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要有新对策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wei0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内部审计如何适应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正面临着一场新的挑战。正确地认识企业改制的形势,发展壮大自己,值得每一个内部审计人员认真地思考。
  
  当前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
  
  由于我国的内部审计是从计划经济过度而来,内部审计的理论、组织,及自身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不适应当前国企体制改革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内部审计理论滞后于实践。近年来,我国的内部审计实践已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内控制度的评审、管理审计等领域拓展,各个单位都在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开拓审计范围。但理论滞后问题相当突出:一是审计的基础理论方面,如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程序和方法等尚未形成一套符合实际的理论体系;二是实务理论方面,如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理论也落后于实践,可操作性不强,管理审计理论也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三是国家对内部审计的立法也相对滞后,除审计署的暂行规定之外,还没有一部针对内部审计的立法;四是现行一些理论的可操作性不强,内部审计工作者大都在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进行探索,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工作方法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内部审计要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应当加强。
  内部审计组织结构欠合理。一是由于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机构建设重视不够,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有些设置了的又借精简机构之机搞拉郎配,把审计与财务或监察等部门并到一起,个别企业甚至借改制之名撒并了内部审计机构,在人员配备上也是滥竽充数,不但没有把精兵强将放到内部审计岗位上来,而且正常的审计人员数量也难以保证;二是授予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不够,有的甚至不予授权,以至内部审计结论的落实难以到位,内部审计发挥不了应有作用;三是审计人员结构不合理,现有的审计人员基本上都是财务人员转型,缺乏经济、工程、法律等专业人员,且审计人员因长年得不到培训而闭目塞听;四是管理体制问题,现在的内部审计直接由企业第一负责人管理的很少,大部分是由总会计师分管,有些甚至由财务总监管理,这种管理体制,严重影响了审计职能的发挥。
  内部审计队伍自身建设不完善。一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知识结构老化,不懂现代审计的工具和方法;二是内部审计纪律不严,有些审计人员作风拖拉松懈,参与被审单位吃吃喝喝,形象很差;三是内部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应揭示的问题没有揭示,审计建议也不中肯,没有参考和指导价值;四是审计宣传不够,特别是与管理层沟通不够,以至管理层不知道内部审计是干什么的。
  
  内部审计应对挑战的对策
  
  突出“内向性”,摆正内部审计的位置。内部审计是基于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企业多层次经营管理的产物。内部审计基于其内向性的特点,从根本上决定内部审计只能立足于企业内部管理,代表企业对内实行经济监督,强化服务职能,确保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的贯彻实施。内部审计无法替代外部审计,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属外部审计的行为,应由政府审计机关来实施,外部审计力度的加大、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促使企业从内部管理中挖掘潜力,改进管理,健全内控制度。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励机制中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会越来越引起企业领导层的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把握“独立性”,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区别于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因此,企业在机构设置中,应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保持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由企业第一负责人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应独立于、高于各职能部门。内部审计应与被监督对象无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客观、公正。同时对必要的审计经费予以保证,才能使其正常工作。当前,内部审计应突出监督、评价、服务职能,发挥监控、参谋、建设作用,也应与管理层多沟通,多做宣传报道。对影响大的审计结果该公示的经请示后应予以公示,以发挥审计的应有作用。
  注重“实效性”,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水平。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是指内部审计发挥职能作用的程度和取得的实际效果。主要包括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工作效率、查出问题的充分性和层次性,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审计建议、审计决定被采纳和实施的程度和效果。提高审计实效性的途径有:一是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的审计工作方针,对重点问题查深查透,找出深层次的原因,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二是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采用现代审计手段,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处理处罚行为;四是以人为本,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严明的审计工作纪律是审计形象和工作质量的保证。
  总之,企业的内部审计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企业改制后实现产权多元化,经营规模的扩大,投资者和经营者分离,委托和受托关系的产生,将是内部审计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而改制后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又是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的外在需要。国有企业的改制,对内部审计既是挑战,但也是发展的机遇。内部审计只有立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围绕企业经营者关心的问题,以提高企业效益为中心,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果,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发挥应有作用,确立应有地位,也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罗志荣)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由于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面理解,一些企业的文化建设存在一些误区。消除人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误解,是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不能把企业文化片面化    现在有的企业片面认为企业文化就是领导者或老板的文化,忽视了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这个经济组织的文化,属于组织文化的范畴。固然企业领导人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组织
期刊
为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政工职称评审工作,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国资委政工职称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月22日至24日,在海南举办了中央企业政工职称评审工作培训班。这次培训是国资委成立后举办的第一次,既是一次有关政策的专业培训,也是一次专门的工作会议。这次培训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央企业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学习国资委关于高级政工师评审的有关政策规定和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期刊
一个企业用十万双臂膀所凝聚的力量,以光荣的使命书写五十年历史前进的风霜,以自强的勤奋辉映灿烂的军功章。创业弥坚,铮铮铁骨,任凭风扑面雨扑面折不断的是信念的脊梁,任凭霜满天雪满天挡不住是奉献的脚步。历史可以铭记:热血铸就忠诚;未来可以坚信:丹心谱写华章。  ——题记  如果让目光穿透历史的尘封,一种时间的份量和转折的凝重,便会悠悠向我们迎面而来。记忆中,似乎还不是久远的过去,现实里却又浸满奋进者的心
期刊
国有企业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企业为适应现代经济规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则进行的一种企业体制的转变,它是我国整体经济改革的组成部分,也是国有企业融入世界经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这与过去一些行业或企业在经济运行不良和经营不善的条件下被迫下岗分流不同,而是兴企富民的重大举措。    国企改制是按经济 规律生存发展的需要    市
期刊
“工作倦怠”是指人们在紧张与忙碌的日常生活及工作过程中,情绪随着大环境的变动而呈现出的一种身心紧张或调试不当的负面行为。一项调查显示,在同一岗位工作满两年的人群中,33.3%的人会出现工作倦怠现象,2.6%的人患上工作倦怠症。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工作倦怠?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克服这一现象呢?    工作倦怠产生的根源    “工作倦怠”大多发生于白领阶层。在究其产生的根源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
期刊
军工企业破产,属于国家政策性破产,因而在操作上政策性强,特别是在职工安置工作方面,由于军工企业职工身份特殊,且受长期的计划经济影响,落实职工分流安置政策难度较大。因此,研究军工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工作主要难点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难点    特殊工种鉴定难。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军工企业职工从事特殊工种的原始档案记载存在不完整和不规范的问题,而地方劳动保障部门对特殊工种的鉴定是以原
期刊
难以避免的危机不等于无可补救的危机,只要及时应对、措施得当,危机方能化险为夷。    企业危机处理是一场企业形象保卫战,对企业形象塑造有着非常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企业危机与危机处理    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近年来闹得沸沸扬扬的康泰克PPA事件、丰田“问题广告”事件、杜邦特富龙事件以及举国关注的河南毒面粉事件等,无不在时刻提醒企业界:危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哪怕世界知名跨国公司也
期刊
贾庆林:发展科技是加强中共执政能力建设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主持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第四次学习讲座时说,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加强中共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中共的执政水平的重要内容。中共的执政能力体现在管理国家的各项工作之中,包括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引导和推进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以宽广的眼界和开放的心态,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高度重视科技的重大作用,
期刊
被理论界称之为“现代管理成功之道”的企业文化,现如今被各类企业所关注和传播。然而,发展并不平衡。一些企业仅限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表面”,还有一些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步履艰难。笔者根据自身体会提出要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四度”:    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必须有一定的高度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室推荐的《企业文化教程》一书,首推企业文化的定义是: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员工所认
期刊
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核安全咨询组提出了核电站“安全文化”,它认为:核安全必须靠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安全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来保证,它是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保证核电厂的安全问题,就必须绝对保证“安全第一”。核安全文化是核系统企业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之总和。核安全生产的关键是核安全文化,核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人和群体的安全素质,核安全素质的关键是核安全意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