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tout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德育课程对小学生道德水平提升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教育作用。在我国小学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也在逐渐优化和完善,生活德育理论得到广泛认可。在此基础上,现阶段的小学德育课程逐渐向生活化的方向转变,这有利于促进小学生价值观念培养和小学德育课程发展。文章阐述了生活德育、教师课程观、教师德育课程观的基本内涵,分析了现阶段小学德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围绕小学德育课程观念的改革展开论述,旨在实现预期的小学德育课程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正>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快速发展为乡村注入了活力,促进了乡村建设,进一步推动了目的地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文章以广东省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之一的广州市雄伟连片区乡村为例,通过分析发展历史,梳理出其乡村旅游发展的原真性、变异性和创意开发三个阶段,发现该连片村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产品分散经营、乡村旅游环境和乡村居住环境矛盾激化、乡风文化资源挖掘利用率低、缺乏参与体验性等问题。结合创
期刊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拉动农村经济稳步增长,探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媒体助农发展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指出农业生产、农村新媒体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在农村中发展的优势,找到新媒体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如下:通过“直播间+农产品直播带货”的方式,优化农产品库存问题;通过“短视频+乡村旅游”的方式,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公众号+讲好乡村故事”的方式,加强农业生产信息交流。
期刊
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方向。而是否具有高质量的民宿是影响乡村旅游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乡村民宿也就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但现今民宿受疫情影响较大,很多民宿濒临倒闭,如何在此时摆脱困境成为了民宿经营者们十分关注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分析现阶段乡村民宿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结合民宿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重点提出了促进民宿旅游发展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期刊
在体验式旅游兴起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民宿产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苏南、浙江率先掀起了一股民宿热潮,使衰落的乡村焕发生机。文章基于民宿产业驱动视角,选取苏州市旅游型村落杨湾村为典型案例,探索民宿导向下的旅游型乡村发展转型机制,从重构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乡村治理方式和盘活乡村资源三方面展开,以期通过杨湾村的华丽转型为其他乡村民宿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为落实“健康中国,健康云南”的重大发展战略,云南省丽江市推行了“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构建新时代云南经济体系”等经济创新举措。为实现“民宿+乡村康养”的社会价值、经济发展前景,打造集自然风光、现代化建设和康养项目于一体的民宿社群。云南省丽江市的自然条件和乡村民宿康养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应细致规划文旅康养的设计理念和注意事项,制订一套科学、完备的产品体系,构建长期有效的发展策略。
期刊
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助力区域农业资源和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同时对加强城乡经济交流协作、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潜力、助力农民增收具有显著作用。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还存在粗放发展、低效运营的情况,创新乡村旅游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掘农村产业资源价值,明确农村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完善区域经济增长策略。文章的研究结论显示景区配套型乡村旅游、文化乡居型乡村旅游、休闲化乡村旅游、产业化乡村
期刊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乡村建设与发展的核心理念,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发展是解决乡村发展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向广度深度进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期刊
传统村落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农耕文明留下的民族宝贵遗产,保护传统村落是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途径。随着乡村旅游的开发,不少传统村落景观风貌原真性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对牧笛溪村现存的历史文化脉络及景观风貌进行梳理,针对牧笛溪村景观功能单一、人文景观缺少、地域特色不明显、游客体验感不强等问题,提出了牧笛溪村景观规划设计应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遵循生态性、文化性
期刊
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小学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奠基阶段。在小学阶段,通过生活育人,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作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大沥镇中心小学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发掘德育因素,从“校园主人勇担当”“校园节日强素养”“传统节日话传承”三个方面,创新构建项目式生活德育课程,让德育融入学生生活。
期刊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在道德观、课程观与学习观方面呈现出重要转变。而从实施过程来看,生活化德育出现了简单化、形式化与极端化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理论不足、理解困境与能力欠缺。而为了突破这一困境,德育课程建设应推进德育课程目标的发展化、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师生关系的人情化与德育方法的情境化,以此提升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有效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