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糖对6个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放射敏感性影响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delph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甘露糖对6个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在6个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利用MTT法观察甘露糖对肺癌细胞系的增殖抑制作用;分别给予对照组、甘露糖组0、2、4、6、8、10 Gy照射,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甘露糖对6个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甘露糖组、照射组及联合组细胞的凋亡情况。

结果

6个肺癌细胞系中磷酸甘露糖异构酶表达量各不相同,其中A549细胞表达量最高,H460细胞表达量最低。11.1 mmol/L甘露糖对A549、H460细胞系抑制作用相同,随着甘露糖浓度增加,对H460细胞系抑制作用更显著。采用11.1 mmol/L的甘露糖可明显增加H460细胞系放射敏感性及细胞凋亡率,而对A549细胞系放射敏感性和凋亡率影响不大。

结论

在磷酸甘露糖异构酶高表达的6个肺癌细胞系中,甘露糖可增强部分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其他文献
目的确定肺炎链球菌β-内酰胺抗生素耐药相关胞内应答调节蛋白CiaR能与跨膜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P结合组成StkP/CiaR二元信号传导系统(TCSS)。方法采用PCR扩增stkP基因胞内区片段(IC-stkP),T-A克隆测序确认序列正确后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SDS-PAGE检查IC-stkP片段和我们以往构建的ciaR基因原核表达系统目的重组蛋白rIC-StkP和rCiaR表达情况,Ni-N
自然杀伤细胞(NK)和树突状细胞(DCs)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调节固有免疫应答的早期阶段以及随后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近年来才被阐明。NK细胞与DCs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NK细胞活化、DCs成熟或凋亡,并涉及细胞因子与细胞间的直接接触。NK细胞通过诱导偏向Th1免疫应答的DCs成熟,为DCs提供抗原和杀伤未经适当成熟的iDC,来控制和增强DCs介导的抗病毒免疫应答;DCs通过可溶性和细胞接触性激活
目的比较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IPV)与Ⅰ+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bOPV)液体剂型作为基础免疫以不同接种序贯接种于≥2月龄婴儿中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2017—2018年,采用随机、盲法、单中心、平行对照设计,选择杭州市≥2月龄的婴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1sIPV+2bOPV组、2sIPV+1bOPV组和3sIPV组,按照2、3、4月龄的免疫程序,共接种3剂。记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已在全球迅速蔓延,对全球公共卫生系统造成重大威胁。这已经是在短短20年间高致病性冠状病毒在人群中的第3次大规模传播。自冠状病毒大流行以来,科研人员迅速对其展开研究,但目前为止仍无针对冠状病毒的特效药物和有效疫苗,仍需对冠状病毒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本综述中,我们对冠状病毒的结构、生命周期及发病机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检测手段、治疗方法和疫苗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的IgG抗体亲和力水平,研究北京市麻疹、风疹疫苗高接种率人群中病例发病的原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76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分别进行麻疹、风疹IgG抗体检测,并测定IgG抗体亲和力,计算相对亲和力指数。结果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中,麻疹确诊病例104例,风疹确诊病例108例,麻疹、风疹排除病例64例。麻疹确诊病例中6例有免疫史,麻疹原发性免疫失败3例,继发性免疫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在康复患者不同标本取样(咽拭子、痰液及粪便)中的分布情况,以提供更为可靠的出院依据,减少患者出院后复发传染的风险。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78例患者出院前的咽拭子和痰液单次配对采样,54例患者两次配对取样(间隔1~5 d),检测病毒在两种类型标本中的检出情况;观察6例出院患者随访期间粪便标本中病毒的检出情况。结果咽拭子和痰液单次配对采样检测,咽拭子中病毒核
目的根据IRES末端序列的不同,构建4个GFP表达强度不同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为后续流式检测或成像提供基础。方法利用脑心肌炎病毒IRES的转录效率依赖于其末端的基因序列,通过重叠PCR方法将IRES与EGFP融合成4个不同连接方式的片段,然后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MSCV-NGFR中;PCR扩增NGFR片段,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MSCV-IRES-EGFP前面;逆转录病毒载体pMSCV-NGFR-
目的基于经会阴超声(TPUS)实时扫描技术和线性判别分析(LDA)法,定性分析并自动判别前列腺癌放疗分次内运动模式,为个体化精确放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TPUS技术记录了61例前列腺癌患者共1265个分次近百万个实时监测数据,划分为稳定型、波浪型、小偏执型、银叉型、回归型、大偏执型和稽留型运动模式。对运动轨迹量化并提取特征参数,通过LDA法建立判别方程式,评估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判别效果。结果平均每位患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从疗前MRI中提取放射影像组学特征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反应的有效性。方法2016-2017年纳入43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患者。均在疗后6~12周接受全系膜直肠切除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MRI在同步放化疗前获得。根据术后病理、影像学检查或肠镜检查评估新辅助治疗后反应,将患者分为治疗反应组(22例)和治疗无反应组(21例)。分别采用传统的计算机
目的比较放疗、化疗和手术不同组合方式的综合治疗对局部晚期期头颈部鳞癌生存的影响。方法2002-2012年间222例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进入术前同步放化疗与术前单纯放疗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同步化疗采用顺铂30 mg/m2,单周方案,放疗采用常规技术或调强放疗技术。所有患者在放疗至50 Gy时进行疗中疗效评价,根据疗效决定患者后续治疗接受手术或继续原方案治疗。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