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过身,就是那碗冷面

来源 :食品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68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蒋颐

  2021年的夏天,上海毫无挣扎地入了伏。今年的热很特殊,虽然热得不动声色,但是常常让人大汗淋漓。空气的味道、天空的颜色,都令我恍惚地觉得,我回到了1990年。
  彼时是我最后一个暑假,我即将开始工作了。在工作之前,我照例过着一成不变的暑假。而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骑着父亲淘汰给我的28寸“凤凰”牌自行车,在傍晚穿梭于弄堂之间。不为什么,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就是喜欢。
  我喜欢看老人在家门口闲聊间准备着晚上的吃食;我喜欢看小孩子坐在浴盆里,在水斗边象征性地洗着澡,实则是在玩水的嬉闹;我喜欢去后弄堂偷偷地欣赏我心中的“女神”洗头发……我最喜欢那时的一切,夕阳浅浅地照在屋檐,地上有湿湿的、为了降温的水,也可以骑着车在形式各异、颜色不同的万国旗下穿过,那是上海的夏天傍晚。到现在有时在夏天做梦,还是会梦到那时的情景。真好!
  那时父母很忙,我最爱的奶奶也去世很久了。想和她一起吃饭,却再没有机会了。
  和奶奶一起过夏天时,最喜欢的吃食就是上海的冷面。
  不仅是面条的温度带来的清凉,还有去吃冷面前对于冷空气的向往。冷面店里总是很凉快,风扇转得非常卖力,鸡蛋黄的面条静静地躺在那里,油亮地昂着头,似乎在宣告她是上海传统降温食品的代表。
  在最近比较受人关注的描写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上海小说《繁花》里,也有不少上海市井夏天的味道。毕竟是讲人的小说,写到上海吃食的片段并不多。要么以后我写一下类似的,感情内容可能写不出很多,吃的倒是可以“倒出”很多的。
  上海冷面是上海人心里最没有等级的食物了,因为吃冷面必是夏天的规定流程。无非是在浇头上做些文章,用句我经常说的话“有钱的吃好点,没钱的吃简单点,实在不行隔着玻璃窗看看也是蛮好的”。

  冷面雖然在家里也能做,调味也简单,但成品总是不尽如人意。
  首先是对于面条的选择。上海冷面用的面条是上海独有的小宽面,比兰州拉面的“韭叶”还要窄,约3毫米宽、1毫米厚。家里做不好的原因就是少了“蒸”这个重要步骤。面条需要先取出,拆散、蒸熟,再下水煮,这样做出来的面条不散、不烂、不涨、有弹性。现在据说上海冷面的天花板是“四如春”,号称“风扇冷面”,我有点奇怪:如果不用风扇冷却用什么?所以第二个步骤就是水里捞出的面条必须迅速地拌上熟油(熟菜油),用四根甚至更多的筷子挑开面条,提起来在风扇的作用下迅速地冷却。面条就会愈发有弹性,呈现出更漂亮的黄色,而松松弹弹恰好是上海冷面的特点。
  其次就是拌面的汁水。与现时北京流行的二八酱不同,上海冷面使用的是纯花生酱,极细的那种,香港人多称之为“幼滑花生酱”。在家里做往往不得要领,非常容易澥。饮食店里一般会多次加入滚烫的开水,刚开始时,酱料的状态会比原来的更加黏稠,继续加入,持续搅拌,至呈现类似法国菜酱汁的浓稠度即可。
  再次是酱油。单纯地使用酱油来拌面肯定是行不通的,各家有各家的做法,有用鸡汤调制的,也有几种酱油合在一起的,总之不会是纯酱油。
  最后是醋。一定得是上海本地的米醋,镇江香醋味道过重,而山西醋酸度太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终归还是上海的醋合适。
  上海冷面的浇头在我记忆中的品种倒是不多,多是淡味的食材,冷面吃的就是酱汁拌面的口感、味道,如果浇头味道重了,反而会抢了滋味。最简单的浇头方为绝配,比如银芽鸡丝,再次一级的也是要青椒银芽来拌。现在的浇头是照单将汤面浇头一股脑儿的都加上,说实话真的不是很适合。

  大抵上,我去吃的很多食物都会是和情感挂钩的食物,想吃冷面的心情和冷面店的环境都是我怀念奶奶时想到的一部分。吃了会想,想了就会去吃,与其说是吃饱,不如说纯粹就是为了怀念。我总是表面理性,骨子里感性,我觉得人的感情就是这样,不是轻易就可以放开的。从小奶奶对我的影响巨大,从穿衣、吃饭到做人、做事,我想大家也会有这样的亲人或者爱人存在吧!
  时至今日,我还是会在有机会的时候骑着我的“小电驴”,在傍晚的时候穿梭于弄堂之间,仿佛回到即将工作的那一年。转眼已经30年了,真快!“女神”也已经是大娘了!
其他文献
上海市黄浦区九江路230号103室  2020 年的一部热播电视剧《三十而已》中有一场戏,讲王曼妮失业后,和猎头约了见面,她们两人面对面坐在沙发卡座,王曼妮枕着鹅黄色靠垫,一侧是高而透亮的铁锈红木质窗框,半拉着墨绿色丝绒窗帘,桌上立着一盏彩色玻璃罩台灯。这一场景即取自上海市九江路上的“读者书店”。  河南中路是一条“界河”,将西侧门庭若市的南京路闹市和东侧一带相对幽静的街巷分隔开来,越往东走,就越
期刊
凉拌菜要好吃,凉拌汁是灵魂。经常有小视频上的美食博主说:“用这个汁拌拖鞋也会好吃啊!”话虽然夸张了点,但还是挺有道理。在此罗列四款家常版的凉拌汁,供大家参考:  酸辣汁是最基本的料汁,原料为米醋、酱油、白糖、蚝油、麻油,也可以加点食盐与味精,再加成品辣椒油或者辣椒酱而成(比例根据个人口味不同可以调整),很适合凉拌蔬菜,如黄瓜、木耳、莴笋这些。如果适当加入一些荤菜,比如海蜇、鱼皮、海螺肉,可以在此酸
期刊
30年前,上海茂名南路与淮海中路西南角上,有一家上海滩著名的食品店“老大昌”。此店与它对角的国泰电影院一样,一只脚“踏”在茂名南路,一只脚“站”在淮海中路,而门牌挂的是“淮海中路877号”。  原来,这里有两家“老大昌”比肩而立。一家于西,大门开在淮海中路;一家在东,店门在茂名南路。西面是“老大昌洋行”(MagasinFrancaisd’Alimentation),于1903年创立,名叫“洋行”,
期刊
杨忠明  20世纪60年代,我住在位于上海市淮海中路乐安坊的外婆家。那年头,夏天没有空调、电风扇,夜里睡觉,只有手里蒲扇摇不停,乱梦一夜到天亮。清晨,外婆家附近的小菜场传来卖菜人的嘈杂声,早起的“煮妇”开始在弄堂里生煤球炉,炉中缓缓升起的青烟撩开了夏日里新的一天。  记得那时,每天早上弄堂口有一辆“黄鱼车”来卖酱菜,大头菜、什锦菜、螺蛳菜、酱瓜、红白腐乳、臭腐乳……有20多种。1965年,乐安坊斜
期刊
杨秉辉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专家委员会曾于20 世纪90 年代初发布过对于癌症防控的“3 个1/3”的说法,即1/3 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 的癌症早期发现是可以治愈的、1/3 的癌症经过积极治疗是可以延长生命的。这“3 个1/3”给予了人们许多安慰和鼓舞。  目前,固然有局部地区或某种癌发病率增高的报道,但总体上全球癌症防治的形势是在向好的方向转化。其中,近30 年来在与感染相关的癌症中,预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