍,增加绘图、识图部分的技能训练;适当参考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的大纲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如投影理论中的轴测图、透视与阴影部分,讲理论的话太抽象晦涩,但由于其直观性强,学生看到图就能看懂,而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就是会识图,因此该章节的理论可以进行删减。
  (二)提倡互动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自主讲课。自主讲课是将传统的课堂主角由教师为转换为学生。如介绍新知识点基础构造之前,教师提前将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去图书馆、网络上查找不同类型基础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成PPT。上课时先由学生讲课15分钟,然后大家讨论点评讲课效果,再由教师进行点评、补充。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换为主动找资料自学、讲课给大家听,这种方法增加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分工协作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2.分组合作法。这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能力倾向、知识储备、个性特征以及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为进行某一主题学习活动而开展互助合作进而共同完成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基础的构造、门窗的构造、楼梯的构造等章节,均可以采用分组合作和自主讲课相结合的方式,5人一组,每组各自找资料完成任务,然后分组进行汇报也就是自主讲课。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合作学习,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汇报、互相评价。分组合作可以调整传统的座位方向,由全体学生面向教师调整为每组成员面对面的方式,方便大家互相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法将以往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每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提出自己的思路、解决方案。
  3.奖励法。这是指对于出色完成任务的小组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物质奖励如一块巧克力、一个棒棒糖或者一瓶饮料。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鼓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会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更加出色地完成任务。如每次分组进行汇报以后,教师和全体同学可以根据分工明确与否、准备是否充分、资料是否翔实、PPT制作情况、汇报人语言表达等几个指标进行评价,得分最高的组获胜,给予奖励。
  4.利用“工作室”引入企业真实项目。目前很多专业都有自己的工作室,如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营销与策划工作室引入真实樓盘项目的营销策划案例,需要学生通过分析市场行情、锁定目标消费人群、进行产品策划、策划营销方式等来获得最大的销售利润;工程造价专业的造价咨询工作室带来的项目更是直接要求学生会看图纸,然后才能进行算量和计价。工作室承接的真实项目通常由企业技术人员、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学生为了能顺利完成项目,常常会更主动更积极地向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请教、去学习相关专业课程。
  5.积极参加技能竞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从2012年开始,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土建类专业学生“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年,属于行业竞赛。从2017年开始该赛项正式纳入教育部的高职高专专业技能竞赛范围,规格大大提高。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参考技能竞赛的大纲改革教学内容,根据技能点进行教学设计,根据技能竞赛评分标准改革考核方式。对参加竞赛的学生给予期末成绩加分、比赛获奖给予奖励、优先评奖评优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技能竞赛,以赛促学。   (三)利用现代技术,改革教学手段。具体如下:
  1.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插入各种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可以生动直观地展现建筑构造。如组合体的三视图这一知识点,如果完全依照教材的平面图形进行讲解就会显得太抽象太难想象,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动画的形式,将组合体进行缩放、旋转、拖拽等,学生从各个角度看到组合体的细部构造,再绘制三视图就显得简单明了。
  2.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又称VR/AR)应用于教育领域是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飞跃。它营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由传统的“以教促学”的学习方式代之为学习者通过自身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得到知识、技能的新型学习方式。当前,许多高校都在积极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分布式飞行模拟方面的应用;浙江大学在建筑方面进行虚拟规划、虚拟设计的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人机交互方面的应用;清华大学对临场感的研究等都颇具特色。虚拟学习环境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亲身去经历、感受比空洞抽象的说教更具说服力。就本课程而言,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三维仿真软件,可以展示抽象的平面图在实际中的三维立体模型;可以通过场景漫游、通过旋转、放大、切换、移动来认识建筑各组成部分,并在点击过程中出现建筑构造做法及施工技术的语音说明;通过虚拟动画展示平面图、剖面图等的形成过程并配以适当的施工作业图片和视频以加深学生印象。
  3.运用微信公众号建立课程教学互动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教师可以上传教学资料,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并下载相关教学资料,教师可以在平台后台根据学生提问推送信息。因为平台的实名认证,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后利用该平台传送各种资料、发送各种通知、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等非常便利。
  4.引入工程实体或模型教学。目前不少中高职院校建立了建筑结构认知实训场所,将所有的建筑构造一半建成成品一半做成半成品或者露出钢筋骨架,有了这些真实工程实体的认知实训场所,尤其是配筋复杂的部位如梁柱节点,基础、楼梯等处,学生学建筑识图就不仅仅靠凭空想象,建筑构造的认知也变得简单直观。受场地和经费的限制,没有条件做实训场所的院校,也可以购买建筑结构模型,建设一间模型认知实训室,需投入的资金相对少很多,性价比也不错。
  (四)引入过程考核,改革考核方式。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平时的任务完成情况、自主讲课的效果、工作室项目的完成情况、技能竞赛的参与和获奖情况、微信公众平台的学习情况等都可以作为课程学习过程的考核点,所以由“过程考核”代替期末的一张试卷考核,是更合理更公平的考核方式。目前笔者采用的考核方式是“过程60%+期考40%”的方式,其中过程考核指自主讲课、分组合作、工作室项目参与过程中,教师和全体同学根据分工明确与否、准备是否充分、资料是否翔实、PPT制作情况、汇报人语言表达等指标进行评价打分(去除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以后取平均值),而参加技能竞赛的学生,学院有文件进行相应独立的加分奖励,该部分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60%;期考也就是传统的试卷,主要考核学生最终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已经在逐渐降低比例,将来可能全部由过程考核取代。

【参考文献】


  [1]马鑫,赵磊,沈翔祥.浅谈基于智能手机为媒介的高职项目化教改下互动教学探讨[J].亚太教育,2016(12)
  [2]刘彩玲.基于技能竞赛的建筑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鲁班杯”建筑识图竞赛为例[J].电子测试,2016(11)
  [3]黄友林.基于识图能力的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室內设计与装修,2016(5)
  [4]张莺.高职"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究[J].求知导刊,2017(12)
  [5]邬智高.基于问题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建筑工程识图课程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C版),2017(27)
  [6]曾丽娟,朱其伟,何志明.调动经管类学生理工科课程学习积极性的策略探讨[J].广西教育(C版),2015(7)
  【作者简介】曾丽娟(1982— ),女,湖南汉寿人,硕士,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与建筑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建筑技术、建筑管理、高等职业教育。
  (责编 卢 雯)
其他文献
“阴火”的本质是什么?在李东垣内伤脾胃学说中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历代医家亦争论不休。现根据《脾胃论》与《黄帝内经》的渊源,从《黄帝内经》和阴阳、五行的角度人手来探讨其本
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信中指出:“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无论你选择接受普通高中教育还是
【摘 要】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视角,论述通过改进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等路径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全面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构建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B-0069-02  传统数学教育过度关注学生对数学理论的理解程度,忽略培养学
2007年,福建少儿频道创建"阳光海峡两岸快乐小天使活动营"媒体品牌活动,如今已举办三届。这项有益于两岸青少年未来发展的活动已成为福建省对台交流的重点品牌活动之一,在积累
本文论述家校会谈的技巧,认为可从准备工作、沟通交流、跟踪回访三个阶段进行家校会谈,做好家校会谈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为促成良好的家校合作奠定基础。
2008年11月8日,全国第九个记者节到来之际,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在北京隆重召开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第九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都市生活广播评论《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过:“所有比较确定的知识,都必须从计算开始。”计算是小学数学学习最基本的技能。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主要通过理解算理、构造算法、解决问题三个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可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呕吐等症,并随月经周期发作者,称为痛经.
中医教育是西医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其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有鉴于此,本文仅就中医内科在西医院校的教学模式探讨如下,以求提高教学质量。
目的:研究血脉通颗粒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检测42例颈动脉粥样梗化患者服药前后的FMD.结果:颈动脉粥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