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HIV感染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1986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慢性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过程中树突状细胞(DC)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ART治疗的慢性HIV感染者17例,分别于治疗0,4,8,12,24,48,60周采集静脉血,同时选取健康者、长期不进展者(LTNPs)各15例为对照.常规进行CD4+/CD8+T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测定;用流式细胞术测定DC亚群,ELISA测定血浆IFN-α水平;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数据特点.结果 (1) ART治疗前HIV感染者髓样树突状细胞(mDC)百分比及绝对计数明显低于健康组和LTNP组(P<0.001).ART治疗60周后,HIV感染者mDC明显增加,与健康组、LTN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ART治疗过程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数量和血浆IFN-α水平保持相对稳定,且接近健康组、LTNP组水平.(3) ART治疗前DC亚群细胞计数与CD4+T细胞计数正相关.ART治疗12、24、60周,mDC细胞计数与CD4+T细胞计数正相关,与病毒载量负相关.ART治疗8周mDC细胞计数增加值与治疗60周CD4+T细胞计数增加值正相关,与病毒载量下降值负相关.结论 HIV感染者mDC细胞数量明显减少,ART治疗后明显上升,与CD4+T细胞计数正相关,提示mDC在控制HIV感染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治疗早期mDC细胞数量可能是ART治疗后免疫重建的早期预测指标。

其他文献
由法国科学家Calmette和Guerin通过230次传代和13年持之以恒的研究工作获得的牛型结核杆菌减毒活疫苗—卡介苗(BCG),已经有长达90多年和40多亿人的临床接种历史.显示了该疫苗的安全性,以及对儿童重症结核和肺外结核的免疫保护效果.然而,卡介苗却不能像其他减毒活疫苗,例如牛痘和麻疹疫苗那样诱导终生免疫,它的免疫保护期限一般认为只有10 ~ 15年.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成人肺结核在世
期刊
为了探讨一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我们收集2009年1月至12月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进行了54种水平转移获得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和12种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UPGMA法)。
期刊
本文采用TaqMan探针技术,建立了含有非竞争性内标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并能对EV71型和CA16型进行分型的多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内标同步参与样品核酸的提取,不仅能够有效地监控样本中的抑制物,还能避免操作误差所造成的假阴性。
期刊
目的 了解四川地区分枝杆菌的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罗氏绝对浓度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0年12月间的200株分枝杆菌随机临床分离株进行9种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并同步进行微量药敏(MIC)检测.结果 200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192株(96.0%)为结核分枝杆菌(MTB),8株(4.0%)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两种分群方法结果一致.192株MTB中108株对9
目的 观察肺结核患者CD3+CD4+IL-17+T细胞(Thl7细胞)和CD4+CD25+Foxp3+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的平衡状态及其在6个月抗结核治疗中的变化。方法选取经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患者32例,同时选取3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分别于治疗0、3、6个月采集静脉血,用流式检测Thl7细胞及Tr细胞百分比,并对比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前、治疗3月、6个月与正常人外周
期刊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Th17和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0例,正常同年龄对照37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与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IL-6、IL-23、IL-17和TGF-β水平.结果 AS组患者外周血
目的 探讨Dectin-1介导人嗜中性粒细胞以氧依赖性方式杀伤调理吞噬后白色念珠菌孢子的机制.方法 在白色念珠菌孢子作用前后,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人嗜中性粒细胞中Dectin-1的表达率及表达部位;并通过Dectin-1阻断试验分析嗜中性粒细胞中Dectin-1的表达与胞内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及对白色念珠菌孢子杀伤的相关性.结果 在白
目的 设计原核表达抗人白细胞介素-1β单链抗体(IL-1βscfv)与TNF-α可溶性受体的融合蛋白,并分析其生物学活性,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候选药物.方法 利用RT-PCR方法从HeLa细胞总RNA中扩增了人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胞外区基因片段,与抗人IL-1βscfv通过抗体铰链区融合,克隆至pET27b(+)表达载体中,构建成pET-IL-1scfv:TNFR1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
恙虫病是由携带恙虫病东方体的恙螨幼虫叮咬而传播的自然疫源性虫媒传染病.2006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出现恙虫病局部暴发,至2010年,我省恙虫病疫情较平稳,全年病例数维持在150例左右.2011年全省恙虫病病例出现大幅增加,共计报告临床诊断病例500人.本研究对2011年92份恙虫病临床标本进行核酸分子鉴定,在56-kDa基因序列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病原的分子流行特征,为进一步监测和防控提供实验依据。
期刊
目的 建立临床常见细菌蛋白指纹数据模型,为细菌的快速鉴定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参考株的细菌蛋白,筛选每种细菌稳定表达的蛋白峰,建立细菌的蛋白指纹数据模型,将其数据导人自建Fingerwave软件.收集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256株并运用质谱仪检测其细菌蛋白峰,蛋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