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古岩画的约会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443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画所在地
  新疆伊犁
  特点
  北方围猎图
  探访人
  柳庭位
  
  我从小生活在伊犁河谷的巩乃斯草原,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因工作原因来到巩乃斯河畔的则克台镇,古岩画就在小镇北山的某个山谷中,它让我在青春的躁动和寂寞中找到了些许可以向往的安慰。
  
  第一次拜访岩画不得而归。第二次,我终于站在了古岩画的脚下。在山谷半坡处,一块巨形的石壁赫然立于眼前,巨幅岩面坐北面南,高约两米,东西长约十米,镌刻在一块高十多米,宽约十米的岩壁上。画面有北山羊、鹿、牛,一些手执弓箭的猎人,或骑马或牵马,张弓瞄准中间的动物,俨然一幅十分壮观的围猎图。
  回到宿舍,古岩画仿佛深深地刻在了心里。那远古草原艺术工匠们敲击岩壁的声音时隐时现地在意念中响起,远古和现实忽然拉得很近。后来,古岩画成了一种不定时的约会,周末与女友相约古岩画,朋友们休闲相约古岩画,每次却都有不同的感觉。
  一次和朋友们周末去观古岩画,没有顺以前的路爬,当爬到半山坡的一片乱石岗时,无意中发现棕黑色的石头上有岩画,大家兴奋地四处找寻,发现这一片乱石到处散布着岩画。往往一块石头上画一幅,画面有单个动物,也有单人狩猎、还有一幅与众不同的动物造型,类似于龟或鱼的动物。动物的种类、人物的形态,比那块耸立在半山坡的巨形壁画更丰富,真仿佛一本远古游牧民族的画册。
  某次带学校老师去观岩画回来后,在拍到的照片上发现了一串文字。虽然许多次看岩画,视线总被主画面中的围猎场面所吸引,却忽略了左侧这不太清晰的一串自上而下竖式书写的类似文字的符号。这些古符号文字说明了什么,当时草原艺术工匠们想要留下些什么,一切拨弄着我好奇的心绪。
  与岩画的频繁约会,让我更想知道岩画背后所隐藏的本土历史文化背景,开始留意有关本土历史文化的资料和岩画相关资料。据文献记载,这片位于新疆伊犁新源县则克台镇的古岩画,被称为克孜勒塔斯套古岩画。克孜勒塔斯,哈萨克语为红石头;套,哈萨克语为山。岩画面共分两块,第一块岩画幅面最大,高约十多米,宽约十米,内容丰富。主要有马鹿、马、牛、北山羊等动物造型以及骑马射箭,众人射箭图、舞剑图、古文字等内容。另一幅岩画位于大岩画的下方,画幅较小,主要有羊、狗、马、马鹿等动物图、人骑马图等。其中比较特殊的是右侧下方一只巨大的马鹿腹内又雕刻着一只动物图。也许喻意为一只怀孕的母鹿,但从动物的形态看像一只北山羊,具体要说明什么不得而知,还是给后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吧。
  此岩画为古代伊犁河谷游牧民族的作品,岩画内容之丰富堪称伊犁地区之最,是岩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因岩画凿刻年代的不同,故凿刻的民族也不同。早期生活在伊犁河谷的民族,从最早的塞种人、到大月氐、匈奴、乌孙、突厥、蒙古等,各个时代留在草原上的艺术痕迹各有特色。雕刻手法为阴刻敲砸法,即用锐器或尖石敲砸岩面而成。整幅画面构图美观,构思成熟,是一幅当时游牧民族狩猎场面的真实写照。画面中的字符的意义至今没有定论。近年来,不少考古工作者对此进行实地考察,广泛研究,有的推断可能是鄂尔浑—叶尼塞文,或巴音居鲁克文,乌宗苏文或突厥文。
  日后,由于工作的特点我有机会在县城的各个乡镇流动,岩画情结也随着到处漂荡,走进山野的脚步也无法再停下来。有一次,在塔勒德镇和一位哈萨克小伙子找寻岩画的途中,在翻越山岭时迎面碰上一条悬挂在阳坡石壁树枝上的毒蛇,差点与之亲密接吻。那里的岩画凿刻年代应更早些,画面粗糙而狂放。
  伊犁河谷许多山谷中,都发现了很多草原游牧部落的岩画。进入伊犁河上游,从巩乃斯种羊场到伊犁铁矿绵延近百公里,很多山沟都有古岩画发现,是一条罕见的岩画走廊。
  后续:十多年后,又曾多次带领驴友们去看古岩画,但更多的却是一种心酸的感觉,历时十多年的古岩画情结,让我在十多年间一次次地走近它的身旁,后来却更多的看到了被现代涂鸦手们用利器刻画的伤痕累累的岩壁。再过十年如此下去,那块岩壁也许就是一块草稿纸,无法擦除伤心的草稿纸。
  
  户外探险》提示
  交通:乌市至伊宁市660公里,伊宁市至新源县则克台镇183公里,距新源县城195公里。早8点至晚7点,快客车发新源路过则克台镇,每半小时一趟。则克台镇至古岩画处所在沟谷口约五六公里,可包车或徒步前往。由沟口至古岩画崖壁处约一两公里,有牧道,爬升坡度较大。返回时可不原路返回,转到前山半坡看散落的岩画。结束后徒步下山返回则克台镇。沟内植被茂密,从岩画处可俯视整个巩乃斯河谷,景色十分秀丽。
  友情提示:北山坡沟谷前坡没有水源,且天晴时阳光较强,需根据个人需要备足够的水。阳坡乱石山坡是毒蛇喜欢生活的环境,须做好毒蛇防范措施。
其他文献
桂林小住  翻看民国时期出版的《旅行杂志》,1939年第11期刊登了王宏道写的一篇文章《桂林小住》,读来好像是一位客居桂林、深得桂林生活趣味的人给远方朋友的信。  在当时的文人笔下,桂林是中国独特的一个城市。其独特,在于桂林既有城市的整洁干净,又不乏乡野的自然生机。这样的桂林,是有自己的城市气质的,王宏道在文章中赞叹为“像一位洁净、清秀和爱健美的姑娘”,“没有乡下的泥气,没有都市的奢氛。朴素中带着
2006年新引力:锦母角三面临海,一面靠山。这片海岸线前拥蔚蓝大海,背倚苍翠群山,整个海角和周边的山岭浑然一体。这里人迹罕至,有着不为人知的美丽风光,海天一色、波涛浩瀚,只有那座孤零零的灯塔如梦幻般遗世独立。即使当地人都很少知道“锦母角”这个地方,作为中国最南端的海岸线,这里极少有人涉足,绝对是未被发现的处女地。想在这条迷人的海岸线留下你背包的足迹吗?那么就在2006年行动吧,穿过热带雨林,御海临
感动,往往起于一瞬间。那次,我为父母感动,因为他们用关心和疼爱,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夜晚,快九点了,妈妈来兴趣班接我回家。路上妈妈一直催我快点走,我一直不停地问:“妈妈,去哪里呀?为什么不坐车?爸爸怎么没来,他人呢?为什么要跑?慢点儿行吗……”也许是我问得太多了,妈妈突然变得凶了起来,用手打了我一下,说:“小孩子怎么那么多问题,跟我走就对了嘛。”妈妈的话太过严厉,我满满
周末早晨,我捧着足球,和爸爸一起去足球場练球。  一到目的地,我便和爸爸你一脚、我一脚地踢了起来。“汪——汪——”突然,一只拉布拉多犬竟然挣脱了绳结,从球场东南角蹿了过来,挡在我传给爸爸的球前,用左前爪轻轻按住了。看着它那一身黑亮的“战袍”,可以感觉得到,个性一定倔得很,任凭主人此刻在一旁怎么呼唤,我怎么赶,竟然就是赖着不走。看来它还与我们“杠”上了,好吧,就让你加入到踢球的队伍里好了。  首先,
  
靠近的荒原: 阿尔金山  地点: 甘、青、新三省交界处的阿克塞  居民: 居住着哈萨克、汉、回、维吾尔、撒拉等十多个民族  村镇: 由于周边残酷的自然条件和雪山荒漠的阻隔,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境内人迹罕至,全县人口不足万人。博罗转井镇原是阿克塞县的老县城,坐落在当金山脚下,镇东南是一座凸起的山包,形似馒头,蒙古族牧民曾在此游牧,用石头在山包上垒起了鄂博(敖包),故称博罗转井。它南靠山,北临滩,抬头
中午,天空刚被雨水刷过,蓝得有些刺眼,漫开的云朵途经飞鸟掠过的轨道。空气凝固,带着浓浓的“火药味”。  吵嚷声在屋子里炸开,可掀起整个屋顶。  我看着这被墨水泼溅的试卷,情绪抑制不住地爆发出来,朝墙角的弟弟大声吼道:“你说怎么办,墨水全泼我试卷上了,我怎么交呀!”弟弟一脸可怜巴巴的样子,小声嘟囔着:“我又不是故意的。”这时,妈妈闻声而来,指着我训道:“你干什么呢?都这么大了,弟弟还小,不懂事,犯点
踏进温馨的校园,  把梦想的天空照亮,  看——  鸟儿在树上欢跃,  瞧——  花儿在枝头摇曳。  迈进宽敞的教室,  捧起崭新的书本,  一字一句,  细细品读。  一双双求知的眼睛,  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走进多彩的学校,  一起感受——  美妙与和谐,  自信與上进,  信心满满地,  奔向未来的成长之路。  (指导教师:杨少芸)
喜爱动物是我们的天性,和动物在一起,让我们懂得关爱与分享,体验到忠诚和信任。这期,小编为同学们介绍几本和动物,和爱有关的书籍,希望在下面故事里,同学们能获得更多的感悟和感动。  《安迪和狮子》  安迪喜欢狮子,他看关于狮子的书,废寝忘食;他听爷爷讲狮子的故事,如痴如醉;就连晚上做梦都是自己在非洲追捕狮子。有一天,安迪竟然在上学路上遇见了真的狮子,可是那会儿,他能想到的只有拔腿就跑……  这是一部关
最近视点:  据调查,目前我国已有一百多所高校将野外生存或户外运动纳入体育课程,浙江的浙江工商大学及林学院开展此项课程也已有两年时间了。学生们通过野外生存或户外运动考试,拿到本学期体育课的学分。近日,全国大学生野外生存研究会在杭州成立,研究会总部就设在浙江省教育厅。据悉,浙江的一些高校已打算增加野外生存课程,如果高校操作顺利,这项课程还有可能被引入浙江中学教育。    户外探险观察员评论: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