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指导下景点介绍手册翻译策略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244942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以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观光,因此,大量的中文旅游资料被翻译成英文,随之带来的也是一系列的旅游英语翻译问题。景点介绍手册是国外游客直接接触的最基础的内容,所以其英译需要重视。本文以西安碑林博物馆景点手册为例,从目的论三原则出发,并从文物名称和介绍性语句两个方面例证景点介绍翻译重点和策略,提高景点介绍文本英译质量。
  关键词:景点介绍;目的论;翻译策略;碑林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1
  一、英汉旅游文本的特点
  1、英语旅游文本主要语言特点
  西方哲学倾向于分析型抽象性思维,主张“物我分离”,所以英语的语言特点是简洁直接,旅游英语同样体现这一特点,在语言特点上体现为语言直观,描述具体,具有朴实美。
  2、汉语旅游文本与汉语景点介绍手册的主要语言特点
  中国人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在审美方面追求情景合一,并且强调客观融入主观,喜欢用诸如借景行情等修辞手法对描述的客体进行修饰。
  虽然景点介绍的语言特点十分鲜明,但景点介绍手册语言却有其特殊性。景点手册一般体现言简意赅,内容全面的特点。力求用简洁的语言涵盖所有内容,使游客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景点。
  二、以西安碑林博物馆手册为例
  1、文物名称翻译
  “安国寺造像区”与“景明二年四面造像碑”
  在此手册中,“安国寺造像区”被译为“Statues from Anguo Temple”。其中,“造像”这一词翻译为“statue”。“statue”意为“雕像、雕塑品”,而其深层意思为与实物大小相仿的雕像、雕塑品。这样为过游客看来会有更加详实的感受,也体现了目的论的忠实原则。
  “景明二年四面造像碑”在手册中被译为“Four-side figurines Pagoda in the second year of Jingming Region”。其中吸引笔者注意的是“figurines”和“pagoda”的用法。同样是“造像”,此处运用的是“figurine”一词。该词的含义同样是“雕像、雕塑”,而其深层含义为“小雕像”,从手册的图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此造像的确较小,所以用这一次体现“造像”运用这一词十分得当。并且英译中,译者增译了“pagoda”一词,在宣传手册照片和其汉语名称中,并没有体现它是一座“宝塔”,而实际上,此造像的确是一座小型石塔造型,所以此译名十分准确合理。
  同为“造像”,因为其具体的不同点,译者将其译为不同的名称,这充分体现了目的论忠实性和连贯性原则,能够使接受者理解并在译人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语境中有意义。从此也可看出,译者对碑林博物馆中文物有深刻了解,这也是一个优秀译者的素质。
  2、介绍性语句翻译
  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着众多佛教石刻造像,新建的石刻艺术馆专题陈列《长安佛韵》,新展示的佛教造像品类丰富、风格各异,代表着长安地区的典型样式,是研究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脉络的珍贵实物。
  The Beilin Museum has a large collection that represents the ancient Chang’an style. The exhibition "Charm of Chang’an Buddha" in the newly built Stone Sculpture Art Gallery displays a variety of subject matter and stylistic patterns. The cultural relics in the Beilin Museum’s collection are of extremely important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artistic value.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英汉两者之间的差异,同时也体现了译者较高的翻译水准。汉语的特点是重心后置。而英语的特点是重心前置。这一句中,其重点突出在“代表着长安地区的典型样式,是研究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脉络的珍贵实物”,译者将前半句前置成一句,突出了这一个重点,也体现了目的论中连贯性原则。忠于目的语读者的接受习惯。后半小句译者将其后置成一句,也突出了这一重点,同时,增译了“historical, cultural”等含义,将《长安佛韵》的多重价值体现出来,也达到了便于目的与读者接受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好的旅游文本译本,不仅是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媒介,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工具。旅游文本翻译,必须从自身特点出发,以对旅游景点的深入认识为基础,以旅游英语文本为基石,这样才能创造出好的旅游景点介绍英译本,达到文化交流传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卞建华. 2008. 传承与超越——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陈刚. 2004.《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3]Christiane, N. 2001.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
其他文献
1997年,杨宏初到铁旅,之前做财务工作的她并非旅游专业科班出身,眨眼间十八个春秋已过,儿子都已经成了风华正茂的大学生,现在旅游事业对她来说已经成了最最重要的生活组成部分。  家人眼中的杨宏温柔贤惠,同事眼中的杨姐和蔼可亲,领导眼中的杨宏耐心细致,同行眼中的杨宏专业敬业。十余年的专列中心工作让她感触良多收获颇丰,陕西金马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文胜曾这样评价她:“组织协调能力、耐心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
摘 要:《坚硬如水》是作家阎连科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表现的是革命时期的情感纠缠。在这部文学作品当中,阎连科融入了自己对于“超现实主义”的看法和理解,并得到很多名家的认可。他的作品在现实主义的土壤中孕育扎根,通过荒诞、奇特、超常的超现实主义手法来表现自己的现实主义的思想,用超现实手法对现实社会一些方面进行强烈批判,是对乡土中国的另类书写。作者在文本中努力构建隐含作者的同时,也在改变着隐含作者、叙述者、
摘 要:本文以大数据为背景对中文数据库的阅读展开分析,并梳理了大数据、数据库的基本内涵,以及中文数据库的发展状况,主要以郑州大学河南文献数据为例,从其特色内容、检索途径、检索方法、功能作用等方面简要分析了中文数据库的阅读与使用。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库;中文阅读  作者简介:林冉(1992-),女,汉族,福建福州人,郑州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二年级在读,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文献,发
摘 要:《生死桥》故事说得很简单,不过是三个少男少女之间的爱恨纠葛,江湖儿女情窦初开,痴心暗付却到头来得到的不是心里的那个人。  《生死桥》生死之间,万物轮回,在岁月的微笑中变动不拘,在茫茫的岁月中清晰彻骨。  从童年写到韶华盛极,再写到急景凋年,从北京天桥景况敷衍至上海夜灯繁华,李碧华耐下性子慢慢道来。  关键词:生死桥;宿命因缘;人性;时间和空间;舞台与生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
摘 要:汉初黄老之学盛行,道家的清静无为影响着士人的观念与追求。从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中可以看到道家万物皆有道的自然观,祸福相依、死生有命的生命观,不为外物所累、无所拘束的人生观。研究贾谊辞赋对于我们了解汉初社会思潮以及士人的思想状态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贾谊;辞赋;道学;思想  作者简介:曹潇(1992-),女,山西运城人,辽宁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魏
摘 要: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钟嵘在《诗品》中充分肯定了五言诗的这种形式,突破了那种认为四言为“正宗”、五言为“流调”的保守观念,他提出了品评诗歌以及诗歌创作的各种原则,其中的核心原则就是“滋味说”,对后世的诗歌批评影响甚大。本文将梳理近十年来学界对《诗品》“滋味说”的研究,从多个角度展示目前学界对于“滋味说”的研究,以期对后来的学者以微薄的启示。  关键词:《诗品》;研究;
摘 要:纳博科夫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位文学评论家,他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观。长期以来,艺术真实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在文学界一般信奉现实主义艺术真实论,这一理论认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纳博科夫无疑是属于另一阵营,文章将从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入手,来分析解读《洛丽塔》中所体现出的这种文学观,从而在进一步全面把握作家文学观念的同时,对《洛丽塔》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阐明纳博科夫
2011年十一前夕,河南省漯河市某酒店人头攒动,一场主题为“下一轮的竞争力”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在这里举行。论坛承办单位的负责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31岁的陈树鹏。  这位刚刚荣膺“漯河市十佳市民”的小伙子,如今是漯河培训教育第一人,他创办的漯河“商道学院”,短短两年时间,已经培训了7000名农民工和企业人员。人们很难想象,当初他是从“三无”创业者起步的:一无资金,二无场地,三无师资。  穷孩子不停奋
摘 要:社会新闻用于小说时,关键要处理好新闻的客观真实性与文学的艺术真实性的关系。余华以独特的视角和叙述手段将新闻进行了重组,使符号化的新闻有了生命,并揭示出新闻背后隐藏的现实的荒诞和人性的复杂。但新闻语言的大量借用与一些素材处理的平面化也削弱了小说的文学性。  关键词:《第七天》;新闻;文学性;得失;重申  作者简介:郝瑞琳(1990-),女,山西人,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方向。  [中图分类号]
【摘 要】  在场和参与是伯格曼用来衡量“聚焦实践”的基本标准,聚焦实践又是衡量技术是否对人造成异化的关键范畴。因此,“在场的参与”既可以用来分析教育技术、技术信息对教育的异化机制,也可以作为重建教育技术运用伦理的基本尺度。本文主要以伯格曼现象学技术哲学的认识为基础,分别从技术和信息两方面发展的影响探讨了在线教学可能面临的伦理危机,然后从网络教学空间教学主体在场参与的内涵、信息和技术的伦理中立性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