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密处理提高迟播栽粳稻资源利用和产量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633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中地区为稻麦两熟制地区,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稻虾综合种养规模扩大的影响,水稻迟播迟栽现象较为普遍,使水稻品种的生长发育等与光、温资源不匹配,成为制约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在迟播迟栽(6月12日播种、6月30日移栽)条件下,采用毯苗机插方式,设置4个纯氮施氮量(N0:0 kg hm–2;N240:240 kg hm–2;N300:300 kg hm–2;N360:360 kg hm–2)、3个穴栽苗株数(D3:3株苗、D4:4株苗、D5:5株苗)处理,以适播适栽期(5月29日)常规施氮量和穴栽苗株数处理(N300D4)为对照(CK),探究氮肥水平与穴栽苗数对迟播迟栽粳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提升苏中地区迟播迟栽粳稻产量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较CK相比,迟播迟栽条件下各处理产量均下降,主要原因是迟播迟栽处理群体颖花量显著降低,2年最高群体颖花量分别较CK分别降低11.94%和8.12%;迟播迟栽条件下温光资源利用率降低,植株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降低,导致干物质积累量降低.迟播迟栽条件下,除处理N360D5外,随着施氮量和穴栽苗株数的增加,产量增加.主要原因是提高了群体颖花量,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和高效叶比例,延长了生育期,从而提高了温光资源利用率,进而提高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缓解产量下降;另外,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N300D5处理氮肥利用率最大.因此,迟播迟栽条件下应首先考虑增加穴栽苗数,再适量增加氮肥施用量,可以缓解产量损失,并提高氮肥利用率.
其他文献
单锌指蛋白超家族Dof(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以甘薯泰中6号基因组为参照挖掘得到46个甘薯Dof基因,每个家族成员均具有C2C2-Dof锌指结构,按照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命名为IbDof1~IbDof46.该基因家族可分为4个亚家族(A~D),且不同亚族的基因结构和基序的分布差异显著.基序1和基序2存在于所有亚家族中;基序5和基序9只存在于亚家族A中;基序6、基序7、基序8和基序10只存在亚家族D中.IbDof的进化极为保守,共有12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