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高原锋线的动态特征

来源 :气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552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向精细化的气象服务需求,为做到对云贵高原锋面系统变化的精准把控,深入认知其动态演变规律,基于50 a(1971—2020年)逐日台站观测资料,提出了一种利用线性拟合近似判定云贵高原地面锋线的方法,并通过综合分析锋线位置和锋线周边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以及长持续锋线事件的锋线位置、走向变化,系统揭示了云贵高原锋线的移动特征,展现了云贵高原准“静”止锋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冷性锋线集中在102.5°—105°E,最大降温区在锋线东侧,暖性锋线集中在104.5°—105.75°E,最大升温区位于锋线西侧;锋线附近气象要素的变化与锋线的移动紧密相关,西进的锋线一般会伴随锋线附近的降温、升压和日照减少,东退的锋线则相反;根据长持续锋线事件的连续演变过程,可将锋线事件区分为静止、西移和东移3类,静止型出现次数最多,西移型可连续快速推进并伴随锋线南部的顺时针摆动,东移型出现频次较低且移速相对较慢.上述结果通过对云贵高原锋线,特别是其动态特征的客观定量描述,为该地区在锋线影响下各气象要素的精细化预报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以全国铁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GM(1,1)模型进行预测,通过2005年~2014年的全国铁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数据对模型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然后预测了2015~2018年的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并与实际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灰色GM(1,1)模型对旅客周转量的预测精度很高,可为下一年度铁路列车运行计划的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
以台州市白鹤岭下村田园综合体发展为例,简述田园综合体的概况、设计原则、建设模式及理念,探索农文旅三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以助力乡村振兴.最终梳理出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几个要点:文化是灵魂;产业是基础;关键在“综合”;“田园”是特色.研究旨在探求旅游助力农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为类似地区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提供参考,以促进乡村振兴.
在青海省的种植业结构方面柴达木枸杞占有重要地位,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和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青海省委省政府、海西州委州政府对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为进一步提升柴达木枸杞品质,对柴达木枸杞种植土壤、自然环境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柴达木枸杞种植与管理,降低病虫害对柴达木枸杞影响率,增强柴达木枸杞自身的抵抗性,扩大柴达木枸杞影响力,提升柴达木枸杞产量与质量.本文通过对柴达木枸杞的价值、产业发展现状及病虫害统防统治探究,以期对柴达木枸杞发展提供研究参考.
为研究特高压输电铁塔在高烈度地区因地震作用而造成失稳破坏的损伤特性,本文以一座1000 kV特高压SZT2输电铁塔作为工程背景建立了Marc有限元模型,并在8度罕遇地震工况下对该输电铁塔进行了损伤模拟分析,得到该输电铁塔的变形和内力分布情况.结果 表明:在罕遇地震工况下SZT2输电铁塔在数据采集点2与数据采集点3的塔身变截面相邻两个主材段及数据采集点1的塔腿处均出现了超出材料所允许的极限承载力的情况,同时产生了较大的外变形;SZT2输电铁塔在罕遇地震工况下塔身下部成为了该塔的薄弱部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发布以来,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逐步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职业病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其发病周期长、较为隐蔽的特点对职业卫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职业病防治工作又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职业病防治工作往往与企业生产主要追求的方向相左,容易导致企业忽视对职业卫生的管理;政府监督是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的主要驱动力,企业通常选择被动接受监管,而较少主动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这就会导致职业病防治工作较难推进.破解这些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即要有统一的监管尺度,要有清晰的管理逻辑思路.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1].但关于数字乡村该如何建设,各地也还在探索中.该文主要阐述我们在数字乡村领域的一些实践经验,提出数字乡村建设生态服务模式路径.最主要通过提供数字产业、数字服务、数字治理相关的“软件+资源+服务”的服务模式,服务农户、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最终实现八大治理模式的乡村振兴的产业生态,以资各地数字乡村建设参考借鉴
为了探讨黄帚橐吾植株对复配除草剂的生理响应机制,以盆栽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为研究对象,以复配除草剂“清橐1号”为供试农药进行防除,通过测定黄帚橐吾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丙二醛(MDA)、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等生理指标,分析了施药后黄帚橐吾在时间尺度上的生理特性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随着施药时间的推移,黄帚橐吾根系活力显著降低(P<0.05),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与CK相比逐渐降低,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增加
文章基于ECMWF模式和GRAPES-GFS模式细网格资料,通过双线性插值,对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青海黄南地区四个国家站实况资料进行检验,并且通过固定偏差订正方法进行订正与对比,找出最优预报效果,结果表明:(1)通过对比检验EC与GFS模式,GFS模式低于EC模式准确率6%~18%,EC模式对于预报各个站的气温明显优于GFS模式.(2)通过固定偏差订正(平均偏差)后,EC模式四站准确率分别为66%、62%、68%、62%,尖扎、同仁站订正后准确率增加了40%左右,泽库站保持不变,河南站降低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RA5(0.25°×0.25°)再分析资料、FY-2G TBB和雷达资料,对2020年7月8日16:00~19:00(简称“7·8”)和8月24日13:00~16:00(简称“8·24”)青海东部两次强对流过程中的温度平流、假相当位温垂直分布和动力场特征以及强对流特征参数、地面中尺度系统、中尺度云团特征、雷达回波强度等环境场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大尺度环流背景、热力和动力条件以及中尺度系统特征等方面给出了两次强对流天气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揭示了青海东部强对流天气中小尺度系统的演变
2020年5月22日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一次极端强降水天气,最大滑动小时雨量201.8 mm,3 h雨量达到351 mm.为探讨此次极端强降水的关键预报因子及可预报性,对热带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CMA-TRAMS(EPS))降水预报产品进行检验评估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与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集合预报系统(ECMWF-EPS)相比,CMA-TRAMS(EPS)的好成员对本次过程降水强度及位置的预报结果与实况更接近,但对极端性预报仍有欠缺.好成员的预报能力来自于对低涡和(超)低空急流的演变特征以及两者强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