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使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6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房角分离术。将其分为Phaco组和Phaco Trab组,Phaco组采用的手术方法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而Phaco Trab组采用的是超声乳化小梁切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对两组患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的视力、眼压、房角变化、前房深度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视力都有所提高,前房角在手术后都有所增宽,两组之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Phaco组和PhacoTrab组的前房深度分别为340±030mm、351±026mm,在手术后都有所加深。在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眼压进行比较,Phaco组为1596±397mmHg,而PhacoTrab组为1620±461mmHg,P>005,无统计学意义。Phaco组和PhacoTrab组的房角全周开放分别为64只眼(80%)、60只眼(75%)。结论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非常好。在手术后能增宽患者的前房角;能够加深患者的前房深度;可以降低患者的眼压;最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视力。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小梁切除术;房角粘连分离术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04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89-02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眼科疾病,并且非常多见,严重会导致患者失明[1]。在临床上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一般采用小梁切除术,但是此手术的处理比较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眼压的控制不稳定,并且前房的形成也非常缓慢,容易损伤视功能,最后导致手术不成功。目前,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此手术有可以增宽房角、加深前房深度、提高视力等优点。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对我院自2009年3——2013年3月收治的16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4例例,女性患者96例,患者的年龄在34-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3±03岁。所有患者均行房角分离术。将其分为Phaco组和Phaco Trab组,每组80只眼。Phaco组采用的手术方法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而Phaco Trab组采用的是超声乳化小梁切除联合房角分离术。两组患者在手术前的眼压均控制在正常水平。两组患者在手术前的眼压、视力、年龄、性别等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Phaco组采用的手术方法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首先做好术前准备,在手术前30min对患者静脉滴入250ml的20%甘露醇,进行扩瞳和麻醉;然后进行开脸,在角膜处作颞侧透明的隧道切口,穿刺进入前房,在前房处注入黏弹剂;进行环形撕囊、超声碎核和皮质冲洗,将黏弹剂注入在前房和囊袋内,然后在囊内植入人工晶状体;使用卡巴胆碱进行缩瞳,注射黏弹剂入前房的同时,用针头在虹膜根部上轻轻的施压,前角房进行360度的钝性分离,然后进行冲洗和水密切口;注射25mg的地塞米松在球结膜下方,抗生素地塞米松眼膏涂于结膜囊内。
Phaco Trab组采用的是超声乳化小梁切除联合房角分离术:除了上一步的术前准备、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以外,作结膜瓣,它是以上穹窿为基底的,在12点的方向作一个巩膜瓣,板层为3mm×4mm,然后冲洗前房;进行小梁的切除,面积为1mm×2mm,然后周密结膜和结膜瓣、巩膜瓣的缝合;注射25mg的地塞米松在球结膜下方,抗生素地塞米松眼膏涂于结膜囊内。
手术都由一个资深的主任医师来完成,手术中使用的超声乳化仪是美国爱尔康公司的U-Ⅱ增强型[2]。患者在手术后采用静脉滴注地塞米松,连续2d,2d由静脉滴注变口服,并且可以慢慢减少药量;使用抗生素地塞米松眼液进行3次/d的滴眼;在每晚睡觉前使用托吡卡胺眼液滴眼。术后7d、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的视力、眼压、房角变化、前房深度等进行比较分析。
13统计学处理对所有的数据都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Phaco组和PhacoTrab组的前房深度分别为340±030mm、351±026mm,在手术后都有所加深。在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眼压进行比较,Phaco组为1596±397mmHg,而PhacoTrab组为1620±461mmHg,P>005,无统计学意义。Phaco组和PhacoTrab组的房角全周开放分别为64只眼(80%)、60只眼(75%),两组患者的前房角在手术后都有所增宽,在手术后的视力都有所提高,两组之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视力情况见表1。
3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致盲性眼科疾病,并且非常多见。晶状体是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有35%患者发生前房变浅是因为晶状体的厚度增加,而65%是因为晶状体迁移[4]。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的理论依据就是晶状体的厚度增加和迁移。在临床上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一般采用小梁切除术,但是此手术的处理比较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眼压的控制不稳定,并且前房的形成也非常缓慢,容易损伤视功能,最后导致手术不成功。
临床上单纯的小梁切除术可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粘连范围超过1/2周的患者,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最好的手术方法是三联手术法:房角分离术、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由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因为长度小,可以取代人眼的晶状体,这样可以降低眼压、加深前房。本文主要分析了小梁切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视力都有所提高,前房都有所增宽,前房深度在手术后都有所加深。在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升高,Phaco组和PhacoTrab组的房角全周开放分别为64只眼(80%)、60只眼(75%)。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安全可靠,还能够有效地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小河,等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08:206-207
[2]赵俊宏,等玻璃体抽吸术在药物难控制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1,05:858
[3]李红,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11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20:187-188
[4]蒙雅群,等心理行为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02:214-215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小梁切除术;房角粘连分离术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04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89-02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眼科疾病,并且非常多见,严重会导致患者失明[1]。在临床上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一般采用小梁切除术,但是此手术的处理比较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眼压的控制不稳定,并且前房的形成也非常缓慢,容易损伤视功能,最后导致手术不成功。目前,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此手术有可以增宽房角、加深前房深度、提高视力等优点。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对我院自2009年3——2013年3月收治的16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4例例,女性患者96例,患者的年龄在34-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3±03岁。所有患者均行房角分离术。将其分为Phaco组和Phaco Trab组,每组80只眼。Phaco组采用的手术方法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而Phaco Trab组采用的是超声乳化小梁切除联合房角分离术。两组患者在手术前的眼压均控制在正常水平。两组患者在手术前的眼压、视力、年龄、性别等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Phaco组采用的手术方法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首先做好术前准备,在手术前30min对患者静脉滴入250ml的20%甘露醇,进行扩瞳和麻醉;然后进行开脸,在角膜处作颞侧透明的隧道切口,穿刺进入前房,在前房处注入黏弹剂;进行环形撕囊、超声碎核和皮质冲洗,将黏弹剂注入在前房和囊袋内,然后在囊内植入人工晶状体;使用卡巴胆碱进行缩瞳,注射黏弹剂入前房的同时,用针头在虹膜根部上轻轻的施压,前角房进行360度的钝性分离,然后进行冲洗和水密切口;注射25mg的地塞米松在球结膜下方,抗生素地塞米松眼膏涂于结膜囊内。
Phaco Trab组采用的是超声乳化小梁切除联合房角分离术:除了上一步的术前准备、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以外,作结膜瓣,它是以上穹窿为基底的,在12点的方向作一个巩膜瓣,板层为3mm×4mm,然后冲洗前房;进行小梁的切除,面积为1mm×2mm,然后周密结膜和结膜瓣、巩膜瓣的缝合;注射25mg的地塞米松在球结膜下方,抗生素地塞米松眼膏涂于结膜囊内。
手术都由一个资深的主任医师来完成,手术中使用的超声乳化仪是美国爱尔康公司的U-Ⅱ增强型[2]。患者在手术后采用静脉滴注地塞米松,连续2d,2d由静脉滴注变口服,并且可以慢慢减少药量;使用抗生素地塞米松眼液进行3次/d的滴眼;在每晚睡觉前使用托吡卡胺眼液滴眼。术后7d、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的视力、眼压、房角变化、前房深度等进行比较分析。
13统计学处理对所有的数据都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Phaco组和PhacoTrab组的前房深度分别为340±030mm、351±026mm,在手术后都有所加深。在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眼压进行比较,Phaco组为1596±397mmHg,而PhacoTrab组为1620±461mmHg,P>005,无统计学意义。Phaco组和PhacoTrab组的房角全周开放分别为64只眼(80%)、60只眼(75%),两组患者的前房角在手术后都有所增宽,在手术后的视力都有所提高,两组之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视力情况见表1。
3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致盲性眼科疾病,并且非常多见。晶状体是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有35%患者发生前房变浅是因为晶状体的厚度增加,而65%是因为晶状体迁移[4]。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的理论依据就是晶状体的厚度增加和迁移。在临床上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一般采用小梁切除术,但是此手术的处理比较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眼压的控制不稳定,并且前房的形成也非常缓慢,容易损伤视功能,最后导致手术不成功。
临床上单纯的小梁切除术可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粘连范围超过1/2周的患者,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最好的手术方法是三联手术法:房角分离术、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由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因为长度小,可以取代人眼的晶状体,这样可以降低眼压、加深前房。本文主要分析了小梁切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视力都有所提高,前房都有所增宽,前房深度在手术后都有所加深。在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升高,Phaco组和PhacoTrab组的房角全周开放分别为64只眼(80%)、60只眼(75%)。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安全可靠,还能够有效地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小河,等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08:206-207
[2]赵俊宏,等玻璃体抽吸术在药物难控制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1,05:858
[3]李红,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11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20:187-188
[4]蒙雅群,等心理行为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02: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