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岚清:艺境情怀说篆刻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我从工作岗位退了下来。我给自己的退休生活规划为八个字:“健身健脑、读书创作”。健身,主要靠体育运动;健脑,主要是研习音乐、绘画、篆刻等艺术门类。在艺术的道路上,我虽然在少年时代有一点点爱好和“基础”,但主要还是后来学习的。这里,我讲讲篆刻。
  小时候,我家的胡同口有一家刻字店。每天上学、放学我都会经过这家小店,看着师傅们刻字觉得非常有趣。当时,学校里有劳作课,一种是按老师指定完成作业,另一种是自由创作。因为我觉得刻字好玩,就买了几块普通石头和一把修脚用的刀子(当时不知有篆刻刀),自己刻着玩,这就是我在篆刻上仅有的一点“基础”。后来,因为分管文化教育,有机会参观过一些大师的作品,我再次对篆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萌发了退下来后要研习篆刻的想法。
  在我开始学篆刻的时候,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同志曾“警告”过我,学篆刻要小心,是会上瘾的,他的父亲潘天寿就是一个例子。我当时想,自己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应该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最终还是被他言中了,我也很快刻上了瘾,而且一发不可收。有时为了一方印,即使影响睡觉也一定要刻完。有时候很晚了,夫人叫我去休息,我手一抖刻坏了,还要冲她生气。虽然如此,我实在觉得乐在其中。篆刻,是一种用很少的字、精炼地表达作者灵感、理念、情趣的艺术,不像写文章,写多少字都可以。恰恰是篆刻这样用很少的字来表达某个灵感、某个理念、某种情趣让我觉得非常有趣。开始就是为了好玩。同时也给自己划了一条“红线”,不给任何健在的人刻名章,那是专业篆刻家的事,不符合我的初衷。
  随着学习和实践过程的深入,经过思考和观察,我逐渐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身处电脑时代,很多青年人只习惯使用键盘而很少写字。中国字一定要经常写,如果不经常写,即使过去写过很多遍的字也会逐步忘掉怎么写。何况,很多人现在确实很少动笔。事实上,敲键盘跟书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中华文明的传承主要以文字为载体,如果我们的年轻人都不去写字、不会写字,灿烂的小华文明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有中断的危险。我心里由此产生了一种对汉字的危机感,并且越来越强烈。令人高兴的是,教育部已规定中小学校必须开设写字课,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光靠规定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还必须靠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力量来推动,让人们正视和热爱中国文字的文化艺术精髓。
  在各个艺术门类中,书法、国画、篆刻等都同文字密切关联。现在,书法和国画发展形势比较好,参与的人越来越多,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然而一提到篆刻,很多人都会说“我不懂”,敬而远之。我也的确感到篆刻的圈子太小。中国书法家协会有同志告诉我,现在专业从事篆刻的恐怕还不到10000人。因此,我反复思考,篆刻艺术怎样才能走向大众,怎样才能同书法、国画等艺术一道共同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作贡献。
  我个人体会,普及篆刻艺术的难题,首先是篆刻內容及其表现形式,往往离我们的时代和生活太远。让人不太懂,也难以引起一般人的兴趣。同时,在技术层面上还有三大难点:第一,石料印材价格比较贵,而且越来越贵,一般人在经济上承受不起;第二,很多人不会写也不认识篆书;第三,刀法非一日之功,难以掌握。正是这些难点,在很长时间限制了篆刻艺术的发展。一个念头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里,那就是怎样克服这些难点,让篆刻艺术走向大众。为此,我一直在探索、思考篆刻艺术从内容到形式如何才能让大家感兴趣,并专门进行了大量尝试,经过实践和展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我的篆刻展的留言中,我感到许多朋友过去对篆刻不了解、不感兴趣,现在觉得篆刻确实很有意思。但是,我所提到的三大技术难点还是比较难解决。
  一是如何解决印章用料难、选料贵的问题。
  在研习音乐和素描的过程中,我萌生了要为一百多位中国优秀文化艺术大师刻印的想法,但毕竟年事已高,已难以承受高强度的操刀石印篆刻,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尝试使用木头材料,用电动刻刀篆刻,结果效率非常高,只用两三个月就完成了计划。从这一实践出发,我偶然间竟找到了一个在大众中普及篆刻艺术的捷径。木头印唯一的缺点是不美观。我想,中国的漆器艺术十分发达。就请来漆器厂的师傅们帮我“化装”木头印,结果非常漂亮。其实中国传统的漆器艺术比篆刻艺术还要早,最早出土河姆渡漆器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把六七千年的漆器艺术跟两千多年的篆刻艺术有机结合,是那样的相得益彰。这个试验虽然成功了,但漆器的制作工艺也是十分复杂的,要普及还是很困难。
  后来,我发现家里的钢琴虽历经很多年,表面依然光亮如新,便找来钢琴厂的师傅商量用钢琴漆试试,也非常漂亮。我自己曾搞了半辈子汽车工业,汽车漆等金属漆也是非常好的,经过试验,也取得了成功,一下子解决了廉价木头印不美观的问题。
  二是如何解决不会篆书的问题。
  其实,这也并不难。现在有不少篆书字典,不会写的字一查就知道了。我有一本很好的字典,它能告诉你一个字吴昌硕、齐白石等名家是怎么刻的,所有名家刻这个字的书法都可供我参考。更为方便的是,现在还有类似的软件字库。有了这样方便的条件,再加上久而久之就会掌握篆书的规律和变型的艺术,不会写篆字的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这样,不只是篆刻家,所有的画家、书法家甚至普通人都可以治印。
  三是如何解决刀具、刀法的问题。
  我开始刻木印用的是改装的电动刻刀手工刻的,如果想更容易,甚至连电动刻刀都不需要,用激光刻字机就行了。全自动的激光刻字机其实并不昂贵,比一台iPad都便宜。我希望能把玩电脑的年轻人也能吸引来“玩”篆刻,启发他们在电脑上设计,有不会写的篆字,在书上、软件上甚至是网上一选,自己再加以修改设计,往刻字机里一放,印章就出来了,既方便、简单,又廉价、美观。
  解决了三大技术难题,又有新的问题产生了。我们通常不是讲“金石篆刻”吗?现在既五金又无石,还能不能称为篆刻?其实,在中国漫长的篆刻史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并没有一定要用刻刀刻石,在很长的历史过程中,大量出土的印是金属的,还有少数是玉制的(玉印也是凿出来的而非刻出来的)。到了元代,才开始有文人用石头刻印,赵孟頫、王冕等文人在石头上书写印文,让工匠操刀刻制,到明代从文彭起,才自己在石料上刻印,可见石印的历史并不太长。既然那些金属的、玉制的非“金石”之印都被视为宝贵的篆刻遗产,我们在当代为了篆刻大众化的需要,改变印的质地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我们的木头印甚至已经不用传统的篆刻刀了,用手动的、自动的机器刻刀就可以完成。吴昌硕、齐白石先生那个时代用的工具跟我们现在的也不会一样。那时哪有合金钢、纳米材料?工具一定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现在科学技术发展到这个地步,理应允许篆刻技术有新的发展、新的选择、新的突破,至少是一种选择。有的同志说我的“漆艺篆刻”是“粗粮细作”,因为成本很低,又美观,有的甚至比石印还好看,我推广这些方法,绝不是要取代手工刻制的石印,只是为了寻找一种而非唯一的易于在大众中普及篆刻艺术的方法。
  摘自《光明日报》2012.8.20
其他文献
中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查的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出口食品在国外的检测合格率也在90%以上,长江干流水质优于或符合国家地表水三类水标准的河段达86%,总体水质状况良好,可放心使用。对这些数据,有媒体说,仰仗数据的支持,我们也许的确可以获得一种强加的幸福感,但数据制造出来的幸福感无异于海市蜃楼。如果真希望民众生活富足,恐怕离不开更真实的努力。 对这种数据说话的做法,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
我是张三。这名儿好,是我爷爷替我取的,据说我爷爷查了好几天的《康熙字典》,才得到这名儿。  前些天,我就接到好朋友李四的电话:“张三,恭喜你啊,你女儿获得了全省的作文金奖。”我赶紧打了女儿学校的电话。学校说,那获得金奖的女孩,我们查过,他的父亲的确名叫张三,但那张三是一个作家,那您是作家张三吗?  我很生气,上了网,想看看到底有多少名叫张三的人。  名叫“张三”的人真是不少。果然,第一条就是“张三
明代以前的玉器称为古玉,汉代以前的玉器称为高古玉。  高古玉器的取材,有的源于地方玉,有的源于新疆的和田玉。玉料因剥离矿床时间很久,在不同的外界环境影响下,大部分都带有沁色。  高古玉因久远的年代、丰富的文化内涵、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受到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  玉“C”神龙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高26厘米  玉龙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造型生动,
几乎每家三甲医院,都设有干部病房,在干部病房背后,有一整套特殊的机构、制度在运作。    在一家三级甲等医院,记者参观了专设的干部病房——空间比普通病房略大,没有三人间,只有两人间和一人间。那么,干部病房制度是怎样运转的?     走进干部病房    这间医院位于北方一大型城市的中心地区,几乎是这个城市里最好的医院,每天有近一万人求诊。和这座老牌工业城市的很多地方一样,医院也正在大兴土木,一幢
在朋友眼中,彼得似乎过于“平常”,似乎与“华尔街”扯不上任何关系,但“巴菲特”又无疑是一个特别的姓氏。于是朋友们总会摆出一副惊奇的表情问他:“你是‘股神’的儿子?”  这位留着微卷的半长发、目光温柔、举止优雅的中年男子,从五官上看与父亲极其相似,但骨子里却并没有继承父亲的衣钵。彼得·巴菲特,“股神”的小儿子,如今是美国著名作曲家和音乐人,也是一位作家。    “金钱会破坏纯洁的父子关系”    在
大千植物世界,有的落落大方,借风花雪月、蝶虫飞舞演绎出一段生命的奇迹。然而,也有的羞羞答答,将生儿育女之事悄悄藏于地下。  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一般都是地上开花,地上结果。不过,也有特殊情况,那就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如花生,因其具有钻入地下结果的特殊性又称落花生。更有甚者,地下开花,地下结果,这就是两型豆。  三花两豆  两型豆,顾名思义,是指具有两种不同豆荚的植物。所谓“两型”,是指该种植物在
骑着小型脚踏车在路上高速前进的杰瑞·瑟曼怎么也没想到,车的一个把手突然脱掉。她被甩下来后,下意识地做了个刚跟少林师傅学来的前滚翻,毫发未伤。   “我从没想过,我学来的少林功夫能这么快地就让我受益。”忆起这场一年多前的意外,杰瑞至今唏嘘不已。而也正是这场意外,让当时身为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健康促进计划”集体健身课程主任的她,决定将少林功夫引入这所世界知名的学府。而杰瑞自己,也成为斯坦福大学早期的“
用钥匙开门,那是住旅馆。按门铃,屋子里有人开门,这才是家。那种感觉,那种情调,是绝对不一样的。   ——重庆市副市长王立军谈自己对家的体会     一个稳定的社会,最关键的要素,一是中产阶级占国民多数,二是国民有统一的民族文化认同,三是民主政治发育成熟。历史经验证明,前两个条件大体具备后,第三个条件才能形成。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    不能搞痛快一时,更不能搞乱打一顿。  ——汪洋
美国:品种丰富令人垂涎  美国海军装备的航空母舰数量长年稳居全球第一,它也是世界上最早列装航空母舰的国度之一,从1922年第一艘航空母舰“兰利”号服役算起,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史已达90年之久。因此,美军在对航空母舰饮食的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之丰富也是别国难以企及的。  美国航空母舰出海执行任务时,实行一日四餐制,在港口休整期间,则实行一日三餐制。军官就餐须缴纳基本伙食费,水兵吃饭完全免费。目前,
查处问题2665个,处分2290人次  自2012年12月提出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以来,中共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党掀起一股“勤俭节约、廉洁从政”的新政风。在厉行节约效果初显之时,如何加强“制度约束”,使作风建设常态化,防止“运动式”“一阵风”的弊端,亦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抵制奢靡之风  严刹“舌尖上的浪费”  2012年12月4日,新一届中共最高领导层履新尚未满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即召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