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M1对非小细胞肺癌辐射敏感性和转移的影响

来源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ge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富含半胱氨酸型运动神经元蛋白1(CRIM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辐射敏感性和转移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

采用短发夹RNA(shRNA)敲降NSCLC H460、H358细胞中CRIM1的表达,并将H460、H358细胞分别分为3组:H460细胞、H460-shCRIM1细胞、H460-shNC细胞和H358细胞、H358-shCRIM1细胞、H358-shNC细胞,其中shCRIM1表示用shRNA敲降CRIM1的表达,shNC表示阴性对照。采用小干扰RNA(siRNA)敲降H358细胞中CRIM1的表达,并将细胞分为2组:H358-siNC细胞和H358-siCRIM1细胞。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照射剂量为0、1、2、4 Gy)、慧星实验(照射剂量为8 Gy)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照射剂量为6、8、12 Gy)观察CRIM1对H460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实验、细胞黏附实验观察CRIM1对H460、H358细胞转移的影响。构建小鼠H460原位肿瘤模型,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裸鼠肺内原位接种肿瘤转移情况。采用转录组学分析法探讨CRIM1影响NSCLC细胞转移的可能机制。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H460-shNC细胞相比,1、2 Gy照射后H460-shCRIM1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1 Gy:(87.04±8.04)%对(58.01±4.39)%;2 Gy:(48.23±1.22)%对(31.43± 0.0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8、19.50,均P<0.05)。慧星实验结果显示,8 Gy照射后H460-shCRIM1细胞的olive尾距长于H460-shNC细胞,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0.54对1.05±0.42,t=2.14,P<0.05)。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H460-shCRIM1细胞受照后磷酸化组蛋白H2AX foci数多于H460-shNC细胞(6 Gy:14.33±2.81对11.00±3.92;8 Gy:34.00±11.14对21.17±6.15;12 Gy:25.80±3.96对20.17±3.3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5、5.52、2.47,均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H460-shCRIM1、H358-shCRIM1细胞的迁移率分别较H460-shNC、H358-shNC细胞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3、10.19,均P<0.05)。细胞黏附实验结果显示,H460-shCRIM1、H358-shCRIM1细胞的黏附能力分别较H460-shNC、H358-shNC细胞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6、3.66,均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原位接种H460-shCRIM1细胞的裸鼠肺内转移灶明显多于H460-shNC细胞。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的细胞黏附相关基因连接黏附分子2(JAM2)、连接蛋白3(NECTIN3)和紧密连接蛋白4(CLDN4)在H460-shCRIM1、H358-siCRIM1细胞中的表达均下降;并在体外实验中得到验证,其中,H460-shCRIM1细胞相较于H460-shNC细胞分别下降了86.66%、49.35%、30.27%(t=47.52、7.47、18.98,均P<0.05),H358-siCRIM1细胞相较于H358-siNC细胞分别下降了36.60%、31.70%、50.00%(t=7.40、7.10、16.56,均P<0.05)。

结论

抑制CRIM1可增强NSCLC细胞H460的辐射敏感性,CRIM1可能通过影响肿瘤细胞连接的方式影响NSCLC的转移。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以总责护士为主导的泌尿造口患者个案管理方案,并评价其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方便抽取该院泌尿外科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行膀胱癌根治尿流改道的患者80例,其中将2017年2~9月收治的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接受泌尿造口常规护理和随访;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患者40例设为试验组,采用总责护士主导的泌尿造口患者个案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1 d、出院后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以及对护理服务意识的影响。方法上海市儿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实施细节管理,观察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细节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评分、安全问题识别的能力评分以及临床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应用细节管理后,护理
目的探究情景模拟急救演练对提高新生儿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该院新生儿科从事护理工作的40名本科低年资护士,将以上护士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对常规组护士开展常规培训,对研究组护士在常规培训基础上,实施情景模拟急救演练,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前后应急能力、综合能力。结果培训前,两组护士应急能力评分及综合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
目的研究N-草酰基-D-苯丙氨酸(NOFD)对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18只6 ~ 8周龄的健康C57BL/6J雄性小鼠按区组随机法分为3组:对照组、4 Gy γ射线全身照射组(简称照射组)和4 Gy γ射线全身照射+ 5 mg/kg NOFD组(简称照射给药组),每组6只。照射给药组于照射前2、16 h及照射后3 d分别腹腔给予5 mg/kg NOFD,对照组和照射组给予等量生理盐
目的探讨程序化交接班制度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将该院300例手术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改进组各15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方法,改进组实施程序化交接班制度,对两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质量考核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改进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护理质量考
目的探讨系统化交接班模式在胸外科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胸外科ICU交班的特点将交班内容进行系统归纳和整合,形成系统化交接班模式。分析传统交接班模式(对照组)和系统性交接班模式(观察组)护士交接班满意度、交接班遗漏项目、交接班时间和病情"八知道"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得出,护士交接班满意度提高(P<0.05)、交接班遗漏项目减少(P<0.05),病情"八知道"掌握情况改善(
目的探究追踪方法学配合风险评估对提高外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在该院外科治疗的患者189例为研究对象,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治疗的患者95例为对照组,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治疗的患者9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风险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质量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