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区域特色的经济产业主要是依托区域的特色资源而进行的一种产业选择和培养,使得当地先天的特色资源优势逐渐地转变成经济优势,这属于一种特定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且这种类型遵从的原则是以人为本,一切要从当地的人民群众出发。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需要区域相关的经济管理者以及当地的群众对于区域特色经济进行全面的了解,并掌握有效的实行方式和手段,并且加快区域特色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经济多元化;乡村振兴;区域特色产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6.012
乡村企业集群化是当下乡村振兴中的关键环节和必然趋势,也是我国乡村振兴中的关键性力量。在经济建设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政府部门应当重视农村地区的建设步伐和成长轨迹,给予乡村企业一定的扶持和帮助。但是,乡村振兴中的误区和缺点仍旧是不容忽视的。文章针对当下我国乡村振兴中經济发展的趋势和措施进行详细分析。
1 乡村振兴视野下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1.1 特色产业经济优势不明显
经济快速发展是我国企业出现经济负担的重要诱因之一,其中众多小微企业经济管理质量不高、管理流程滞后也是造成企业经济负担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此,政府部门与企业税务管理部门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经济管理体系,在结构上实施适当减税工作。经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导致相关企业与国家机构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流失和浪费现象。与此同时,政府需要建立完整的经济管理机制,减少暗税、偷税、漏税出现的概率,减缓经济负担的增长频率,推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例如,云南省玉溪市的区域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在近些年不断地发展,但是其特色产业经济优势却不明显,重点也不够突出,经济产业具有很大的雷同性。
1.2 小众企业很多,集群化程度较低
玉溪市的小众企业很多,比如在玉溪市的海纳古镇的600多家企业当中,能够符合我国乡村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规模却不尽如人意,众多企业的生产设备科技性不足、产品生产的质量水平不高、科技含量较低等现象不胜枚举,造成乡村企业整体质量偏低,阻碍我国乡村振兴的进程。与此同时,乡村企业自身管理能力低下,对资源、环境、资金的保护和利用水平较弱,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1.3 区域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较多
经济管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也能够加快世界领域内经济建设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区域特色产业经济也是我国经济来源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现代化建设中是热门的话题之一。区域特色产业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企业经营、个人收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频率逐渐提升,为保障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效能不变,需要不断更新传统的经济制度,寻找具有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的全新的经济政策。经济制度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增加我国经济市场的收益,还能够保障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1.4 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低
科技与经济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存,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经济结构转变能够实现区域内部的科技转型升级,奠定区域民众经济素质发展的坚实基础。根据相关专家预测和研究,绿色、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科技理念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占据我国乃至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舞台。纵观科技发展历史能够看出,需要在本国经济、科技建设的过程中秉承未雨绸缪的理念,探索经济与科技“双赢”的发展机制,促进国家与地区在科技大环境中占据主导权。
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在经济重建的过程中实现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同时进行,积极进行本国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有效推进经济增长速度。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信息革命中积极迎接挑战、把握机会,迎接本国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又一个高潮。
可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即将开始之前,我国应当整合当下经济结构发展形式,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进行研究和升华,建立科技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关系,促进我国经济稳步发展。
2 乡村振兴视野下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困境的破解对策
2.1 依托区域丰富的资源,培养特色的产业集群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化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只有将本国经济发展形式进行转变和调整,才能够保证我国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自党的十九大开始,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探寻当下的国际经济发展趋势,逐渐以迎合世界市场的角度颁布了扩大国家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多种制度,利用经济制度、货币制度调整等多种形式共同助力于经济结构变化。以上的众多措施都展现出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是,根据市场研究能够看出,经济回升阶段的稳定性较差,经济结构的科学性较弱,一部分领域中出现资源剩余的不良现象。鉴于此,需要及时有效开展经济结构改革,推进我国经济建设稳步升级。新兖镇的牛楼小镇是成功的乡村振兴的典型,依托兖州泗河水资源优势,打造以观光旅游休闲为主的种植养殖为特色的花海彩田,带动周围的村庄投资入股增加收入,吸引更多的闲散劳动力就业。
2.2 优化区域的产业布局,调整特色产业结构
以新兖镇牛楼小镇为例,以优势的资源兴建了旅游休闲观光区,同时带动了附近餐饮业的发展,并且以民族特色服装和工艺为主的商铺迅速崛起,形成了特色的产业区域。兖州地势平坦,适宜种植农作物。按照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确保我区粮食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现代化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依托,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
2.3 建设工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数量也在不断提升。经济数量增加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的发展与振兴,达成我国宏观调控的既定成果,在有效推进我国经济建设整体步伐的基础上,帮助我国众多企业顺利加入世界经济市场。但是,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是十分显著的,众多企业面对经济压力,难以有效开展自身的经营工作,纳税人也在庞大的经济压力下不厌其烦。
建设工业园区,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工业园区属于国家或者地区,为了能够吸引外资的投入、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发展对外的贸易等而设置的并且实行的一些优惠政策下的特殊区域。工业园区存在的目的就是能够吸引一些新型的工业投资。当前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区域实现更好发展的政策工具。培养发展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新型生产工业化,将园区的建设作为一个更加重要的平台。
经济发展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我国市场需求。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市场经济与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相接轨,迎来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黄金时代。但是,受到多次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我国高度重视并且快速转变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尽力满足当下市场经济建设的需求。
我国经济结构中外资企业的占比不断增加,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我国经济压力较大的现状。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对本土企业的纳税政策较少,我国企业对于经济环境的敏感度较高,随之而来的便是企业较大的经营压力。面对此类现象,我国相关部门可以适当给予外资企业部分优惠政策,降低我国本土企业的管理力度,抑或是将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管理工作相结合,协调不同企业共同发展,保证我国企业的经济政策逐渐向合理化方向发展。根据相关数据分析表明,自1994年开始,我国的经济政策正在逐渐延续和完善,但是运作的整体过程存在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进程逐渐加深,一部分经济政策和制度并不符合当下的发展需求,需要结合现阶段市场竞争与规划进行完善和转变,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下经济政策在众多企业中的实施效果,作出具有时代意义的转变。
2.4 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以及私营经济
民营经济主要具有产权明晰、经营比较灵活、应变能力较强、资金周转较快等优势,实行民营主体的生产经济战略,是深化区域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客观的要求,更是加快区域经济产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由于我国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程度有所差异,面对税收压力产生的负担也随之变化。例如,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众多企业的经营效益较高,面对税收的压力也随之降低。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群众的国民收入不断增强,社会群体承担的税收压力也在逐渐提升。在我国西部地区和西北地区,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建设能力有限,居民收入也落后较多,企业与居民承担的税收压力更大,对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限制因素也更加明显。
3 结语
综上所述,区域特色经济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当地能够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但是最关键的还是管理者和当地的村民对于产业的管理和科学的经营措施,还有资金、人才以及生产技术等生产要素,这些都是能够影响区域特色经济水平的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区域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在云南省玉溪地区,政府已经给予其一定的政策倾斜和相应的扶持,并且通过区域管理者和村民共同的努力将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姜艳.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乡村实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研究[J].财经界,2020(29):15-16.
[2]邵赟,王庆生.打造会议旅游品牌,助推乡村经济振兴:以“小穿论坛”为例[J].可持续发展,2020,10(2):187-196.
[3]罗春秋.文化视角下的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新思路探究——評《从文化视角探索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J].管理世界,2020,36(9).
[4]王华,蒋福友.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经济学研究[J].现代化农业,2020(9):53-55.
[5]张淑双.以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J].经营者,2020,34(17):1,3.
[6]康文峰.乡村振兴视野下新型庭院经济做活做强的策略与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0(10):41-43.
[7]苏泽龙.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J].农村经营管理,2020(10):35-36.
[8]孔祥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优化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21(12):35-36.
[9]李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J].中国市场,2020(16):40-41.
[关键词]经济多元化;乡村振兴;区域特色产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6.012
乡村企业集群化是当下乡村振兴中的关键环节和必然趋势,也是我国乡村振兴中的关键性力量。在经济建设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政府部门应当重视农村地区的建设步伐和成长轨迹,给予乡村企业一定的扶持和帮助。但是,乡村振兴中的误区和缺点仍旧是不容忽视的。文章针对当下我国乡村振兴中經济发展的趋势和措施进行详细分析。
1 乡村振兴视野下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1.1 特色产业经济优势不明显
经济快速发展是我国企业出现经济负担的重要诱因之一,其中众多小微企业经济管理质量不高、管理流程滞后也是造成企业经济负担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此,政府部门与企业税务管理部门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经济管理体系,在结构上实施适当减税工作。经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导致相关企业与国家机构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流失和浪费现象。与此同时,政府需要建立完整的经济管理机制,减少暗税、偷税、漏税出现的概率,减缓经济负担的增长频率,推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例如,云南省玉溪市的区域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在近些年不断地发展,但是其特色产业经济优势却不明显,重点也不够突出,经济产业具有很大的雷同性。
1.2 小众企业很多,集群化程度较低
玉溪市的小众企业很多,比如在玉溪市的海纳古镇的600多家企业当中,能够符合我国乡村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规模却不尽如人意,众多企业的生产设备科技性不足、产品生产的质量水平不高、科技含量较低等现象不胜枚举,造成乡村企业整体质量偏低,阻碍我国乡村振兴的进程。与此同时,乡村企业自身管理能力低下,对资源、环境、资金的保护和利用水平较弱,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1.3 区域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较多
经济管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也能够加快世界领域内经济建设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区域特色产业经济也是我国经济来源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现代化建设中是热门的话题之一。区域特色产业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企业经营、个人收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频率逐渐提升,为保障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效能不变,需要不断更新传统的经济制度,寻找具有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的全新的经济政策。经济制度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增加我国经济市场的收益,还能够保障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1.4 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低
科技与经济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存,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经济结构转变能够实现区域内部的科技转型升级,奠定区域民众经济素质发展的坚实基础。根据相关专家预测和研究,绿色、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科技理念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占据我国乃至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舞台。纵观科技发展历史能够看出,需要在本国经济、科技建设的过程中秉承未雨绸缪的理念,探索经济与科技“双赢”的发展机制,促进国家与地区在科技大环境中占据主导权。
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在经济重建的过程中实现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同时进行,积极进行本国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有效推进经济增长速度。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信息革命中积极迎接挑战、把握机会,迎接本国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又一个高潮。
可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即将开始之前,我国应当整合当下经济结构发展形式,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进行研究和升华,建立科技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关系,促进我国经济稳步发展。
2 乡村振兴视野下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困境的破解对策
2.1 依托区域丰富的资源,培养特色的产业集群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化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只有将本国经济发展形式进行转变和调整,才能够保证我国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自党的十九大开始,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探寻当下的国际经济发展趋势,逐渐以迎合世界市场的角度颁布了扩大国家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多种制度,利用经济制度、货币制度调整等多种形式共同助力于经济结构变化。以上的众多措施都展现出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是,根据市场研究能够看出,经济回升阶段的稳定性较差,经济结构的科学性较弱,一部分领域中出现资源剩余的不良现象。鉴于此,需要及时有效开展经济结构改革,推进我国经济建设稳步升级。新兖镇的牛楼小镇是成功的乡村振兴的典型,依托兖州泗河水资源优势,打造以观光旅游休闲为主的种植养殖为特色的花海彩田,带动周围的村庄投资入股增加收入,吸引更多的闲散劳动力就业。
2.2 优化区域的产业布局,调整特色产业结构
以新兖镇牛楼小镇为例,以优势的资源兴建了旅游休闲观光区,同时带动了附近餐饮业的发展,并且以民族特色服装和工艺为主的商铺迅速崛起,形成了特色的产业区域。兖州地势平坦,适宜种植农作物。按照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确保我区粮食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现代化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依托,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
2.3 建设工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数量也在不断提升。经济数量增加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的发展与振兴,达成我国宏观调控的既定成果,在有效推进我国经济建设整体步伐的基础上,帮助我国众多企业顺利加入世界经济市场。但是,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是十分显著的,众多企业面对经济压力,难以有效开展自身的经营工作,纳税人也在庞大的经济压力下不厌其烦。
建设工业园区,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工业园区属于国家或者地区,为了能够吸引外资的投入、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发展对外的贸易等而设置的并且实行的一些优惠政策下的特殊区域。工业园区存在的目的就是能够吸引一些新型的工业投资。当前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区域实现更好发展的政策工具。培养发展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新型生产工业化,将园区的建设作为一个更加重要的平台。
经济发展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我国市场需求。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市场经济与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相接轨,迎来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黄金时代。但是,受到多次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我国高度重视并且快速转变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尽力满足当下市场经济建设的需求。
我国经济结构中外资企业的占比不断增加,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我国经济压力较大的现状。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对本土企业的纳税政策较少,我国企业对于经济环境的敏感度较高,随之而来的便是企业较大的经营压力。面对此类现象,我国相关部门可以适当给予外资企业部分优惠政策,降低我国本土企业的管理力度,抑或是将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管理工作相结合,协调不同企业共同发展,保证我国企业的经济政策逐渐向合理化方向发展。根据相关数据分析表明,自1994年开始,我国的经济政策正在逐渐延续和完善,但是运作的整体过程存在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进程逐渐加深,一部分经济政策和制度并不符合当下的发展需求,需要结合现阶段市场竞争与规划进行完善和转变,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下经济政策在众多企业中的实施效果,作出具有时代意义的转变。
2.4 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以及私营经济
民营经济主要具有产权明晰、经营比较灵活、应变能力较强、资金周转较快等优势,实行民营主体的生产经济战略,是深化区域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客观的要求,更是加快区域经济产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由于我国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程度有所差异,面对税收压力产生的负担也随之变化。例如,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众多企业的经营效益较高,面对税收的压力也随之降低。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群众的国民收入不断增强,社会群体承担的税收压力也在逐渐提升。在我国西部地区和西北地区,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建设能力有限,居民收入也落后较多,企业与居民承担的税收压力更大,对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限制因素也更加明显。
3 结语
综上所述,区域特色经济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当地能够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但是最关键的还是管理者和当地的村民对于产业的管理和科学的经营措施,还有资金、人才以及生产技术等生产要素,这些都是能够影响区域特色经济水平的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区域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在云南省玉溪地区,政府已经给予其一定的政策倾斜和相应的扶持,并且通过区域管理者和村民共同的努力将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姜艳.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乡村实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研究[J].财经界,2020(29):15-16.
[2]邵赟,王庆生.打造会议旅游品牌,助推乡村经济振兴:以“小穿论坛”为例[J].可持续发展,2020,10(2):187-196.
[3]罗春秋.文化视角下的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新思路探究——評《从文化视角探索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J].管理世界,2020,36(9).
[4]王华,蒋福友.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经济学研究[J].现代化农业,2020(9):53-55.
[5]张淑双.以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J].经营者,2020,34(17):1,3.
[6]康文峰.乡村振兴视野下新型庭院经济做活做强的策略与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0(10):41-43.
[7]苏泽龙.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J].农村经营管理,2020(10):35-36.
[8]孔祥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优化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21(12):35-36.
[9]李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J].中国市场,2020(1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