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历史插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8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插图是历史教材的要组成部分。新编的历史教材每节大多都有几幅插图,其中有历史地图、人物图片、古迹图片等。恰当地使用历史插图,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挥跃课堂教学气氛,巩固深化历史知识,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利用历史插图,并把它作为开展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我的基本做法如下:
  一、讲图激情趣形象新颖导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历史课的导入也非常重要。生动形象新颖直观的导入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利用教材插图导入新课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如讲《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我就先让学生观看《饱受奴役和压迫下的法国农民》,然后提出问题:图中有哪些人?都在干什么?各代表哪个阶级?表明了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阶级关系?这又预示着什么?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我的讲解,学生能够基本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插图,并产生学习这节课的浓厚兴趣,继而导入新课,就可以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除此之外,可以用来导入新课的插图还很多,《危机预言画》、《圆明园大水法和远赢观残迹》等。
  二、巧借历史图片进行思想教育
  历史插图中有不少人物图片,大多是历史名人,通过观看这些图片,可以使学生睹其风采,晓其事迹,知其品质,效其言行。如讲授“屈原”时,让学生观察屈原的头像并思考旁边“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的题联,说说对待诗人的第一印象。学生根据民间有关屈原的传说、端午节的来历以及课文关于屈原的介绍等,充分发挥各自的记忆、联想、分析、辨别能力会产生不同的直观印象—“诗与日月争光,德与天地齐寿”、“宽额蹇眉深思,才高德厚人敬”、“爱国爱民刚直不阿,人知人敬万世流芳”、“深思中有忧愁,慈祥里含刚毅”等,然后再讲述屈原感人的事迹,并分析屈原受人尊敬的原因,从而无形中使学生受到深刻教育,实现了寓思想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这一教育任务。当然,历史插图中也有一些反面人物,如秦桧、那拉氏等,也可以借助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其丑态、知其劣迹、识其奸心、恨其劣行,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历史插图中人物图片是很多的,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正面反面,个人群体都有,他们风采不同、神态各异,在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人物,针对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的思想教育。
  三、利用精美历史插图进行具体审美教育
  选人历史教材的插图中,有不少是有关艺术文物的图片。这些图片不仅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并且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利用这些图片可以进行很高的审美教育。如:在观看《人面网纹盆》时,可引导学生体会原始彩陶造型古朴凝重、气魄浑厚的艺术风格;观看大汶口的黑陶,引导学生体会其庄重、肃穆的质感和色调;观看《四羊方尊》,可引导学生体会商代精妙绝伦、巧夺天工的铸造技艺;观看《洛神赋图》,可引导学生体会画中似真似幻、神人传情的美妙幻境;观看王羲之、颜真卿、张旭等的书法,可引导学生体会我国书法艺术行云流水、龙飞凤舞的线条之美;观看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器,可引导学生提高会其简朴明快之外形和“一青二白”之内涵;观看《蒙娜丽莎》,可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美好、自然之造型,感受善良、纯真之人性;观看《开国大典》,可引导学生体会庄严隆重、宏大热烈之场景等。教师在指导学生看图的时候,在配以绘声绘色的讲解,学生在受到生动的审美教育的同时,也能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四、借助地圖讲话时间地点明确历史事件时空概念
  历史地图是学生深入理解历史课文、正确认识历史事件的重要工具。充分使用地图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事到功倍的效果,有时甚至是搞好某些章节教学的必要保证。如讲述《隋朝的大运河》可引导学生看图寻找“三点”(洛阳涿郡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六省”(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这既便于学生整理记忆大运河的有关史实,而且也利与理解认识大运河开通的政治、经济作用。再如,在讲述《三大战役》时,让学生观看地图,识记并分析有关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参战军队、进军路线等,教师再做适当的讲解,学生便能够较容易地认识到决战时机的成熟、党中央决策的英明以及战略战术的正确等,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的同时,也学得一些军事科学知识,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除此二图外,其他地图也都或多或少起到类似的作用,有的甚至更多。
  五、借助历史插图巩固上深化知识
  有些历史知识,单靠文字表述,往往不能在学生的脑海留下深刻的印象。若能利用好历史图片,便可以弥补其不足。如讲述“法西斯的残暴”时,引导学生观看《南京大屠杀中的一幕》、《纳粹集中营中惨死的犹太人》、《“中美合作所”里正被用刑的“政治犯”》等,便可以给学生以鲜明、生动、深刻的印象,从而巩固了记忆、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认识,也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总之,新版历史教材插图很多,其作用也很多,远不止以上所述。不的可以“专图专用”,不的可以“一图多用”,有的可以“多图一用”。要想充分利用历史插图配合教学,需要教师的多才多艺、广见博识。而我才疏学浅,上述仅仅是我的一些粗鄙之见,还望同仁予以指正。
  
其他文献
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古诗作为我国几千年优秀文化的一种积淀,一种载体,其文学价值和思想意义是巨大的。因此,能够准确地鉴赏古代诗歌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
众所周知,地理不属中考科目,学生对这科的学习态度是不够端正的,无论是课堂中的学习,还是课后的预习和复习,其关注程度都是不够的。这给我们地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许多学生甚至将地理课堂时间当成其它科目学习后的休息时间,利用地理课放松、休息、睡大觉。即便有部分学生有学习的欲望,但如果课堂太过枯燥,久而久之也会厌倦对此科目的学习。在此,简要与同仁们谈谈我个人在教学中的一些不甚成熟的看法,共商如何掌控地理
以沪教版《澳大利亚》中的动物为本节课的主题,旨在记录如何准备一节地理双语课程的各种思考和取舍。
腐败是指公职人员滥用公用权力获取私人利益的行为,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表明,腐败是和公共权力相伴而生的。近年来我国一些腐败大案、要案的曝光,反映出最大问题就是公共权力得
近年走入西安的古玩市场,常见三三两两的小泥片,对印章有兴趣的人知道这叫封泥,是距今3000年至1500多年之间印章使用的遗蜕。但实际上,这些地摊上的封泥可以说全是赝品。何以
在高考新课标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试题中,经常出现诸如“此时下列哪种现象可能出现”、“此时下列现象(或说法)中可信的是”、“当某种地理现象发生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什么?”的问题。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对于季节的判读往往非常关键。这样的考查说明了新课标下高考试题非常重视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分析,而很多现象的判断必须根据季节的判断来推理。季节的判读作为新课标下高考的一个重点内容,几乎每年都有考查。而对于季节的判
义务教育下的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角色转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这对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教师角色的转变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向多元化转变。本文就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变提出
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确立世界观、是非观、法制观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了解社会,更渴望被社会接纳,但他们也正处于叛逆期,强调自我意识,法律意识淡薄,遇到突发事件,往往不计后果,时常有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发生。那么,要使他们接受正确的东西,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关键在于教育。因此学校要加强法制教育,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历史课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法制教育的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
【文摘】区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长期居重要地位,区域地理实际上就是环境地理,而环境问题是区域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作为当前区域地理中有关环境问题的涉及仍然不多,有些只有保护环境的几句口号。因此,要处理好区域地理与环境问题的关系,重视环境问题的教育,有了良好的环境,才能促进各方面的良性发展。大量的事实证明,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有害无益。  【关键词】区域地理地理教学环境地理环境问题地理学科    一、解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