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东阳木雕鼎盛原因分析

来源 :ViVi美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he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东阳木雕艺术源远流长,从唐代的“高楼画栏照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路”,到清代的“千工床,万工厅”,东阳木雕无不显示出其精湛的工艺和悠久的历史。东阳木雕始于唐朝,到宋元时期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经明代的充分发展,清代中叶达到了鼎盛时期。
  关键词:清代;东阳木雕;鼎盛原因
  关于木雕,大家应该并不陌生;提起木雕,大家脑中一定会浮现出许多与东阳木雕相关的画面。无论是北京故宫的画栋雕梁,还是精雕细刻的小摆设,东阳木雕都给我们展示了其非凡的艺术价值。清代,东阳木雕发展到了一个鼎盛阶段;当时,拥有一座构思完整,木雕装饰华丽的宅院,是商贾官吏光宗耀祖、显示财富的重要手段;在这种社会氛围的推动下,东阳木雕的雕刻技艺日趋精湛。

一、稳定的政治、繁荣的经济


  清代的康熙、乾隆年间,史称“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是清朝近300年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这种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繁荣的经济状况,为人民追求艺术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只有在这样的政治、经济条件下,人们才有可能在温饱之余“追新慕异”,才会有多余的金钱和心情去进行木雕艺术品等消费,促使当时的民间工艺酝酿着技术上的突破,为东阳木雕在清代中下叶达到鼎盛作了准备。终于,在盛世过后日渐衰落的嘉庆、道光年间,东阳木雕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当然,由于其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繁荣的经济状况,使得清代东阳木雕也逐渐地趋于华丽,雕饰工程也更为浩大,装饰内容十分多样,图案也极富变化,造型结构饱满,更加地耐人寻味。

二、制定了新的工匠制度和建筑制度


  明朝的后期,统治者虽然对工匠采取了雇募的方式,但是它的依托仍然是匠籍制度。而清朝政府则是陆陆续续地革除了工匠的匠籍,官府作坊里的工匠基本上都是征召而来的,工匠的工作一般都是自愿的;并且,政府也大部分都是“按工给钱”,工资的价值也没有低于市场价。虽然统治者在推行这些制度的时候不能够做的很好,总是无法完完全全地做到“按工给钱”;但是对待工匠的新政策总的来说比以前的无偿服役或者是纳银代役要合理很多。在这样的条件下,工匠能够基本上获得人生自由,所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也必定会提高许多;因此,宫廷东阳木雕制作的技艺空前的精湛。
  另外,明代承袭了宋代的一些制度,对官府、寺院、仕宅、民居的建造都有明确的定制;到了清代,制度虽然略微宽松了一些,但基本沿袭了旧制;对建筑物的规模、色彩都有一定的限制;于是人们为了显示财富与风雅,便在木雕上下功夫、做文章,尽量达到外朴内华,所营造的名门宅第俱是雕刻华丽、玲珑剔透、精巧非常。

三、富商、地主的利益得到保护


  虽然清朝统治者为了扶植农业的生产,减轻地主和农民对国家赋税的负担;从而制定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并且改定了一系列的赋税制度。但是,另一方面统治者也保护着地主阶级的剥削利益,以巩固封建政治秩序,争取富商们以及地主阶级对清朝统治的支持。
  一些受到一定保护的东阳富商、地主所敛集的雄厚资金,便成为了清代东阳木雕发展的物质、经济基础。特别的建筑装饰的雕刻,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往往需时少则三五年,长则十余载;因此,许多东阳木雕的传世之作,都是当地富商、地主雄厚资金的支持下诞生的。

四、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


  清朝政府建立之后,康熙皇帝等清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安民”、“宽民”的政策;安定的社会环境带来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另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以及“摊丁入亩”的伟大政策,小农经济的内在要求,再加上人民的传统观念;更加导致了清代的人口以前所未有的势态急剧的膨胀。然而,社会所能容纳的人口是有一定限度的,人口的过度膨胀势必会引起一些问题;主要的是人口的数量与有限的生产资料的关系无法达到协调。封建社会里最主要的生产资料便是土地;因而,清代人口的问题也集中的表现在了人与地的关系上,人口数量的过多,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更加不足。在当时的情况之下,想要解决问题只能遵循着三个方向去做:一是不断扩大耕地的面积,二是提高每个耕地的单位面积的产量,三是让一部分的人从土地中解脱出来,从事其他的行业。
  再说东阳,那里历来都是山多田少,向来都是寸土必争,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早在农耕时期,就因田少人多而迫使一部分人拜师学艺,以手工技术谋生活。清代,东阳人口数量的急剧上升,促使更多人迫于生存压力而转入东阳木雕工艺行业;他们或穿街走巷,或远涉重洋,以他们的智慧和巧手,建造和雕饰着艺术的殿堂。勤劳智慧的东阳民间艺人,为东阳木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谱写了灿烂的篇章。

五、结语


  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木雕很难再用来装饰现代建筑,加上现代的年轻人很难再潜心学习传统技艺;因此,东阳木雕出现了一些衰退的迹象。但是,当今活跃在创作舞台上的木雕艺人们,视野更加宽广了,更多地汲取了中西绘画和雕塑等工艺美术的艺术精华,使得现在的东阳木雕构图更加大气饱满,图像造型更加准确、生动。虽然像马上桥吕姓花厅一经堂这些清代东阳木雕建筑已经很难再造;但是,清代东阳木雕留给我们的艺术价值永远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杨建新.东阳木雕[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8.8-44.
  [2]?徐华裆.中国传统木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19.
  [3]?赵云田.中国文化通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4]?王抗生.民间木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4-7.
  [5]?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15-124.
  作者简介:
  应宛真,女,硕士研究生,讲师,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美術。
其他文献
历史上有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和蓝田玉等四大名玉之说。从古至今,历代文献和现代考古都说明我国各地都产玉石。文献中大约有200个玉字,有些玉字原本就是地方玉石的名字。
重庆市热处理行业协会第二届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换届大会于2014年4月23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展览会议厅召开。来自重庆市热处理行业协会的会员代表、重庆市热处理分会会员
摘要: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多才多艺的民族。蒙古民族多样化的舞蹈是蒙古民众长期生产生活和艺术创作的产物。其中盅碗舞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舞蹈形式,更是代表了蒙古族传统的文化寄托。这一舞蹈通过手持酒盅或头顶圆碗的外在道具将蒙古的民族性和异域性展现得恰如其分。该舞蹈艺术感十足,具有很高的审美研究价值。  关键词:蒙古盅碗舞;艺术特色  蒙古族是典型的游牧生活民族,经常在一些重大节日聚集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积极通过外交手段寻求国际援助.为广泛宣扬我国抗战努力,揭露日本侵略野心,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并争取尽可能之援助,国民政府主动参与到国际劳工界活动,
上海市国际文化传播协会与第一财经(CBN)联合证大文化、赵涌在线、东明白庐艺术馆等机构于12月8日在上海卓美亚喜玛拉雅酒店举办2015上海国际收藏论坛暨艺术电商全球峰会。与
体育课一直以来是最受学生青睐的.随着近几年体育成绩在中考、高考中比重的逐年递增,学校更加重视体育课,关注体育教育.作为一名中小学体育教师,除了被家长重视、更加受学生
期刊
与以前的诸世纪相比 ,2 0世纪产生了许多极端。在世纪之初的那些年内 ,它延续了 19世纪的平静。但这只是暴风雨前暂时的安宁。接踵而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共产主义、高通货
高职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一些比较典型的游戏活动,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总结活动体会,并且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摘要: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1982)是20世纪著名的作曲家及音乐教育家他为儿童设计的音乐教学法,具有创造性与启发性,尤其特别注重采用本土文化的特性和素材,以浅近、自然、活泼的方式开启儿童的艺术视野,普遍受到各国音乐教师及爱乐者的肯定,他主张音乐教育的目标是透过提高人们的音乐素养来造就更多具有完整人格的人。  关键词:音乐教育;奥尔夫  教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语言文化。“教学法
1939年美国在纽约、旧金山两地举办了世界博览会,邀请中国政府参加.在宋美龄、孔祥熙等人的力促下,中国应邀参加,并成立了参加美国世界博览会筹备委员会等机构,专门办理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