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每个城市建设 实现一个全民尊严的未来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cd920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荣幸参加由UNESCO与中国教育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组织的第一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的开幕式。
  没有什么地方比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更加适宜。
  中国社会具有深厚的终身学习传统。
  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用如下语言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我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能经历这样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我们今天为了共同的信念聚在一起,这就是学习是实现个人尊严的关键,学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好路径。
  这种信念从没有像今天这么紧迫。
  世界各地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创造和分享知识提供了巨大机会。
  同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有的社会都面临严峻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发展一个包容性和知识本位的社会。
  这些必须建立在终身学习的基础之上。
  终身学习是21世纪教育的哲学基础、概念框架和组织原则。
  这些是2009年在巴西贝伦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上发布的《贝伦行动框架》中提出的。
  这些还没有变成现实。
  2000年以来,许多国家在扩大正式基础教育机会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这些还不够。
  我们必须提高教育的质量、适切性及其公平性。
  我们必须提升其能力,为所有社会开启创新之门。
  这是为什么包容性、整体性和灵活性的终身学习如此重要的原因。
  终身学习不仅仅是成人教育,也不仅仅是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
  终身学习要突破课堂教学的围墙,注重开展非正规和不正式学习。
  终身学习是一个关于整个社会的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建立这种社会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创新和应变能力比金融和经济资产具有更深的根源。
  其解决方法在于人们的想象力。
  人们必须通过培养个人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权力,以及社会的公正和尊严。
  为此,我呼吁本世纪要实现一种新的人文主义。
  这是我们倡导对每个男人和女人尊严进行投资的根源,是创新的源泉。
  在这一背景下,城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重要——因为它是促进积极变化的平台和建造者。
  今年5月,由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与英国首相卡梅伦共同主持的联合国“2015年后高层次论坛”的报告明确提出:“城市是决定可持续发展输赢的战场。”
  当今世界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未来这一数字将达到2/3。
  城市是社会活力、发展、创新及共同生活的伟大发动机。
  但城市也是造成社会不公平、贫困及排斥的根源。
  城市是未来一个世纪实现合作与发展的主要作用因素——我们的挑战是要确保和平能够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
  基本设施规划、水和能源供给,这些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硬件。
  此外,城市还需要发挥作用的恰当软件。
  这是为什么学习型城市国际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原因。
  这是UNESCO终身学习工作的核心领域,为公民提供必要的工具,促进变化的发生,并创造更加包容、繁荣及可持续的社会。
  在会议期间,我们必须对学习型城市的关键特征、发展基础、构成因素及行动时间表达成一致意见,并使其适应特定国家的背景。
  这依赖于UNESCO终身学习研究所的领导性工作,需要在全球、国家和城市间创造一个动态网络,把专家和私立部门都聚集起来。
  我向参与本次会议的所有人员表达感谢,包括来自世界各地政府和城市的代表,来自中国各城市的代表,以及来自民间社会和私立部门的代表。
  特别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于UNESCO的支持和指导。
  中国在促进终身学习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这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有所强调。我们也看到了北京市政府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决心。
  中国发挥了领导性的作用——2012年在中国上海召开了第三届国际TVET大会,中国还是UNESCO主导的“联合国秘书长首次全球教育行动”的拥护者。
  9月25日,在美国纽约召开的“首届全球教育行动”周年纪念日的电视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指出:“教育是国家长期发展的基础,是人类传递文明和知识、培养下一代及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基本途径。而终身学习在教育战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需要把终身学习作为我们工作的核心,建立一个包容性的知识社会,同时把2015年后的全球发展议程也置于核心位置。
  终身学习是开启每个社会潜能的钥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城市在这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我们今天呼吁大家采取行动,与各国政府共同工作,加强每个城市的建设——实现一个全民尊严的未来。
  我不是说这很容易,但我相信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有发展的经验,我们能够共同进步。
  谢谢。
  (本文由本刊记者李玉静翻译,标题为编者所加)
其他文献
近几年,实用类微写作的试题俨然成了浙江省高考语文卷的常规试题,一般出现在试卷的第6题或第7题,赋分5分左右。  考察浙江省近十年来高考题中实用类微写作的类型,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1) 生活化,注重写作的实用性。  从2007年拟写“稿件不予发表”的审稿意见到2016年拟写“倡议书”的正文,十年里浙江卷考查了3次拟写书信正文、2次拟写海报及广告、1次拟写倡议书、2次拟写图表说明,要求同学们结合语
欧洲研究人员近日宣称发现了“超光速中微子”现象,这一现象与相对论的基础前提不符,引发全球科学界高度关注。    突破光速、超越时空是不少科幻作品的主题。很多看过电影《2012》的人都知道其中这样一个情节:由于太阳活动突然加剧,从而释放出大量中微子,在这些中微子作用下,地核被快速加热,进而熔化,迸发出大量熔岩,造成大陆板块漂移加速,引起剧烈的地震、火山爆发和超级大海啸,人类生活赖以存在的陆地几乎被全
11月13日,澳大利亚《新邮报》报道,昆士兰州政府发布一项新的培训计划,将为12年级毕业生提供一些关键行业领域的培训,具体计划是,从2014年1月1日起,为12年级离校者提供制造业技术、实验室技能、石油钻探、树木栽培、景观建设、水设施操作维护、家庭和社会护理以及儿童服务等劳动力市场高需求行业的、3级资格证书水平的学徒制培训,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2012年,你我一同走过。  这一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升基础能力为保障,积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制度完善、产教融合、内涵建设方面可圈可点。  这一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对自身十年的发展做了一次系统的梳理。十年挑战,十年坚守,十年辉煌,十年探求,十年记忆,十年感动,十年收获,十年展望……我们再一次近距离地触摸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
摘要:高职学院的大学生是职业指导工作的一个重要对象,本文以这个群体为例,以转变他们就业观为基础,分析他们就业不稳定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实现从转变就业观到转变就业状态,使他们乐意在其工作岗位上长期发展,实现就业稳定,同时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关键词:高职;就业观;就业稳定;职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9-0112-03  职
善与恶存乎一心。从天使变成撒旦,对黑客来说只是一步之遥。要想让黑客回归原生态的黑客精神和道德,我们需要付出哪些努力?黑客自身又该如何自我救赎?    “我们现在叫‘黑基网’。而且我们不提供远程控制工具,在教程中攻击内容也只是点到为止,不做具体演示。”    现在,王献冰除了是补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外,还是黑客基地的安全顾问。他刚刚为黑客基地拉来1000万的风险投资,并把黑客基地改名为“黑基
熊哥哥要给熊弟弟送一桶蜂蜜,他知道熊弟弟爱吃蜂蜜。  在路过树林的时候,熊哥哥看到一座红色的小房子,这座小房子散发出很好闻的果酱香味。  “这房子里一定装着好多果酱。”熊哥哥猜想着,一边用力嗅着鼻子,一边朝房子走去。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②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  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④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⑤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⑥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⑦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
[经 典 再 现]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词解  如果与爱人相处总是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甜蜜、温馨,该有多好。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在长生殿发出过生死不离的誓言,却最终还是再也无法相见了,
摘 要 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平台是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下,由具有资源优势的高职院校牵头,联合区域内中小企业和院校等创新主体,在共同利益和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契约和协议的形式组建的利益实体。实现协同创新平台的有效运行,需要建立相关组织机构,规范运行管理,根据平台特点可采取资源共用、人员互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等协同模式。  关键词 协同创新;高职院校;中小企业;契约;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