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典型问题、影响因素与培养路径

来源 :江海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e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强亲社会行为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担起使命、不负期望的内在要求.随着互联网推动的微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呈现新的特征,也存在一些典型问题,如网络行为失范、网络道德缺失、价值观受到冲击等.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亲社会行为在年级、性别、专业不同的大学生身上呈现显著差异,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家庭支持、社会支持、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均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应重点从完善教育体系、增强网络素养、丰富校园生活等方面培养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其他文献
四库馆臣强调汉、宋分野,这在《总目·礼类》提要中表现得十分显著.四库馆臣主张三《礼》皆以郑注为宗,推崇汉儒重名物考证的治学方法,表现出鲜明的崇汉宗郑倾向.四库馆臣以汉学的治学风格为标准去评价宋学礼家及其著作,肯定其中能遵循郑注或讲究训诂考证的礼家,批评以意断制,空发议论,疏于考证的礼家.基于尊经崇古的立场,四库馆臣着力批评宋学礼家变乱礼经的行为.《总目·礼类》循着乾隆初纂修《钦定三礼义疏》的学术进路而来,继承了其以礼经世的精神,又综合了当时汉学家的治学理念,对乾嘉之际治礼学者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力推动了清代
公共行政体制伦理属于公共行政伦理体系中的制度伦理.公共行政体制是公共行政系统的骨架,其伦理维度是否坚实、丰富,直接决定着公共行政系统伦理关系的好坏和道德水平的高低.但在已有的公共行政伦理研究中,公共行政体制伦理的建构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公共行政体制伦理因其对整个公共行政伦理的统摄决定、植入渗透、贯穿融入、标识对照而具有基准性功能;完整严谨的公共行政体制伦理必然是由政党伦理、政治伦理统领,并且与公共行政组织伦理、公职人员个体伦理相联结的多层次结构;建构公共行政体制伦理必须以行动着的公民为出发点,遵循人道主
库恩对规范性的理解不同于传统科学哲学,他认为描述性的实然陈述与规范性的应然陈述之间是“彼此纠缠,难分难解”的.虽然范式在常规科学时期和科学革命期间都有较为明显和确定的规范性作用,但这种规范性作用是依赖于范式并因范式的改变而变化的,是科学家群体在科学研究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识,是范式实践规训的结果.因而,范式的规范性是开放的、有弹性的,只起到一种地图及其指南的作用,而不是标准统一的、确定不变的规则的作用.库恩范式规范性的实质及其表现出的革命性颠覆了传统科学哲学严格规范性要求,也为用范式转换来解释科学革命提供了
今年7月底,来自阜阳技师学院的王袁帅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可是,你能想象吗?这位“全国技术能手”曾经是个“网瘾少年”.rn今年22岁的王袁帅是阜阳市颍东区人,刚上初中时他学习成绩还不错,可是从初二下半学期开始,他迷上了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一降再降.就这样,初中毕业后,成绩不好的他失去了升学的机会.
期刊
随着清代先贤奉祀制度的发展,儒家先贤奉祀逐渐复兴,任子奉祀在南北多地的重建便是其中的显例.任子即孔子的弟子任不齐.清康熙年间,山东济宁的任氏家族依托先贤奉祀政策,获得了先贤奉祀生身份.在此过程中,宗族内部各支、宗族与佃户、地方豪强之间出现竞争,有赖于衍圣公府和地方政府的调和,济宁任氏以"一祠二奉祀"的特殊形式维持着先贤任子祭祀活动.同时,济宁任子奉祀的复兴也为南方任氏家族的发展提供了文化资源,江南多地任氏开始通过奉祀先贤提升家族形象.清代先贤任子奉祀的个案展现了朝廷奉祀政策与地方家族之间的复杂互动,为理解
高淮生教授“红学学案”系列成果自产生以来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反响,深入系统总结其学术价值,对文学史包括“红学史”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把“红学学案”系列成果的文学史写作价值概括为三个方面,即认为它是一种文学接受史或效果史的写作实践,它超越了“传统学案”写作路数而具有“现代学案”之品格,它对文学史包括“红学史”写作具有多方面的方法论启示价值.该评论对高淮生教授“红学学案”系列成果的学术价值具有发掘和总结意义,对文学接受史或文学效果史写作理论具有探索与建构价值.
由于平台经济的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规则不完善,导致平台经济征税陷入了实际操作困境.为克服此困境,有必要在严格遵守税收法定、税收公平负担等法律原则基础上,经由在现行税种法上增加平台经济的条款、明确平台经济税法要素等途径来完善关涉平台经济的税收实体法规则,通过平台经济的登记申报、涉税信息报送规范、代征代收、纳税人权利救济、责任追究等制度的有效安排来完善平台经济的税收程序法规则.
公民道德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百年历程以及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所孕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实践.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了以“民族民主革命人才”“社会主义事业的劳动者”“社会主义\'五爱\'公民”“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培养对象的道德建设实践,形成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伦理要义、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文明风尚等主要经验,对当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夯实人
回顾和总结党史,百年来党的党史研究工作有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是显而易见的:中共成立后不久即发轫的党的党史研究,其主流是中共自身及其领导和影响下的秉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相关学者所推动和从事的党史研究和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其意旨和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党存史立传、为党撰修"红色家谱",就是为党的革命合法性和执政合法性以及巩固党的永续执政地位提供学理和法理的基础和支撑,就是为党的自身建设、党的事业和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就是为党记录历史实践和总结历史经验以达到"赓续传统、振奋精神""明辨是非、统一思想
巧手绣出美好生活rn“自己撑伞的人生最有安全感.”方玉梅微信朋友圈的这句话,是她30多年奋斗生涯的真实写照.rn中国的刺绣流派众多,技法丰富多样,作为合肥旗袍刺绣的非遗传承人,方玉梅说:“重要的不是你学到了多少技法,而是你能不能灵活运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