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他们的信息素质决定了他们在农村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本文对我国农民当前的信息素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农民信息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农民 信息素质 信息意识 素质教育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中国农村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中国零点调查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七成以上农村居民对自己现在的整体生活状况感到满意。
但不容忽视的是,同样,作为农民,沿海地区农民的经济状况要远远高于内地的农民,经济发达地区农民的经济状况要远远高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即使在同一地区,头脑灵活的农民的经济状况也要远远高于因循守旧的农民,抛开物质条件和地理及政策因素,农民自身的信息素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关键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而农民信息意识淡漠和信息能力的低下又成为阻碍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
一、我国农民信息意识的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我国农民对信息的捕捉、甄别、选择、应用态度和能力已经明显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信息闭塞,种啥养啥“一抹黑”。在我国农村,相当数量的农民的农事活动还是基于传统的耕作方式、按照世代口口相传的农谚进行的,对信息的价值停留在原始的认识上。就农民选择市场信息而言,一些农民或对市场信息熟视无睹、置之不理,或对信息不加分析、对比和选择,对信息的采纳片面而盲目。结果造成农业产品结构单一,大路货、粗产品多,效益低下。他们也十分渴望致富,但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究竟种什么有销路,养什么能挣钱,手足无措,耳目不灵。
“大帮哄”“一窝蜂”式的粗放经营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致命问题,这一问题同样源于农民对信息的时效性认识不足,只要一个村甚至一个乡、一个县有一个农民这年种植或养殖什么发了财,全村、全乡甚至全县来年全搞这项产业,结果造成肉蛋卖不上饲料钱,瓜果卖不上运输费的现象屡有发生。
信息反馈意识的薄弱是我国农民信息意识中存在的又一个问题,很多农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造成其经济损失的信息畏之如虎,避犹不及,结果是再次与机遇失之交臂。
二、提高农民信息意识的措施
没有浓厚的信息意识,农村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提高农民信息意识的首要任务是改变信息价值观。农民的信息意识源于其信息价值观。人们的信息价值观是可以通过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和树立起来的。
建立“科技信息示范户”,通过示范户的现身说法对农民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是改变信息价值观的一个有效方法。
健全农村信息网络,疏通农村信息传递渠道,办好信息刊物,使信息致富的生动案例成为农民信息素质教育的活教材。有条件的乡村要把网络接入农民家中,把广播电视办成农民信息素质教育的开放课堂。
农民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不能脱离实际,搞“假大空”,要把与他们的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信息以具体形象的例子传授给他们,这些信息包括:市场信息、技术信息、资金信息、政策信息、法律信息、经验信息等。特别是农业科技知识信息教育。这是农民信息教育最基本的方面,它包括粮、油、棉、畜、果等优良品种知识介绍、农作物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农业机械的使用与维修技术,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及畜禽养殖技术、畜禽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等等。农业市场信息教育也是农民信息素质教育的核心。农业市场信息是指流通领域中影响农业生产的各种因素方面的信息。主要是农业生产资料供求信息以及农副产品供求信息。此外,政策信息和气象信息也要充斥于农民的信息氛围当中去,在农村营造出一个人人捕捉信息、应用信息的大环境来。
农民信息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农村教育的普及,我国还有二亿多的文盲,一些南方偏远地区的农民还听不懂普通话,这就谈不上实现农民的信息素质教育。所以,对于我国农村来说,扫盲和九年义务教育是必须要坚持的。坚决杜绝农村子女不上学和中途辍学现象。同时,还要利用农民夜校、职业中学等阵地举办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培训班,针对农民对本地农业中最需要的技术进行短期培训,运用通俗理论和实例使农民明晓市场经济规律和信息的重要性。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工具,着重讲授农业信息,传播农业信息,通过与普通中学教育相结合,提高下一代农民素质,使他们懂技术、懂管理、懂经营、懂行情。
村干部是农村商品生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提高一个村干部的信息素质就会带动一大面。任命大学生当“村官”是普及农村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个良好开端。应该把农村信息素质水平作为考核大学生“村官”的一个重要尺度。
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冲破传统的、落后的思维樊篱,大胆走出去,开展市场调研,接受专家指点,寻找技术联姻,不断提高搜集、鉴别和应用农业信息的能力和水平。依法打击传递假信息的不法分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措施净化农业信息的传递渠道,保证信息的应用质量。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抓好农业信息的进村入户工作。建立强有力的信息搜集处理网络系统,安排专门力量,广泛搜集国内外的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实用技术信息和专业信息,精心研究筛选,分类登记、储存,设立权威性的政府农业信息库。
农民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农民的生存状态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释怀的问题,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搞活农村市场经济是改变中国农民生存状态的最有效的途径,在这方面,作为信息工作者和农村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为之努力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剑,路剑,刘伟.《提高我国农民信息素质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10).
[2]安玉荣.《农民信息需求与农业院校图书馆》[J]. 安徽农业科学,2006,(11).
[3]许建红,黄国勤.《提高农民信息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业网络信息,2006,(8).
[4]路剑.《农户信息化的微观分析》[J]. 农村经济,2005,(1)。
[5]卢秀茹,王健,高贺梅.《提高我国农民信息素质教育水平的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4,(12).
(作者单位:黑龙江佳木斯大学;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
[关键词]农民 信息素质 信息意识 素质教育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中国农村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中国零点调查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七成以上农村居民对自己现在的整体生活状况感到满意。
但不容忽视的是,同样,作为农民,沿海地区农民的经济状况要远远高于内地的农民,经济发达地区农民的经济状况要远远高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即使在同一地区,头脑灵活的农民的经济状况也要远远高于因循守旧的农民,抛开物质条件和地理及政策因素,农民自身的信息素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关键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而农民信息意识淡漠和信息能力的低下又成为阻碍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
一、我国农民信息意识的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我国农民对信息的捕捉、甄别、选择、应用态度和能力已经明显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信息闭塞,种啥养啥“一抹黑”。在我国农村,相当数量的农民的农事活动还是基于传统的耕作方式、按照世代口口相传的农谚进行的,对信息的价值停留在原始的认识上。就农民选择市场信息而言,一些农民或对市场信息熟视无睹、置之不理,或对信息不加分析、对比和选择,对信息的采纳片面而盲目。结果造成农业产品结构单一,大路货、粗产品多,效益低下。他们也十分渴望致富,但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究竟种什么有销路,养什么能挣钱,手足无措,耳目不灵。
“大帮哄”“一窝蜂”式的粗放经营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致命问题,这一问题同样源于农民对信息的时效性认识不足,只要一个村甚至一个乡、一个县有一个农民这年种植或养殖什么发了财,全村、全乡甚至全县来年全搞这项产业,结果造成肉蛋卖不上饲料钱,瓜果卖不上运输费的现象屡有发生。
信息反馈意识的薄弱是我国农民信息意识中存在的又一个问题,很多农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造成其经济损失的信息畏之如虎,避犹不及,结果是再次与机遇失之交臂。
二、提高农民信息意识的措施
没有浓厚的信息意识,农村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提高农民信息意识的首要任务是改变信息价值观。农民的信息意识源于其信息价值观。人们的信息价值观是可以通过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和树立起来的。
建立“科技信息示范户”,通过示范户的现身说法对农民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是改变信息价值观的一个有效方法。
健全农村信息网络,疏通农村信息传递渠道,办好信息刊物,使信息致富的生动案例成为农民信息素质教育的活教材。有条件的乡村要把网络接入农民家中,把广播电视办成农民信息素质教育的开放课堂。
农民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不能脱离实际,搞“假大空”,要把与他们的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信息以具体形象的例子传授给他们,这些信息包括:市场信息、技术信息、资金信息、政策信息、法律信息、经验信息等。特别是农业科技知识信息教育。这是农民信息教育最基本的方面,它包括粮、油、棉、畜、果等优良品种知识介绍、农作物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农业机械的使用与维修技术,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及畜禽养殖技术、畜禽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等等。农业市场信息教育也是农民信息素质教育的核心。农业市场信息是指流通领域中影响农业生产的各种因素方面的信息。主要是农业生产资料供求信息以及农副产品供求信息。此外,政策信息和气象信息也要充斥于农民的信息氛围当中去,在农村营造出一个人人捕捉信息、应用信息的大环境来。
农民信息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农村教育的普及,我国还有二亿多的文盲,一些南方偏远地区的农民还听不懂普通话,这就谈不上实现农民的信息素质教育。所以,对于我国农村来说,扫盲和九年义务教育是必须要坚持的。坚决杜绝农村子女不上学和中途辍学现象。同时,还要利用农民夜校、职业中学等阵地举办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培训班,针对农民对本地农业中最需要的技术进行短期培训,运用通俗理论和实例使农民明晓市场经济规律和信息的重要性。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工具,着重讲授农业信息,传播农业信息,通过与普通中学教育相结合,提高下一代农民素质,使他们懂技术、懂管理、懂经营、懂行情。
村干部是农村商品生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提高一个村干部的信息素质就会带动一大面。任命大学生当“村官”是普及农村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个良好开端。应该把农村信息素质水平作为考核大学生“村官”的一个重要尺度。
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冲破传统的、落后的思维樊篱,大胆走出去,开展市场调研,接受专家指点,寻找技术联姻,不断提高搜集、鉴别和应用农业信息的能力和水平。依法打击传递假信息的不法分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措施净化农业信息的传递渠道,保证信息的应用质量。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抓好农业信息的进村入户工作。建立强有力的信息搜集处理网络系统,安排专门力量,广泛搜集国内外的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实用技术信息和专业信息,精心研究筛选,分类登记、储存,设立权威性的政府农业信息库。
农民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农民的生存状态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释怀的问题,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搞活农村市场经济是改变中国农民生存状态的最有效的途径,在这方面,作为信息工作者和农村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为之努力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剑,路剑,刘伟.《提高我国农民信息素质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10).
[2]安玉荣.《农民信息需求与农业院校图书馆》[J]. 安徽农业科学,2006,(11).
[3]许建红,黄国勤.《提高农民信息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业网络信息,2006,(8).
[4]路剑.《农户信息化的微观分析》[J]. 农村经济,2005,(1)。
[5]卢秀茹,王健,高贺梅.《提高我国农民信息素质教育水平的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4,(12).
(作者单位:黑龙江佳木斯大学;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