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脉冲光联合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精准脉冲光(D PL)联合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LPND)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44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及45例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患者,分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DPL治疗,实验组同时给予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每4周1次,3次为1疗程,根据红斑评定量表(CEA)、研究者整体评价法(IGA)、患者自身评定法(PSA),评价各亚型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3次治疗后,两种亚型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IGA评分和PS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有效率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丘疹脓疱型患者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DPL联合长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玫瑰痤疮疗效优于单独使用DPL,对丘疹脓疱型效果更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眶上外侧入路夹闭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经眶上外侧入路夹闭的后循环动脉瘤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临床症状、Hunt-Hess分级量表,及影像学资料如动脉瘤部位、大小以及瘤颈宽度.术前使用Mimics 21.0医学影像控制系统三维重建动脉瘤及载瘤动脉,模拟眶上外侧入路开颅,测量动脉瘤两侧大脑后动脉分叉角度、动脉瘤直径以及动脉瘤颈与后床突的距离.术后即刻行C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的下游靶蛋白——磷酸化S6核糖体蛋白(phosphorylated S6 ribosomal protein,p-S6RP/rp-S6/p-S6)在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患者唇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36例SS患者的唇腺组织作为患者组,按病因分为原发组(14例)及继发组(22例);按病理灶性指数(FS)分为患1组(25例)、患2组(7例)、患3组(
目的 研究变构促红细胞生成素(MEPO)对成年雌性脑缺血小鼠白质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成年雌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模型组(Vehicle组)及脑缺血MEPO治疗组(MEPO组),每组1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远端血管永久性闭塞的方式制备小鼠脑缺血模型.MEPO组小鼠在大脑中动脉远端血管永久性闭塞即刻通过腹腔注射MEPO(5000 IU/kg),Vehicle组在制模后注入等量的等渗盐水,Sham组只进行血管暴露,不进行闭塞.脑缺血后第2天开始3
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诊断椎动脉夹层的主要依据,是观察动脉夹层形态学改变的重要手段.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例应用基底平行解剖扫描磁共振成像(BPAS-MRI)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血管外轮廓并动态监测血管形态学改变的颅内段椎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PubMed数据库以“Basi-parallel anatomic scanning-MRI”“BPAS-MRI”“Artery dissection”等为关键词对既往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复习、讨论,以期为探索BPAS-MRI用于鉴别诊断颅内段椎-基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典型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可累及多个系统.SLE和RA的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由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参与其发生发展.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和调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IL-34是近年研究发现的一种新型细胞因子,在组织中广泛表达,但在特定组织表达增强,主要通过其受体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发挥相应生物学作用,研究表明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就IL-34在SLE和R
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可用于评估血管病变、斑块性质,指导介入治疗,但其在脑血管病领域中的应用尚缺乏统一规范.该文从OCT的技术概述、图像采集、图像判读、临床应用等方面总结专家建议,旨在规范OCT在脑血管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并为OCT在脑血管病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目的 探讨皮肌炎(DM)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RAR)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3月在本科初次住院治疗的57例DM患者及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的血常规、生化、炎症及免疫指标等.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DM患者RAR与相关参数及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DM患者依据有无间质性肺疾病(ILD)分为合并ILD的DM与未合并ILD的DM,比较两组的RAR水平,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AR对DM合并与未合并ILD患者的诊断效能
目的 通过分析新疆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KS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转归,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诊治的经典型卡波西肉瘤(classic KS,CKS)和HIV相关型卡波西肉瘤(AIDS-associated KS,AIDS-KS)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及转归.结果 共收治64例KS患者,其中CKS患者49例,AIDS-KS患者15例.CKS诊断平均年龄为(63.39±11.
目的 研究晕痣的流行病学、临床及皮肤镜特征.方法 晕痣和/或白癜风患者填写相关调查问卷,对晕痣患者进行伍德灯和皮肤镜检查,随访3~6个月.结果 318例白癜风患者完成问卷,11.01%伴发晕痣.47例晕痣(91处晕痣)患者完成了调查问卷和临床体检,74.47%的晕痣患者伴发白癜风,25.53%伴发其他自身免疫病.晕痣好发于躯干,多为单发.晕痣中心痣在皮肤镜下以均质模式和小球模式为主,痣周白斑多呈无结构的色素减退斑.消退期晕痣的痣周白斑常可见血管结构,且在伍德灯下痣周白斑面积大于肉眼所见面积.手术切除、外用
目的 初步探讨滇三七联合氟康唑抗耐药白念珠菌的体内外作用效果.方法 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滇三七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的体外抑菌活性.建立耐药白念珠菌感染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小鼠模型,通过阴道灌洗给药进行治疗,观察小鼠的全身状况、体重变化、外阴炎症评分及阴道灌洗液菌落数统计,PASM染色观察阴道组织病理学变化,从而评价滇三七联合氟康唑的体内抗菌 作用.结果 两药联合在体外对5株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均具有良好的协同抗菌作用.体内结果显示,联合组可改善VVC小鼠的一般状况,阴道局部炎症评分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