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比地高,何能降于地下?然天地轮回,安知异日大地不会变为高山,而高山不会夷为平地?山能居于地下,是知山外有山。此为“谦”之道。自然界、人生如此,职场亦然。且谈《易》说谦,鼓起职场人低头的勇气。
再造唐朝——且看郭公地山智慧
“安史之乱”是唐朝最致命的打击,一个强大、盛况空前的唐朝几乎倾覆。李隆基仓惶出逃,危难之时,名不见经传的郭子仪横空出世,担当起匡扶社稷的大任,成为一代安定天下的名臣。可以说,没有郭子仪,唐王朝还能否继续存在都未可知。郭子仪在平定叛军收复失地中,显示出超强的能力,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大唐集团里可谓是精英中的精英,一时间位高权重,手掌兵符,成为当之无愧的集团高管,被誉为郭令公。当然,郭令公的地位与名声都是靠实力打出来的,既没贪也没占,既不愿功高盖主,更不会包藏祸心。但职场风云,谁也躲不过其功利与险恶的一面。皇帝总裁对他既恭敬又惧怕,同事对他是既尊重又嫉妒,如此一个精英放在哪个部门都是同事的一块“心病”。于是,小人适时登场,郭令公屡遭谗言,被皇帝总裁卸了职务,回家养老。郭令公深谙职场之道,痛痛快快地交出兵权,无丝毫不满情绪,只带了几十个老弱残兵,回乡养老,自此两耳不闻窗外事,免得皇帝总裁对其放不下心。
过了一阵子,西羌造反,大唐集团里的职场菜鸟们没辙了,皇帝总裁无奈中也没办法了,又下令让郭子仪重返职场。这一次,郭老只是以一个空降兵的身份来到大唐集团,丝毫没有以功臣自居,带着他的团队——当初一起退休的老弱残兵,一路招收散兵游勇组编部队,平定了西羌。如此好的业绩,分点股份也是应该的,可是皇帝总裁“体恤”老臣,又让他回家养老了。让我上我就上,让我下我就下,有事儿您说话!郭子仪就是如此洒脱,如此忠诚!
又过了一段时间,吐藩叛乱,耄耋之年的郭老再一次临危受命,被返聘回大唐集团抵御吐藩。工作完成后,继续退休养老。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在中唐的乱世战场之上取得无数胜利,又在封建朝堂的险恶漩涡中得以幸存,历经四朝皇帝而地位不减,多次遭遇奸佞谗言却岿然不动。后人评价郭子仪,“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
那么,他到底如何处理纷繁的战局?怎样面对多变的官场?又以什么样的指导精神立身处世?笔者带
您从《易经》中的谦卦来寻找答案吧。
谦,君子有终
易经六十四卦,没有一卦全好,也没有一卦全坏,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只有一卦还算是六爻皆吉,那就是谦卦。通观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唯有这个谦卦的六个爻辞“非吉则利”。郭子仪一生功勋卓著,却也能寿终正寝,实乃谦卦之运。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牧”者,“养”也。《牧牛图》中,把人心比做牛,把修行者比做牧人,表现了佛门弟子“调伏心意”的修炼过程。此图传达出一个信息:我们的一颗心,就像六畜一样,需要精细照料,认真护养。感恩他人与天地,而不能任性使气,怨天尤人。卑以自牧,自晦光明,正如老子所云:“知其荣,守其辱。”
郭子仪率军抵御吐蕃时,总裁秘书大太监鱼朝恩派人挖掘其父坟墓,大臣们都担心他会因此举兵造反。可郭子仪回朝后,得知此事却对皇上总裁流泪道:“我长期带兵,不能禁止士兵损坏百姓的坟墓,别人挖我父亲的坟墓,这是上天惩罚,不是有人和我过不去。”祖坟被挖了,这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可是天崩地裂的大事。这对子孙后代、家族兴衰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何况,秘书主使必得总裁授意。郭子仪心里清楚,但其表面上却一点儿也没有显露出怨恨情绪,并能从自身找原因,让皇帝无话可说,还得为自己怀疑其忠心而感到羞愧,只能给他更多的补偿。事实上,郭子仪的后人并没有因为祖坟被掘而受到不良影响,反而是代代出英贤,子孙多以功名显,如欧阳修。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鸣者,声名闻之谓也。得位居中,谦而正焉。“鸣谦”之时,得位居中,声望、名誉、形象传播、扩展的“蝴蝶效应”已经开始。“贞吉”,信守最初“谦”的本色不改,就会吉祥。名气大、名头响的人不骄傲,也只有一个方式,心中要有一个信念——“中心得也”。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历史上因为骄纵忘形而被皇帝砍头的不在少数。而郭子仪却一生谦逊谨慎,让皇帝总裁从戒备他到对他放心。郭子仪的儿子郭暧有一次与妻子升平公主发生口角,郭暧说:“你倚仗你父亲是天子吗?我父亲是不屑于做天子!”公主恼火,乘车飞奔入宫奏报此事。郭子仪听说此事后,将郭暧囚禁起来,自己入朝等待代宗的惩处。代宗对郭子仪说:“俗话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儿女闺房中的话,哪值得去听呢!”但郭子仪回家,还是打了郭暧数十大棍。可见郭子仪在这位皇帝总裁身边是多么小心谨慎。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要说郭令公之劳谦可谓千古典范,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战役;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是大唐集团的劳动模范。如此,必定“万民服也”。
郭子仪深谙“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之理,因此他总是在皇帝总裁面前表现出自视甚卑之态。唐代宗任命郭子仪为尚书令,郭子仪恳辞不受。代宗又命五百骑兵持戟护卫,催促他到官署就职,郭子仪仍不肯接受任命,说道:“太宗皇帝曾任此职,因此历代皇帝都不任命,皇太子任雍王,平定关东,才授此官,怎能偏爱于我呢?”。平叛以后,冒领赏赐的人很多,甚至一些人贪图升官而不顾廉耻。现在叛贼基本平定,正是端正法纪审查官员的大好时机,应从我开始。”代宗无奈,只得应允,并让史官将他辞谢的事迹记入国史。
六四:无不利,撝谦。
《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再造唐朝——且看郭公地山智慧
“安史之乱”是唐朝最致命的打击,一个强大、盛况空前的唐朝几乎倾覆。李隆基仓惶出逃,危难之时,名不见经传的郭子仪横空出世,担当起匡扶社稷的大任,成为一代安定天下的名臣。可以说,没有郭子仪,唐王朝还能否继续存在都未可知。郭子仪在平定叛军收复失地中,显示出超强的能力,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大唐集团里可谓是精英中的精英,一时间位高权重,手掌兵符,成为当之无愧的集团高管,被誉为郭令公。当然,郭令公的地位与名声都是靠实力打出来的,既没贪也没占,既不愿功高盖主,更不会包藏祸心。但职场风云,谁也躲不过其功利与险恶的一面。皇帝总裁对他既恭敬又惧怕,同事对他是既尊重又嫉妒,如此一个精英放在哪个部门都是同事的一块“心病”。于是,小人适时登场,郭令公屡遭谗言,被皇帝总裁卸了职务,回家养老。郭令公深谙职场之道,痛痛快快地交出兵权,无丝毫不满情绪,只带了几十个老弱残兵,回乡养老,自此两耳不闻窗外事,免得皇帝总裁对其放不下心。
过了一阵子,西羌造反,大唐集团里的职场菜鸟们没辙了,皇帝总裁无奈中也没办法了,又下令让郭子仪重返职场。这一次,郭老只是以一个空降兵的身份来到大唐集团,丝毫没有以功臣自居,带着他的团队——当初一起退休的老弱残兵,一路招收散兵游勇组编部队,平定了西羌。如此好的业绩,分点股份也是应该的,可是皇帝总裁“体恤”老臣,又让他回家养老了。让我上我就上,让我下我就下,有事儿您说话!郭子仪就是如此洒脱,如此忠诚!
又过了一段时间,吐藩叛乱,耄耋之年的郭老再一次临危受命,被返聘回大唐集团抵御吐藩。工作完成后,继续退休养老。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在中唐的乱世战场之上取得无数胜利,又在封建朝堂的险恶漩涡中得以幸存,历经四朝皇帝而地位不减,多次遭遇奸佞谗言却岿然不动。后人评价郭子仪,“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
那么,他到底如何处理纷繁的战局?怎样面对多变的官场?又以什么样的指导精神立身处世?笔者带
您从《易经》中的谦卦来寻找答案吧。
谦,君子有终
易经六十四卦,没有一卦全好,也没有一卦全坏,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只有一卦还算是六爻皆吉,那就是谦卦。通观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唯有这个谦卦的六个爻辞“非吉则利”。郭子仪一生功勋卓著,却也能寿终正寝,实乃谦卦之运。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牧”者,“养”也。《牧牛图》中,把人心比做牛,把修行者比做牧人,表现了佛门弟子“调伏心意”的修炼过程。此图传达出一个信息:我们的一颗心,就像六畜一样,需要精细照料,认真护养。感恩他人与天地,而不能任性使气,怨天尤人。卑以自牧,自晦光明,正如老子所云:“知其荣,守其辱。”
郭子仪率军抵御吐蕃时,总裁秘书大太监鱼朝恩派人挖掘其父坟墓,大臣们都担心他会因此举兵造反。可郭子仪回朝后,得知此事却对皇上总裁流泪道:“我长期带兵,不能禁止士兵损坏百姓的坟墓,别人挖我父亲的坟墓,这是上天惩罚,不是有人和我过不去。”祖坟被挖了,这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可是天崩地裂的大事。这对子孙后代、家族兴衰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何况,秘书主使必得总裁授意。郭子仪心里清楚,但其表面上却一点儿也没有显露出怨恨情绪,并能从自身找原因,让皇帝无话可说,还得为自己怀疑其忠心而感到羞愧,只能给他更多的补偿。事实上,郭子仪的后人并没有因为祖坟被掘而受到不良影响,反而是代代出英贤,子孙多以功名显,如欧阳修。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鸣者,声名闻之谓也。得位居中,谦而正焉。“鸣谦”之时,得位居中,声望、名誉、形象传播、扩展的“蝴蝶效应”已经开始。“贞吉”,信守最初“谦”的本色不改,就会吉祥。名气大、名头响的人不骄傲,也只有一个方式,心中要有一个信念——“中心得也”。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历史上因为骄纵忘形而被皇帝砍头的不在少数。而郭子仪却一生谦逊谨慎,让皇帝总裁从戒备他到对他放心。郭子仪的儿子郭暧有一次与妻子升平公主发生口角,郭暧说:“你倚仗你父亲是天子吗?我父亲是不屑于做天子!”公主恼火,乘车飞奔入宫奏报此事。郭子仪听说此事后,将郭暧囚禁起来,自己入朝等待代宗的惩处。代宗对郭子仪说:“俗话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儿女闺房中的话,哪值得去听呢!”但郭子仪回家,还是打了郭暧数十大棍。可见郭子仪在这位皇帝总裁身边是多么小心谨慎。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要说郭令公之劳谦可谓千古典范,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战役;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是大唐集团的劳动模范。如此,必定“万民服也”。
郭子仪深谙“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之理,因此他总是在皇帝总裁面前表现出自视甚卑之态。唐代宗任命郭子仪为尚书令,郭子仪恳辞不受。代宗又命五百骑兵持戟护卫,催促他到官署就职,郭子仪仍不肯接受任命,说道:“太宗皇帝曾任此职,因此历代皇帝都不任命,皇太子任雍王,平定关东,才授此官,怎能偏爱于我呢?”。平叛以后,冒领赏赐的人很多,甚至一些人贪图升官而不顾廉耻。现在叛贼基本平定,正是端正法纪审查官员的大好时机,应从我开始。”代宗无奈,只得应允,并让史官将他辞谢的事迹记入国史。
六四:无不利,撝谦。
《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