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北地区不同性别食管鳞癌患者食管菌群差异

来源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work_w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湖北十堰地区不同性别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食管菌群的构成及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就诊,诊断为ESCC患者72例,其中女性11例,男性61例,对两组食管菌群的16SrRNA基因V4高变区测序,比较两组菌群的多样性及构成.结果:两组食管菌群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chao1指数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119.14%,PPC1=0??77,PPC2=0.49,两组整体菌群不能明显区分,表明两组菌群整体构成无明显差异.男性患者放线菌门丰度较女性患者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vs.1.1%,P<0.05);男性较女性凝聚杆菌属丰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vs.0.9%,P<0.05);男性患者放线菌纲及β-变形菌纲丰度较女性患者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vs.0??9%和5??2%vs.1.7%,均P<0.05).结论:十堰地区男性和女性ESCC患者食管菌群多样性无明显差异,但部分菌属丰度存在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对胃肠道病变患者使用内镜联合腹腔镜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5月于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68例胃肠道病变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把患者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4例.常规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胃肠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内镜联合腹腔镜胃肠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效果,包括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住院时间、手术完成至肠鸣音恢复时间、手术完成
目的:针对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采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进行分析,总结牙根与根管系统的解剖结构特点,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所有收集病例均来源于济南市口腔医院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共计1183例患者,采用CBCT对第一磨牙(2208颗)、第二磨牙(2356颗)影像图进行分析,借助N N T软件对牙根数、根管数目进行观察,并对根管进行分型,判断双侧是否对称.结果:上颌第一磨牙98.91%为三根,根管系统中90.23%为三根四根管,对近颊根管系统进行分型,
目的:分析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超声引导的作用.方法:随机纳入2020年6月—2021年6月聊城市茌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术前随机抽签分为超声组和盲穿组,各61例.超声组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盲穿组凭经验盲穿,需统计比较两组麻醉指标、不良事件、体征以及麻醉优良率.结果:超声组穿刺、见效时间短于盲穿组,阻滞时间长于盲穿组,麻醉药物用量少于盲穿组,神经阻滞评分低于盲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麻醉后不良事件发生率1.64%显著低于盲穿组的13.1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药活性成分葫芦素B(cucurbitacin B,CuB)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作用及机制.方法:Western blot、QPCR检测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在AML细胞中的表达水平;CCK-8及台盼蓝拒染法检测CuB对AML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DA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uB对kasumi-1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
目的:通过小牛脊柱生物力学实验,探讨胸腰段椎体与椎弓根的生物力学关系.方法:取5具同种4~6月龄小牛的胸腰椎(T12、T13、L1、L2)标本,将每具标本分离为单个椎体,为1组4个椎体,共分5组,测量椎弓根峡部的宽度(pedicle outer width,POW)、高度(pedicle outer height,POH),并计算椎弓根峡部近似截面积(pedicle area,PA),通过万能试验机测各椎体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垂直压缩方向上的刚度、强度值,探讨椎弓根参数与椎体骨折时的刚度、强度值之间的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钠(ganglioside sodium,GM)对急性宫内感染致早产脑瘫模型仔鼠生长发育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宫内感染致早产脑瘫模型孕鼠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另取正常妊娠的20只SD孕鼠设为正常妊娠组.模型组和正常妊娠组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治疗组注射GM,共7 d.5周后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12只符合脑瘫标准的仔鼠对应设为模型组和治疗组,同法取12只正常妊娠组仔鼠设为正常妊娠组.观察各组胎盘湿重、仔鼠体长、体质量及存活仔鼠数;采用Morri
目的:研究“黄芪-川芎”药对减轻脑缺血大鼠的血管内皮多糖包被和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损伤的作用.方法:50只SD大鼠行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给药组、川芎给药组、黄芪-川芎给药组;给药3 d后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伊文思蓝渗漏实验检测BBB通透性,ELISA检测血清多糖包被降解产物和白介素IL-1β的水平.结果:各给药组的BBB通透性均比模型组降低、血清多糖包被降解产物及IL-1β含量减少,其中黄芪-川芎给药组的BBB及多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子宫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原则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均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大鼠子宫圆动脉30 min后再灌注60 min以构建大鼠子宫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2 h即灌胃给予实验组当归芍药散[1.35 mg/(kg·d)],另2组均灌胃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作为对照.于治疗7 d后取大鼠子宫组织检测高能磷酸化合物及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酶学指标,并结合子宫活动力评价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子宫能量代
目的:探讨新型方酰胺化合物双过氧(吡啶-2-方酰胺)氧代钒酸钾[bpV(pis)]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iodide,MPP+iodide)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SH-SY5Y细胞分别给予20、200、2000 nmol/L低中高3个浓度的bpV(pis)预处理12 h,然后与神经毒性药物MPP+(1 mmol/L)共处理24 h复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细胞损伤模型,最后用C
目的:探索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的Pro12Ala基因多态性与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PPARγ的Pro12Ala基因多态性与GDM相关性的病例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6月.对纳入文献的基因型进行H-W平衡检验,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