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国崛起专题——战上海
2010年销量突破百万辆让中国重卡市场变得更加炙手可热。4月,国际诸雄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抢滩上海,国内企业更是当仁不让。
于是,你可以看到,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车展室外展场几乎被商用车企业所占满,规模之大为历届之最。
无一例外的是,这些国际巨头都带来了重量级产品,并有意加紧了对中国市场的开发。
这其中,德国曼恩和瑞典沃尔沃分别时隔三年和六年后再次亮相上海车展;享有“公路之王”美誉的斯堪尼亚带来了“红珍珠”,德国戴姆勒公司则带来了奔驰“黑曜石”(Black Liner)参展。美国卡车文化的代表纳威司达也再次以独具特色的长头车示人;美国佩卡公司则是首次将“达夫”卡车品牌在车展上亮相。而那些已经找到国内合作伙伴的外资巨头,更是联合展示其实力和合作成果,例如中国重汽与曼、江淮与纳威司达、福田与戴姆勒,中国重汽和曼甚至已经展示了合作开发推出的新产品——汕德卡T7H。
毫无疑问,主动出击将遭到目前处于绝对优势的本土企业的围攻,本届车展除陕汽、华菱、北奔、广汽日野缺席外,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中国重汽、江淮重卡、福田欧曼、东风柳汽、上汽依维柯红岩、大运重卡等都带来了重量级产品及全新战略与国际巨头抗衡。
一切表明,一场中国重卡市场的争夺战已提前在上海车展上的舞台上演。因此有媒体惊呼,众多跨国巨头在本次车展上与本土品牌“短兵相接”,似乎意味着中国重卡市场的激烈竞争才真正开始。
一切表明,无论是老牌的国际商用车巨头还是新进入者,他们重磅出击上海车展,意味着对中国市场的进攻将更为凶猛。
沃尔沃、奔驰、斯堪尼亚和曼恩,这些在中国驰骋多年的西洋剑客,面对中国重卡市场一波又一波的火爆行情,虽然仅仅分得一小杯羹,但他们已经颇有心得,在坚持高端的同时,他们也在培育和耐心等待着中国重卡市场慢慢走向高端的趋势。
在前期的合资合作屡屡失败之后,有不忍心看到“落花流水春去也”者,开始放下身段与国内企业进行合资,共同推出适应中国市场的产品。
与此同时,仍不断有新进入者来到中国,使出自己的中国攻略。看来,国际巨头都是有备而来,而这一切,似乎在此次上海车展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追求实用的纳威司达
在人们的印象中,纳威司达这家来自美国的商用车及发动机制造商,在卡车方面似乎一直是以长头车来示人。首次亮相上海国际车展的纳威司达展示的两辆重型卡车Prostar、Transtar依然是长头车,除此之外,纳威司达还展示了最具北美特色的IC Bus校车,以及三台大排量迈斯福柴油发动机等展品。
2010年,纳威司达的净收入高达121.45亿美元,这家拥有100多年历史的企业不仅是排名世界500强企业中第202位的行业巨头(2010年《财富》杂志),其在北美的校车市场、特种卡车和中型卡车市场占据第一,在重型卡车市场位居第二。
尽管纳威司达与中国早有渊源,如1953年版一分钱人民币中间的解放牌卡车,就与纳威司达International ?品牌的K系列卡车源自同一款原型车。但实际上纳威司达被中国公众认知源于其与江淮的合作。
去年9月,纳威司达及NC2(纳威司达与卡特彼勒的合资公司)在北京与中国江淮汽车签署的合资项目协议。对于选择这样一位本土合作伙伴,纳威司达最新任命的亚太区总裁特洛伊
2010年销量突破百万辆让中国重卡市场变得更加炙手可热。4月,国际诸雄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抢滩上海,国内企业更是当仁不让。
于是,你可以看到,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车展室外展场几乎被商用车企业所占满,规模之大为历届之最。
无一例外的是,这些国际巨头都带来了重量级产品,并有意加紧了对中国市场的开发。
这其中,德国曼恩和瑞典沃尔沃分别时隔三年和六年后再次亮相上海车展;享有“公路之王”美誉的斯堪尼亚带来了“红珍珠”,德国戴姆勒公司则带来了奔驰“黑曜石”(Black Liner)参展。美国卡车文化的代表纳威司达也再次以独具特色的长头车示人;美国佩卡公司则是首次将“达夫”卡车品牌在车展上亮相。而那些已经找到国内合作伙伴的外资巨头,更是联合展示其实力和合作成果,例如中国重汽与曼、江淮与纳威司达、福田与戴姆勒,中国重汽和曼甚至已经展示了合作开发推出的新产品——汕德卡T7H。
毫无疑问,主动出击将遭到目前处于绝对优势的本土企业的围攻,本届车展除陕汽、华菱、北奔、广汽日野缺席外,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中国重汽、江淮重卡、福田欧曼、东风柳汽、上汽依维柯红岩、大运重卡等都带来了重量级产品及全新战略与国际巨头抗衡。
一切表明,一场中国重卡市场的争夺战已提前在上海车展上的舞台上演。因此有媒体惊呼,众多跨国巨头在本次车展上与本土品牌“短兵相接”,似乎意味着中国重卡市场的激烈竞争才真正开始。
一切表明,无论是老牌的国际商用车巨头还是新进入者,他们重磅出击上海车展,意味着对中国市场的进攻将更为凶猛。
沃尔沃、奔驰、斯堪尼亚和曼恩,这些在中国驰骋多年的西洋剑客,面对中国重卡市场一波又一波的火爆行情,虽然仅仅分得一小杯羹,但他们已经颇有心得,在坚持高端的同时,他们也在培育和耐心等待着中国重卡市场慢慢走向高端的趋势。
在前期的合资合作屡屡失败之后,有不忍心看到“落花流水春去也”者,开始放下身段与国内企业进行合资,共同推出适应中国市场的产品。
与此同时,仍不断有新进入者来到中国,使出自己的中国攻略。看来,国际巨头都是有备而来,而这一切,似乎在此次上海车展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追求实用的纳威司达
在人们的印象中,纳威司达这家来自美国的商用车及发动机制造商,在卡车方面似乎一直是以长头车来示人。首次亮相上海国际车展的纳威司达展示的两辆重型卡车Prostar、Transtar依然是长头车,除此之外,纳威司达还展示了最具北美特色的IC Bus校车,以及三台大排量迈斯福柴油发动机等展品。
2010年,纳威司达的净收入高达121.45亿美元,这家拥有100多年历史的企业不仅是排名世界500强企业中第202位的行业巨头(2010年《财富》杂志),其在北美的校车市场、特种卡车和中型卡车市场占据第一,在重型卡车市场位居第二。
尽管纳威司达与中国早有渊源,如1953年版一分钱人民币中间的解放牌卡车,就与纳威司达International ?品牌的K系列卡车源自同一款原型车。但实际上纳威司达被中国公众认知源于其与江淮的合作。
去年9月,纳威司达及NC2(纳威司达与卡特彼勒的合资公司)在北京与中国江淮汽车签署的合资项目协议。对于选择这样一位本土合作伙伴,纳威司达最新任命的亚太区总裁特洛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