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变形参数的锰黄铜高温本构模型构建及变形激活能演化

来源 :材料热处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实验机对挤压态HMn64-8-5-1.5锰黄铜合金在不同变形温度(873~1073 K)及应变速率(0.01~10s-1)条件下进行等温热压缩实验,获得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基于实验数据构建考虑应变补偿的Arrhenius模型并检验其预测精度,结果表明由于该模型未考虑变形条件对材料参数的影响,导致了预测精度不高.因此,提出一种考虑变形条件对材料参数影响的修正型本构模型,经验证,所建立修正的Arrhenius本构模型能很好地预测HMn64-8-5-1.5合金的高温流变应力.此外,基于修正模型可获得不同变形条件下合金的变形激活能,其受到应变、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的影响.
其他文献
采用中频感应熔炼炉制备了 4种不同Sn含量的Cu-3Ni-0.75Si-0.1Mg-xSn合金,研究了 Sn添加对Cu-3Ni-0.75Si-0.1Mg合金高温抗软化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Sn元素的添加
采用扫描电镜(SEM)、洛氏硬度计、电子拉伸试验机和夏比冲击摆锤等分析了 4Cr5MoSiV1Ti钢经Q-P-T(淬火+碳分配+回火)热处理后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当碳配分温度为400℃和碳配
通过二次开发将晶体塑性滑移模型嵌入ABAQUS商业软件,对TC21钛合金筒形件旋压织构演变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旋压工艺参数对合金筒形件旋压织构组分和织构强度的影响.
采用预渗氮+淬回火(N+Q)及碳氮共渗+淬回火(C+Q)两种化学热处理对GCr15钢进行表面强化,并与淬回火的GCr15钢进行对比.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等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拉伸试验等研究了一种TRIP型双相钢经不同退火工艺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形貌特征及力学性能,并分析了其强塑性机制.结果表明:实验钢的微观
提出了一种含可重构运动副的2-SPR/(U+UPR)P(vA)冗余并联机构,可应用于并联操作度,并应用修正的Kutzbach-Grübler公式对机构的自由度进行了验证;其次,应用闭环矢量法求解机构的两组运动学逆解并验证、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研究建立机构在R相下的正解模型并验证;最后,联合使用SolidWorks和Matlab软件求解了机构在R相下的可达工作空间和U相下的平动工作空间。研究结果为该机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采用原位电阻法,并结合硬度测量、微观组织分析技术对SDCM1新型热作模具钢从室温至590℃回火过程中的碳原子扩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80℃至125℃回火时,试验钢的电阻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极低温度、超高压强条件下纳米多晶镍的塑性变形行为;利用共近邻分析(Common neighbor analysis,CNA)表征了纳米多晶镍的微观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过程;
采用光学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显微硬度计等研究了喷砂预处理对20CrMnMo钢气体渗碳效率及渗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气体渗碳工艺条件下,喷砂预处理对20CrMnMo钢气
采用粉末包埋法对G115和T92钢表面进行低温渗铝,测试了两者渗铝前后在高温水蒸汽环境下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在660℃水蒸汽环境下,G115钢的抗氧化性能优于T92钢;G115与T92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