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孩子,内向敏感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gtest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孩子感受到,他不是不行,只是暂时没准备好;让他了解到,你对他是有期待的,但他仍然是主角,仍然有说“不”的权利。
  尊重他,等待他
  去年暑假,我报了一个亲子旅游团,带儿子去台湾游玩。
  路上,导游提出每个家庭都准备一个节目,第二天在长途大巴上表演,展示家庭风采。孩子们纷纷响应,只有儿子闷闷不乐。他一点儿也不想表演,可又怕导游不答应,也担心别的家长有看法。
  儿子今年 13 岁,性格内向敏感。上小学时非常活跃,讲故事、演讲、主持,频频上台,每每拿奖。进入青春期,儿子像变了个人,拒绝公众发言,不喜欢在人多场合抛头露脸,能躲就躲。
  第二天,旅行团的孩子个个才艺爆发,唱歌跳舞全不在话下,有一个小男孩嫌车厢内空间太小,没法翻跟斗,吵着要找大地盘。只有儿子,像身陷重围的小鹿,缠绞着双手,身子紧靠车窗,始终不肯表演。
  导游点名,见只有儿子坐着不动,走过来拉他上前表演,全旅行团的人朝我们娘俩看过来,小孩子跟着起哄:“大哥哥怎么不做榜样呀?”我明白,对一个刚变了声、有了小胡须、敏感的半大小伙子来说,在众人面前表演着实有些为难。我笑而不语,拉过儿子的手,轻轻抚摸。
  吃饭时,有一个妈妈忧心忡忡地问我:“你总是这样,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吗?”我明白她的言外之意是,儿子说不演就不演,我既不批评,也不强迫,听之任之,太惯孩子了。
  我笑着回道,因为我知道他很有分寸,所以,我尊重他,我在等他。
  饭后,去海滩散步,孩子们撒开了欢,我和儿子坐在沙滩上。儿子郑重对我说:“妈妈,对不起啊,今天让你没面子了。”我笑而不语,儿子接着说:“不过谢谢你啊,没逼我表演。你知道吗?当导游过来拉我,我真的难受极了,我实在不想演。妈妈,你说,将来我会不会一事无成?”
  我说:“当然不会,今天你只是没准备好而已。再说,尽管小孩表现得都很好,可导游让大人演节目,却没一个大人演,这说明年龄越大,顾虑越多,越不会随心所欲表现。有思想有内涵的人,总会脱颖而出,我相信你就是有思想有内涵的人……”
  那个下午,面朝大海,我和儿子促膝谈心。我知道,我說的每句话,对这个敏感的孩子,都是慰藉,都可疗伤。
  你的强迫,可能会卡住孩子
  有很多家长向我咨询:孩子很内向,尤其在人多场合,胆小不爱说话,这可怎么办?我常反问他们:“你自己是一个爱说、爱表现、性格外向的人吗?”我自己就不是。
  我清楚记得,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我死活不肯进屋,躲在仓房里,直到客人走才出来;春节拜年,父母让我叫那些长辈,我怎么也叫不出口,我宁可不要红包,也不肯走亲戚。很庆幸,当年父母没有强迫我,我也乐得躲进自己的壳。慢慢长大,到后来参加工作,采访、直播,虽然还打怵,但不再逃避。我想,一切大概都会自然而然地变好吧。
  对于儿子,我非常能体会他不想表现的心情,很无助、很纠结、很自卑,也很折磨。如果父母再威逼,也许会加重孩子的痛苦,造成逆反情绪。
  我想,家长们不妨明白一点——你的强迫,可能会卡住孩子。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负强化”,就是你越盯着孩子,孩子反而会越胆小内向。你揪着孩子胆小的“缺点”不放,孩子可能偏偏就卡在那里,动不了。时间久了,孩子可能过不了那个心理关,望而生畏,更不敢表现。其实,想让孩子大胆一些,不妨说一句:“等你准备好了。”
  等你准备好了再表演;
  等你准备好了再发言;
  等你准备好了再参加……
  让孩子感受到,他不是不行,只是暂时没准备好;让他了解到,你对他是有期待的,但他仍然是主角,仍然有说“不”的权利。短短一句话,孩子不会因不想表现而自卑,更能感到你的鼓励、你的宽容、你的温暖。
  (责编
其他文献
女儿读初中了,就在我所任职的学习。  第一次月考,她考了全年级27名,她有点小得意。而我隐隐地担忧:女儿天资并不出众,这次成绩靠前主要源于暑假期间,我同事给她补习了数学和英语。  果然,其中考试,女儿排名掉到了157名。那天中午放学,女儿一进门,满脸沮丧。“妈妈,对不起,我给你丢脸了!”她哭得喘不上气。我轻轻搂着她,等她宣泄得差不多了,拉着她的手:“想吃什么?妈妈去做饭。”  女儿泪眼朦胧的看着我
期刊
期刊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般扮演的是正面角色,比如说,父母刻苦学习,勤奋工作,认真做人,处处都是孩子的榜样。父母总是要求孩子听话,通常扮演教育者的角色,叮嘱孩子这个要遵守,那个要牢记。  在我们家里也是如此。大部分时间,我和爱人都在孩子面前不苟言笑,即使开一些玩笑,也会尽可能回避孩子。每天女儿放学回家,爱人都会安排她先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让她自由地玩耍一会。吃过晚餐,我们一家出去散步,回到家里,爱人
期刊
在“互联网+”时代,国内O2O产业近年来的发展可谓大起大落:由前几年的异军突起、疯狂烧钱,到去年底、今年初的媒体质疑、产业巨头纷纷倒下。O2O产业有没有未来?如果有,未来如
成人与孩子间的原始分工,沉淀成基因密码,一代一代,烙进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  当我们还是原始人的时候,男人在外奔跑狩猎,女人在洞里照顾老小,孩子被保护,被传授经验。对于孩子来说,探索意味着危险,唯有听话、保命才是族群正道。成人与孩子间的原始分工,沉淀成基因密码,一代一代,烙进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即便是文明相对发达的现代,父母对孩子的忽视和不理解一直都在,有时甚至简单粗暴对待孩子。我们曾经都是孩子,
期刊
隐形爸爸何其多  眼下,“钟点爸爸”作为新词语亮相“百度词条”。据说,“钟点爸爸”提供的是“租爸”  服务,租来的“钟点爸爸”主要负责接送孩子,陪孩子聊天、游戏和锻炼。这个新词语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父教缺失的尴尬现实。  在整理学生信息时我发现,孩子们在“常用联系电话”一栏,一水儿地标注着妈妈的号码,  潜台词就是“有事找我妈吧”。  许多男人,尚未拟好明确的家庭责任清单,就被生活的脚步裹挟着,近乎
期刊
基因遗传才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有一半来自生物基因决定的遗传,另一半来自环境影响。父母的基因遗传对孩子的人生影响占到 50%。近年来,关于生物基因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研究发现,不仅人的思想行为,连人的个性也都与基因遗传有关。  由此看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我们都理解错了。基因遗传才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  说到“起跑线”,父母深刻影响孩子的奥妙,其实还
期刊
父母收起泛滥的爱,看似冷酷,实则为一種大智慧。  把爱隐藏在心灵深处  世界上没有一种亲密关系,比亲子关系更需要经营的技巧与全局的观念。  龙应台在《目送》一文中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也许其他的亲密关系都会相伴到老,
期刊
(一)  我接这个班时是三年级。那时,轩是个快乐的孩子。个子小小的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  拽着我的袖子,笑弯了眼睛问一串的“为什么啊”,直到我佯怒,才咯咯笑着跑开。可是到了下学期,听不到轩的笑闹了,他变得异常安静。  他也不再缠着我,课间也不和同学追逐打闹了。最常见的是,他眼神茫然地坐在课堂上,小小的身躯不安地扭动着。作业本上也是歪歪扭扭的字迹,一路向下斜成弧形。  我看着心不在焉的他,用手揉着他
期刊
我在澳洲生活多年,是一个 6 岁孩子的妈妈,对比国内外关于“校园欺凌”的教育现状,颇有感触。在澳大利亚,学校每年都会围绕校园欺凌开展主题活动,今年的主题是:欺凌——采取行动,不要冷漠旁观!  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有“反校园欺凌的教育计划”。我的儿子小辰从 3 岁上幼儿园起,学校就教导他们各种自我保护的技能。小辰上了小学,学校展开了一系列的“自我保护,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教育。这些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