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俄餐桌礼仪文化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ter0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社会发展进程中,各国形成了特有的餐桌礼仪文化。在餐桌礼仪中,餐具、餐桌禁忌、就餐习惯、餐桌氛围等方面的不同代表着不同的礼仪文化,体现了中俄两国文化的差异,深入了解两国餐桌礼仪文化,对于增强中俄两国文化交流,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餐桌礼仪;饮食礼仪;文化差异
  中俄宴会礼仪文化的差异不仅具体表现在餐具、餐桌气氛以及用餐方式上,而且表现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的影响下礼仪禁忌等方面。它反映了两国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民族传统的不同,体现了中俄两国人民文化价值取向和社会现状等深层次的差异,下面我们从各个方面对比一下中俄餐桌礼仪文化:
  一、中俄餐具差异
  据文献记载及考古研究推测,筷子在我国有很悠久的历史,先秦时人们用手把饭送入口中,但食物在经过烧烤后很烫手,不能直接用手抓取,所以人们就借助竹、木之类的枝条来夹食物,慢慢地就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筷子。
  中国人使用的筷子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但在吃饭必须要两根筷子一起配合,不可单独使用。而俄式西餐主要使用刀、叉和匙。其中每一种可按不同的食物分为冷、热、肉、鱼、甜等不同的刀叉。其他餐具还有锅、碗、瓢、碟、杯等。“据考证,俄罗斯从彼得大帝统治时期开始,才普遍使用餐刀、餐叉和餐匙的。”餐刀和餐叉是用餐所必需的餐具。俄罗斯人喜欢陶瓷餐具,对餐具的使用也比较讲究。俄罗斯人习惯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在用餐的时候需要牢记,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吃法:面条、鱼、鸡蛋不能用刀切后食用。吃面条时要右手拿餐叉叉起几根面条,然后旋转餐叉,将面条卷在餐叉上再入口中,不要用嘴吸面条,更不要发出声响;喝汤时,要用羹匙尖正对着嘴,把汤送入口中,不能用嘴直接从汤盘中喝,也不能发出声响;吃肉时,要将餐叉齿朝下先叉住肉排,再用餐刀切一块吃一块;面包可直接用手掰着吃。
  对比中俄宴会上餐具的不同,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主要的进餐工具是筷子,而俄罗斯的主要餐具是刀和叉。
  二、中俄就餐习惯差异
  在历史上,中国的宴会是非常讲究的。对于古代统治者来说,吃饭不仅是吃饭,而是要显示出皇帝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比如,历代皇帝的大婚典礼仪式和礼节极为隆重,在整个婚期中要举办两次大规模的筵宴。在餐桌上,中国人喜欢劝客人多喝点、多吃点。中国人以劝酒劝菜为礼,多劝客人才能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在宴会上中国人会主动倒茶或拿饮料,要先为别人添酒,后为自己添加,以表示尊重对方。而且客人的杯子不能空着,否则主人就觉得没有招待好对方。在餐桌上,人们相互敬酒、劝菜,体现出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尊敬以及和睦、团圆的气氛。
  对俄罗斯人来说,餐桌上的气氛比食物更重要。在餐厅里,环境和服务是最重要的环节。人们在餐厅里说话也都是低声细语。对俄罗斯人来说,宴会本身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借机会同朋友交往。俄罗斯人更喜欢设家宴宴请客人,女主人一般都很重视客人对自己烹饪技术的评价。通常,俄罗斯主妇是希望客人能把她制作的饭菜全吃光,这是对她手艺的最高赞赏。按照礼节,在家庭宴会上,最后一杯酒通常要敬女主人,客人一般还要对女主人的手艺进行称赞。这既是对主人的尊重,也是表示对主人款待的一种感谢。俄罗斯人进餐时不习惯敬菜,而且他们喜欢按需取餐,几乎不剩餐。俄罗斯人不喜欢过分地谦虚,性格比较直率。“俄罗斯人将手放在喉部,表示已经吃饱。”一般情况下,俄罗斯人不习惯劝酒,而是各随其便。
  通过对比中俄两国的餐桌气氛,我们发现,中国人更看重就餐的真实目的而强调餐桌上的气氛,中国人的宴会一般都比较热闹,气氛十分活跃;而不喜欢过分谦虚的性格使得俄罗斯人在宴会上更倾向于文雅和礼貌,更加注重餐桌本身的气氛,享受就餐的过程,并不过分强调宴会的目的。
  三、中俄餐桌礼仪禁忌
  在中国,禁忌是种普遍存在于各民族的观念习俗和文化现象。绝对不可把筷子直直地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在给逝者上香时才会把筷子插入饭中。若就餐中途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当家里请客吃饭时,尤其不可将筷子胡乱地敲打碗盆。中国民间有种说法是——只有乞丐讨食时才会用筷子敲打碗盆。在宴会上,除了跟筷子有关的禁忌以外,還有一个跟吃鱼有关的重要禁忌。一般而论,吃鱼时应该把鱼腹对着客人,以示友好之意。这里有个典故。“春秋时,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刺客专诸推荐给公子光,但专诸平时无机会接近吴王僚。得悉僚爱吃炙鱼,专诸就去拜太和公为师。炙鱼手艺学成后,专诸乘公子光请吴王僚到家里吃饭之机,做好一条整鱼,藏匕首于鱼腹,在上菜时,取出匕首,刺死了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此后,凡是宴请宾客,主人都会把鱼腹对着主客,一是为了表达诚意,二是为了排除客人的疑虑。如果在跟船员吃饭时,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他们认为若翻鱼弄破鱼身,是不祥之兆,意味着渔船会翻沉或者发生不幸。中国人的餐桌上一般不会端上七碟菜肴,因为在葬礼后的“解慰酒”上必须有七碟菜肴;用饭后也不能说“吃完饭了”,因为这意味着说话人已死去,没有机会再吃饭了,应该说“吃饱了”。
  俄罗斯人有以下几项具有代表性的餐桌礼仪禁忌:
  1.忌用刀把食物送入口中
  俄罗斯民间谚语说:“用刀子进食,即将变成凶人。”就是说,用刀子吃东西的人会马上与人发生不愉快的事,或者遇上倒霉的事而变得十分凶狠。
  2.忌坐在桌角用餐
  无论是在自己家里就餐还是宴请客人,俄罗斯人都忌坐在桌子的角端吃饭。传统习俗认为,坐桌角吃饭是件不吉利的事,会给人带来厄运。因此,在俄罗斯人的宴会上,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都不能坐在桌角上吃饭。尤其忌让年轻姑娘对着桌角坐,坐在桌角预示姑娘三年嫁不出去。
  3.忌打翻盐罐
  就餐时如果有人需要给他一个盐罐,不可以把盐罐直接递给别人,只能把盐罐放到离这个人较近的桌面上。一旦将盐洒出来,则被认为将要发生争吵或家庭不和。因此,为摆脱凶兆,俄罗斯人总习惯将打翻在地的盐拾起,并朝着自己左肩洒三下,认为这样能免除灾祸。
  4.忌把吃剩的食物留放在盛骨头的盘内
  俄罗斯人认为把吃剩的面包、包子等主食留在放骨头的盘子里,将会导致挨饿和身体的虚弱,因为这样就等于把人的财富和体力扔掉了。
  5.忌就餐时照镜子
  在就餐时俄罗斯人忌讳照镜子,照镜子被认为会招来不幸。俄罗斯人认为镜子是有灵性的物品,打碎镜子意味着灵魂的毁灭。
  四、结束语
  通过对比中俄两国餐桌礼仪的关系,可以看出,由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各不相同,中俄餐桌礼仪文化的基本内涵也各具特色,熟悉两国餐桌礼仪文化,对于日后跨文化交流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国亭.俄罗斯国情阅读文萃[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2]林隆.110 个国家的礼仪风俗[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7.
  [3]林丽端.中西方饮食文化之比较[J].消费导刊.2009.
  [4]张清波.中俄宴会礼仪文化对比研究——从饮食角度.[J].2011.
  [5]程麻:中国风土人情.北京.[M].商务印书馆.2008.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承担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就业创业指导方针、政策的重要角色,是缓和人才市场“就业难”和“招工难”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调查研究,试图寻找推进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有效措施,以期对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有效措施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日益增长的毕业生数与人才市场需求之间的矛
期刊
【摘要】:民办高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大部分民办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会计专业,并针对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建立了相应的实训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当前“互联网+会计”的背景下,传统的实训教学已经难以与社会需求、教学要求相匹配,因而,还需要民办高校加强创新改革,提升实训教学水平。本文就“互联网+会计”背景下民办高校会计实训教学的改革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民办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瓦楞纸的材质特点,制作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特色的艺术作品,通过分别论述几种制作规律特点,表现具有神奇趣味性的瓦楞纸造型特色,表现为瓦楞纸造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瓦楞纸;学前教育;制作;应用;发展  纸的种类非常多,可塑性极高,原料方便易得,安全、环保,而成为极佳的美术创作材料。纸艺的世界琳琅满目,一般常见的有剪纸、折纸、衍纸、纸贴画、纸蕾丝、纸雕、纸偶
期刊
【摘要】:《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系列采访实录自出版发行以来,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青年的成长,总书记青年时期的成长历程,深深触动、感染着我。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青年不变的“初心”,他肯吃苦、不怕苦,心系群众、爱民为民;他喜爱读书、勤奋好学,求真务实、苦干实干;他对党忠诚、敢于担当,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青年习近平的这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当代青年每一个去认真学习、认真思考。  【
期刊
【摘要】:积极推进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快速容纳普教生源、内部协调发展、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促进人人成才和持续发展的现代中职教育体系,对改善民生、保障社会和谐、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途径  近年来,初中后生源数量的急剧下降与各类中、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继续扩大,将带来同类学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中职院校的竞争实力提出新的挑战。面对中职教育
期刊
【摘要】:明代的科技奖励措施承上启下,既有传统形式,又孕育着新的变化因子,带有较为鲜明的时代特色。如科技奖励领域的变动、缺乏评审机制、奖励品少且受诸多限制等。明代科技奖励措施对科技人才、国家生产力,以及后世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明代;科技;奖励  科技奖励制度是一种对科学技术成果及科技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和奖励的机制,[1]作为一种反馈手段推动科技的发展和更好的为国家服务。虽然明代科技奖
期刊
在内蒙古地区的抗日解放过程中,乌兰夫和百灵庙暴动的关系问题历来备受学术界的重视,尽管有许多学者研究过相关问题,也获得了大量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依据的史料较为片面、研究者的主观性过于明显等。这些局限性在杨奎松的《开卷有疑: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中有相关解读:“中国人研究中国史,再加上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不仅空间距离拉不开,时间距离也拉不开,要想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期刊
【摘要】:《乐府传声》是中国音乐史中关于声论的重要论著。其中的“五声”既是喉、舌、牙、齿、唇。在当今的声乐教学中,喉、舌、牙、齿、唇仍是每个声乐教师和学生应该时刻注意的五个部分。本文笔者把《乐府传声》中对喉、舌、牙、齿、唇阐述的理论观点与现实中声乐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对这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总结,并为学生、老师提出实用的练习方法和独特见解,丰富大家对声乐教学与学习的认识。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我国教育不断改革的过程中,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与就业能力的培养之间有越来越紧密的联系。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不再以单纯的理论教学为主,而是需要联系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增强其就业能力,达到全面教育改革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虽然在高职教育过程中适当地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就业能力的培养衔接起来了,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教育改革的开展。本文主要通过对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与就业能力培养衔接的必要性的
期刊
【摘要】:离退休干部是我们社会的重要群体,做好事业单位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以及思想政治工作是对当今社会文明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交通運输事业单位中的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和思政工作在新时代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其中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尽快解决。本文对离退休干部的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做了简单介绍,指出了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与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策略,旨在为这项工作的提高给予一定的启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