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西瓜工厂化嫁接育苗技术

来源 :中国瓜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b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瓜是宁波市重要农作物之一,2012年宁波西瓜面积为1.45万hm2。由于西瓜设施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大、轮作周期缩短,土壤连作障碍和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已成为影响西瓜高产稳产的一大障碍。目前,防治西瓜连作障碍和土传病害最为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嫁接栽培,嫁接栽培是今后西瓜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宁波市西瓜嫁接苗年需求量约为1950万株、产值约为2000万元,预计5-10年后西瓜嫁接苗需求量为6000~7000万株。目前宁波西瓜嫁接育苗水平与国外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作者根据相关西瓜嫁接育苗技术资料,结合宁波西瓜嫁接育苗的生产实际,探索生产中关键的技术环节,制订出适合宁波本地、操作性强、能有效指导生产的西瓜工厂化嫁接育苗技术。
  1.环境条件
  育苗场所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的农业生产区域,土地平坦、不易积水。空气环境质量、灌溉水质、土壤环境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10)的要求。
  2.投入品管理
  应从合法渠道采购,建立登记台账,保存票据。农药应贮藏于独立的空间或仓库,并且应符合安全、卫生、防火、避光、防腐、通风良好等基本要求,由专人负责保管,建立出入库台账,入口处必须贴有警示标志。
  3.育苗设施设备
  育苗可选择玻璃温室、单栋和连栋塑料大棚。配套设备有种子催芽箱、播种流水线、电加温线或锅炉、补光灯、通风降温设备和遮阳网等。嫁接育苗场所和整个生产环节所用到的设施和工具都要用福尔马林50倍液喷雾消毒,每m2用药剂量为30mL,然后封闭48h,再通风5d。
  4.育苗基质
  4.1基质材料与要求
  基质材料可用草炭、珍珠岩、蛭石以3:l:1的比例配制,已经消毒处理的基质可直接使用,未经处理的基质应经过高温消毒处理,加水搅拌均匀,湿度控制在50%~60%。
  4.2育苗穴盘的选择与装盘
  砧木育苗选用32孔或50孔穴盘。将基质装入穴盘中,稍稍镇压,使基质与穴盘齐平。接穗育苗一般采用长50cm、宽35cm、高5cm的塑料平盘,铺基质3.0-3.5cm厚。
  5.品种选择
  5.1砧木
  应选择嫁接亲和力好、抗病性强、不影响果实品质的品种,且应根据不同的接穗和生产条件选择相应的专用品种,有‘甬砧1号’、‘甬砧5号’和‘京欣砧1号’等。种子应经过干热处理。
  5.2接穗
  选用适合宁波地区种植的西瓜品种,如‘早佳’和‘拿比特’等。种子质量应符合GB16715标准,并经过干热处理。
  6.种子催芽、播种及出苗管理
  6.1播期
  一般采用顶插接法,先播砧木,再播接穗。砧木较接穗早播5-6d。
  6.2用种量
  砧木种子数量按需苗数的1.4~1.6倍准备。接穗种子数量按需苗数量的1.5-1.7倍准备。砧木与接穗种子数量比例为l:1.1。
  6.3浸种
  晒种l~2d后,用55℃温水浸种10-15min,用手搓掉种子表面的黏液,换上25-30℃温水浸种,砧木根据种皮厚薄浸种12-24h,接穗浸种6h。
  6.4催芽
  种子用消毒过的湿布包裹,在28-30℃下催芽,接穗有70%露白时即可播种。砧木每12h拣出露白种子播种。
  6.5播种
  砧木种子胚根斜向下播于穴盘小孔的中心。接穗胚根朝下,撒播或点播于平盘上,种子不重叠。播种后覆盖0.5~1cm厚基质,并喷洒适量水,冬春季用地膜、夏秋季用遮阳网覆盖保湿。
  6.6播种后的管理
  出苗前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夜间18~20℃,种子顶土时即可揭去地膜或遮阳网。砧木种子50%出苗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间15-18℃;齐苗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间10-15℃。接穗出土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间15-18℃。夏秋季需进行降温管理。
  7.嫁接苗培育
  7.1嫁接工具
  有刀片、竹签等,刀片应保持锋利。竹签要求一端削成弧形渐尖,较接穗略粗。嫁接刀片和竹签应每隔5min用高锰酸钾1000倍溶液消毒。
  7.2嫁接
  砧木以第1片真叶展平时为嫁接适期,接穗以2片子叶转绿且适当展开时为宜。首先将砧木的真叶、生长点去掉。嫁接时先用竹签从除去生长点的砧木的切口上,靠一侧子叶朝着对侧下方斜插一个深约0.8cm的孔,深度以刚穿破下胚轴表皮为宜。再取接穗,用刀片在距生长点0.5cm处,向下斜削,削成一个长约0.8cm的楔形。然后拔出竹签,随即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的孔中,使砧木子叶与接穗紧密吻合,同时使砧木子叶和接穗子叶呈“十”字形。晴天嫁接时需要遮阴,嫁接后及时移人苗床内。夏秋季嫁接在傍晚或晚上进行。
  7.3嫁接后的管理
  7.3.1温度嫁接后3d内,白天保持24-26℃、夜间18-20℃;3天后逐渐降温,第7天白天18-20℃、夜间14-16℃;10d后按普通苗管理。夏秋季做好降温管理。
  7.3.2湿度嫁接前育苗基质要保持水分充足;嫁接后前3 d密闭管理,小拱棚内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4d起根据嫁接苗成活情况逐渐换气降湿;7d后在早上和傍晚增加通风换气时间和换气量;10d后注意避风并恢复普通苗床管理。
  7.3.3光照
  床内应使用新农膜增加光照,在中午或强光直射时进行遮阴。连续3d以上阴雨天时需要补光,每10m2苗床用300w白炽灯,在10:00-14:00进行补光,忌晚上补光。
  7.3.4除萌芽嫁接成活后及时除去砧木萌芽。
  7.4炼苗
  早春定植前5-7d炼苗。选择晴暖天气,结合浇水,追施0.3%-0.5%的三元复合肥溶液,增加通风量,降低温度。
  7.5病虫害防治
  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GB4285、GB/T8321的要求。嫁接育苗需要防治的病虫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白粉病、粉虱类和蚜虫等。猝倒病用10%敌磺·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5g,m-2拌土。立枯病用3.3%甲霜·福美双粉剂0.8-1.2g·m-2苗床拌土。炭疽病可用250g·L-1吡唑醚菌酯乳油300倍液喷雾。白粉病用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喷雾。烟粉虱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000倍液喷雾。蚜虫用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10000倍液喷雾防治。
  7.6壮苗标准
  嫁接苗2叶1心到3叶1心,4片子叶保留完整,叶片深绿、肥厚。茎粗0.35~0.4cm,株高15cm左右。根系粗壮发达。无病斑、无虫害。
  8.标示、运输
  应标明砧木及接穗品种、数量、批号、出苗日期等。运输时应分层箱装,并有防水、防淋、防晒、防冻措施。
  9.生产档案记录
  应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保存时间不应少于2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农事操作记录,包括播种、嫁接、病虫害防治、炼苗、出圃等时间和操作人员;2)种子、农药和化肥等农资来源、数量、出入库信息及相关票据;3)农药、肥料名称、浓度和使用量等;4)嫁接苗出圃信息,包括砧木及接穗品种、数量、批号、出苗日期、送达地点或农户姓名等。
其他文献
归纳逻辑是科学方法论和认识论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任务就是要建构一个对归纳推理的统一的、综合性的说明。这个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阐明合理的归纳推理的规则(古德曼问题);
引言技术要实现社会化,成为社会相容技术,除了要通过社会整合使技术适应社会环境外,社会调适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社会心理的调适尤为必要。在技术的社会发展中,对人们有关
摘 要:‘连农架豆10号’是以‘泰国豆’为母本、‘连农923’为父本杂交后经过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植株蔓生,商品荚白绿色、扁条形、长直。春季大棚种植荚长23.8 cm,荚形指数1.41,单荚质量23.6 g;秋季大棚栽培荚长29.6 cm,荚形指数1.34,单荚质量30~40 g。春季大棚栽培平均每667 m2产量3 500 kg,秋季大棚栽培667 m2产量1 600 kg左右。每100 g维生
<正>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露地西瓜简约化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技术、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本标准适用于早春露地西瓜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