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除4个第1双尖牙的舌侧正畸治疗

来源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y_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好的容貌往往是一种优势,美容因素是患者选择口腔正畸治疗最常见的动机.然而,传统的唇侧固定矫治器却在正畸过程中破坏了患者原有的美观协调的微笑表情.舌侧正畸可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全过程中其矫治器不外露,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对矫治器的隐蔽性和美观性的要求[1].但舌侧正畸的技术含量较高,操作复杂.本文作者将对近8年进行的拔除4个第1双尖牙的舌侧正畸治疗的患者加以总结。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长期重复多次应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进行面部除皱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52例多次使用国产A型肉毒毒素注射面部除皱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每次注射除皱部位均包括额纹、鱼尾纹、眉间纹、鼻背横纹.于注射前和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及再次注射时,分别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每例均注射除皱共8次,每次注射后开始起效时间都在3~4 d,1个月左右是最佳
牙弓狭窄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可造成牙列拥挤、前牙前突、后牙反(牙合)等不良后果.本文收集了我院口腔科2002年以来的26例上牙弓狭窄病例,通过使用快速扩弓(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扩开腭中缝,再联合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成功地解除了牙弓狭窄及其所伴有的排列拥挤及后牙反(牙合)等病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期刊
东亚人的审美标准以尖圆形的面型为最美,因此有许多高颧骨面型者提出颧骨颧弓缩小成形术的要求~([1]),,其术式主要有全冠状切口、口内切口、口内-耳前小切口、颞部发际内切口等,其中口内入路的采用最为广泛.Onizuka等~([2]),发表了经口内-前小切口进行颧骨截骨手术的论文,但这种手术可导致面中部软组织松垂和鼻唇沟加深等面容老化表现,使医者和受术者感到不满。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采用部分覆盖瓷贴面修复上前牙切角的小面积牙体缺损,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上切牙切角小面积牙体缺损患者12例,涉及患牙14颗.其中上中切牙10颗,上侧切牙4颗,根据个体牙体缺损的大小进行牙体预备,要求牙体预备的范围达缺损区域以外约2 mm,常规制作IPS-Empress Ⅱ部分贴面,常规粘结.修复治疗完成后进行了36~48个月的临床追踪观察,检查基牙与贴面边缘密合度、边缘着色、修复体
期刊
目的 探讨一种修复微小唇裂的方法.方法 在患侧人中嵴对应的黏膜侧做口内切口,将口轮匝肌解剖复位;在患侧上唇通过皮下隧道游离移植,从耳后切取的真皮一脂肪形成人中嵴;红、白唇交界处用Z成形术等方法修复,红唇凹陷用耳后真皮-脂肪游离移植充填;患侧鼻畸形采用悬吊固定等方法矫治.结果 共治疗8例,7例获随访,最长18个月,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口内切口联合耳后真皮一脂肪游离移植治疗微小唇裂是一种理想方法。
面部恶性肿瘤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治疗后所致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因此对面部的修复要求较高,常采用的有皮片移植、邻近带蒂皮瓣及肌皮瓣转移等.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游离组织瓣的应用越来越多,前臂桡侧游离皮瓣由于解剖恒定、组织瓣薄、易于塑形等优点,是修复面部缺损的最佳选择,应用最广[1,2]。
期刊
深受全国业界人士敬慕的赵永耀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7月7日凌晨2时35分逝世,享年81岁. 赵永耀同志,1928年7月26日出生十江苏省靖江县太和乡.幼时放过午、种过田、当过学徒.1945年1月参加新四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期刊
痤疮是一种以毛囊皮脂腺为单位的慢性炎症病变,以往治疗痤疮多用单一疗法,效果不明显.痤疮印迹消退时间长,亦是患者感到无限烦恼的原因之一.我们采用PDT-1000光动力美肤治疗仪联合中药倒膜治疗痤疮,并与单独应用美肤治疗仪或中药倒膜治疗痤疮对比,共对309例,分3组治疗,分别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