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内侧中下段皮肤穿支动脉的解剖学观察

来源 :解剖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ingguixue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臂内侧中下段皮肤动脉的解剖学特点,为制作吻合臂内侧穿支动脉的微型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年上臂新鲜标本,以臂内侧中下段深筋膜为基点,观察臂内侧中下段皮肤的穿支血管数量及每一穿支的外径、供血范围及各穿支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果臂内侧中下段皮肤动脉通常出现3个较大的皮肤穿支,标本1的3支完全来自肱动脉直接穿支,标本2的3支完全来自尺侧下副动脉穿支,标本3的3支中来自肱动脉穿支1支与尺侧下副动脉皮支2支,其中肱动脉的直接穿支为主。结论臂内侧中下段皮肤穿支动脉变异较大,距肱骨内上髁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广东汉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TNFα-1031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1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与100名健康对照者TNFα
目的探讨血小板能否用来观察氧化应激过程中线粒体退变。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MTT组、ATP组和SOD组,各组血小板分别用50、100、200nmol/L H2O2处理30min后,检测相应指标。结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AQPs)在正己烷急性染毒SD大鼠肾脏中的变化,结合观察损伤相关细胞因子TNF.OL与EGFR的表达特征,初步探讨AQPs在实验染毒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及其对自身修复的意义
中山大学医学标本馆对多个学科的标本进行融合,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通过推行对外开放和信息化等建设实施
目的探讨眼动脉的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显微解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患者眼动脉进行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观察眼动脉的显示情况及其形态学
目的建立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多肽1-125(MOG1-125)诱发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模型。方法采用大鼠MOG1-125和福氏完全佐剂作为抗原。在第1天和第15天分别进行两
目的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脑干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报告6例脑干肿瘤患者.依据DTI确定不同的手术方案。结果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2例;病理检查证实胶质瘤4例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能否保护PC12细胞对抗化学性缺氧引起的损伤。方法应用化学性低氧模拟物氯化钴(CoCl2)处理PC12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损伤PC12细胞的实
目的探讨在哮喘发病中,蛋白激酶D1、蛋白激酶D2(proteinkinaseD1,D2,PKD1,PKD2)在哮喘小鼠c7-T5节段脊髓后角内的表达变化。方法BALB/c小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主干课程,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和潜力进行培养对学生后续的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有着指导作用。本文从医学教育观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