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全民健身”的逐步推进,啦啦操作为充满朝气和活力的运动项目,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教育界的重视。本文将分析当前啦啦操的发展状况,并对啦啦操训练内容体系的构建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啦啦操;发展现状;训练内容;体系构建
啦啦操是一种兼具美感、技巧、力量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正不断扩大。啦啦操项目传入我国以后,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并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但由于起步晚,在训练内容以及训练理论上还不够丰富,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训练内容体系,制约了啦啦操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重新构建训练内容体系,完善啦啦操训练内容,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我国啦啦操发展现状
1. 运动员
由于我国啦啦操运动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因此专业啦啦操运动员数量较少,大多数是由健美操、体操、舞蹈等其他项目转型发展的。尽管其他项目和啦啦操项目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就项目本身而言还是具有较大的差别,因而这种“半路出家”的啦啦操运动员,其很多动作和习惯已经定型,在啦啦操上的发展空间不大。同时,啦啦操运动员缺乏专业和系统的训练,很多队伍也是临时组建,从专业性、配合默契度上都不够理想。
2. 教练员
啦啦操教练员学历大多为本科及以上,另外也有一些为大专学历,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练员对于啦啦操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但是,大部分教练员由其他运动项目转型而来,尽管接受过培训,但是教学不具备系统性,特别是临场指挥经验不足,对于啦啦操运动规则的运用不够熟练。
3. 裁判员
裁判员同样也是啦啦操运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裁判员必须在比赛中做到判罚准确、执法公正,保证啦啦操良性推广。现阶段,由于啦啦操在我国普及时间不长,裁判员大多为高校体育教师,缺乏稳定的专业性裁判队伍。
二、构建啦啦操训练内容体系
1. 构建训练内容体系的科学依据
啦啦操训练内容体系的构建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学训练水平,为运动员创造一个健康科学的训练环境和积极有效的训练模式。第一,依据国家体育训练相关方案标准进行啦啦队训练内容体系的构建,设定啦啦操的训练目标、训练方式、训练层次等,特别要注意与时俱进,向国外优秀的啦啦操训练专家学习,和国际啦啦操训练内容体系接轨。第二,全方位提高啦啦操训练人才水平,加强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人才是提升啦啦操整体水平的关键,要将人才的培养作为啦啦操训练内容体系构建的根本目的。第三,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提高啦啦操运动的趣味性和普及性。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作为啦啦操训练内容设计的一项参考依据,提高学生对啦啦操运动的积极性。在啦啦操整体项目训练内容大纲规划下,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地区有差异性地实施啦啦操训练。
2. 创新优化训练内容体系
啦啦操项目的训练內容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育部分和训练部分,要在具体的训练环境背景下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合理分配理论教育和训练的比例。在啦啦操理论教育过程中,教练员要让运动员完全掌握啦啦操的专业术语、安全规范、音乐动作配合、组织和裁判等内容。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以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基本功为训练依据,听取运动专家、体育教师、学生各方面的建议,对训练的内容进行综合评估。当然,对于啦啦操项目来说,临场表现力是评判的关键性指标,而临场表现一方面取决于运动员日常的训练成果,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他们参加比赛的经验,因此,啦啦操训练不能仅关注日常的训练,也要多安排比赛,使运动员在竞赛中学习啦啦操技巧和规则,以及裁判员的评分标准,从而提高啦啦操的技巧和整体配合的默契度。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啦啦操的不断推广,该运动项目正日益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其现状和未来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啦啦操训练内容体系的构建要从我国啦啦操的发展现状出发,以专业性、科学性、系统性为原则,全面提高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综合水平,有效地促进啦啦操项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洪启焕.浅谈我国高校啦啦操发展现状及训练内容体系的构建[J].现代交际,2014(4):129.
[2]邓津.舞蹈啦啦操运动队训练内容体系构建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1):92-93.
[3]张硕.首都体育学院舞蹈啦啦操运动项目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4.
[4]贺娇茹.湖北省中学啦啦操运动队发展现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李霖(1983 — ),女,汉族,河南开封人,硕士,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关键词:啦啦操;发展现状;训练内容;体系构建
啦啦操是一种兼具美感、技巧、力量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正不断扩大。啦啦操项目传入我国以后,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并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但由于起步晚,在训练内容以及训练理论上还不够丰富,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训练内容体系,制约了啦啦操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重新构建训练内容体系,完善啦啦操训练内容,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我国啦啦操发展现状
1. 运动员
由于我国啦啦操运动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因此专业啦啦操运动员数量较少,大多数是由健美操、体操、舞蹈等其他项目转型发展的。尽管其他项目和啦啦操项目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就项目本身而言还是具有较大的差别,因而这种“半路出家”的啦啦操运动员,其很多动作和习惯已经定型,在啦啦操上的发展空间不大。同时,啦啦操运动员缺乏专业和系统的训练,很多队伍也是临时组建,从专业性、配合默契度上都不够理想。
2. 教练员
啦啦操教练员学历大多为本科及以上,另外也有一些为大专学历,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练员对于啦啦操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但是,大部分教练员由其他运动项目转型而来,尽管接受过培训,但是教学不具备系统性,特别是临场指挥经验不足,对于啦啦操运动规则的运用不够熟练。
3. 裁判员
裁判员同样也是啦啦操运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裁判员必须在比赛中做到判罚准确、执法公正,保证啦啦操良性推广。现阶段,由于啦啦操在我国普及时间不长,裁判员大多为高校体育教师,缺乏稳定的专业性裁判队伍。
二、构建啦啦操训练内容体系
1. 构建训练内容体系的科学依据
啦啦操训练内容体系的构建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学训练水平,为运动员创造一个健康科学的训练环境和积极有效的训练模式。第一,依据国家体育训练相关方案标准进行啦啦队训练内容体系的构建,设定啦啦操的训练目标、训练方式、训练层次等,特别要注意与时俱进,向国外优秀的啦啦操训练专家学习,和国际啦啦操训练内容体系接轨。第二,全方位提高啦啦操训练人才水平,加强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人才是提升啦啦操整体水平的关键,要将人才的培养作为啦啦操训练内容体系构建的根本目的。第三,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提高啦啦操运动的趣味性和普及性。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作为啦啦操训练内容设计的一项参考依据,提高学生对啦啦操运动的积极性。在啦啦操整体项目训练内容大纲规划下,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地区有差异性地实施啦啦操训练。
2. 创新优化训练内容体系
啦啦操项目的训练內容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育部分和训练部分,要在具体的训练环境背景下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合理分配理论教育和训练的比例。在啦啦操理论教育过程中,教练员要让运动员完全掌握啦啦操的专业术语、安全规范、音乐动作配合、组织和裁判等内容。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以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基本功为训练依据,听取运动专家、体育教师、学生各方面的建议,对训练的内容进行综合评估。当然,对于啦啦操项目来说,临场表现力是评判的关键性指标,而临场表现一方面取决于运动员日常的训练成果,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他们参加比赛的经验,因此,啦啦操训练不能仅关注日常的训练,也要多安排比赛,使运动员在竞赛中学习啦啦操技巧和规则,以及裁判员的评分标准,从而提高啦啦操的技巧和整体配合的默契度。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啦啦操的不断推广,该运动项目正日益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其现状和未来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啦啦操训练内容体系的构建要从我国啦啦操的发展现状出发,以专业性、科学性、系统性为原则,全面提高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综合水平,有效地促进啦啦操项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洪启焕.浅谈我国高校啦啦操发展现状及训练内容体系的构建[J].现代交际,2014(4):129.
[2]邓津.舞蹈啦啦操运动队训练内容体系构建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1):92-93.
[3]张硕.首都体育学院舞蹈啦啦操运动项目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4.
[4]贺娇茹.湖北省中学啦啦操运动队发展现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李霖(1983 — ),女,汉族,河南开封人,硕士,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