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fnt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24日至25日,“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动员大会在四川召开。这意味着这项工程继今年5月公布选题后又有了新进展。虽然不是第一次进入大众视野,但近日这则新闻依旧引起美术界的热议。作为迄今为止国内最大规模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这次可谓是“大手笔,大制作”。首先,中央财政拨款1.5亿予以支持,无疑是激动人心的。其次,工程的目的相当高远,既要创作一批优秀美术作品,又要进行爱国主义和中华文化历史传统教育。再者,工期将历时5年,作品的征集标准也相当严格。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国内美术界史上最大的嘉年华。相信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兴奋,为了各种目的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服务于生活”一直是艺术创作遵循的一条准则,从这一意义出发,不难理解这次美术创作工程的良苦用心。一件美术作品,除了具备审美价值之外,往往因为所处时代而附着上一定的社会记录功能和宣传教育职责。大众最为熟悉的罗中立的《父亲》,画面上沧桑的面容激起了人们对于父辈、对于辛劳的追念和感慨,那一刻,社会教化和精神启迪成为这件作品成功的更重要因素。这次美术创作工程或许亦是寻求在宣传中华文明和历史传统上的突破和革新。毕竟,150幅反映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轨迹的美术作品,多少还是可以有点意义的。但笔者担心的是,正如很多国产电影大片屈服魔鬼定律一样:往往大制作、大手笔的结果却是出奇的荒唐和可笑,唯《无极》、《夜宴》等作品可鉴。耗资1.5亿的美术创作工程如何摆脱这个魔咒,笔者有三个疑惑不得不问。
  第一问,今日的150件美术作品真的能够展示这几千年流传延续下来的文明精髓么?这次美术创作工程的一个目的是向公众展示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从公布的150个选题看,河姆渡文化、仰韶彩陶文化、甲骨文……土尔扈特回归祖国、乾隆南巡,且不论作品完成的质量如何,单就历史语境论,是要今人如何去还原往日的烟云
  当下这个时代不可否认是浮躁喧嚣的,人们普遍处在一种无名的压抑和焦躁中,鲜有人能做到沉静不争,纵然不可否认美术界中有对国学和传统历史文化执深刻见地的学者,但绝大多数艺术家恐怕自己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认知水平都亟待提高,怎能让他们去承担起教育大众、展示文明史使命?近代史有据可循的较多,照猫画虎还能比划两下子,但我更担心美术作品对早期文明如何把握,不论从心境,还是做学问来说,试图通过这一工程去还原五千年文明的进程,去再现往昔的图景和意境,我认为是一厢情愿、异想天开。纵然有5年时间,现学历史可能来不及了,笔者推测,大多数作品恐怕会沦为粗制滥造的历史笑料。
  第二问,这次美术创作工程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创造一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优秀美术作品。要有普及教育功能容易,还要求作品在艺术层面成为上品,那就比较难了,尤其是官方主办,你懂的。众所周知,优秀作品的产生不仅需要艺术家具备深厚的艺术功底,更需要艺术家有自己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较为自由的创作思考、充沛的创作情感,然而这类官办的创作活动多半是应景式的,不给艺术家留有过多个人空间和发挥余地。无奈目前国内的艺术形势和文化特色让很多艺术家必须通过参与官方展览而获取想要的功名,为了争取到一张符合官方游戏规则的入场券,艺术家只能牺牲自我,在既定的框架内“命题作文”,诸多限制下的作品,顶多就是人民大会堂里的全景画之类的水准,遑论优秀?
  第三问,既然这次创作的两个主要目的都有令人费解之处,策划这次史无前例的美术界狂欢的人士难道看不到其中疏漏和许多不妥,为何还要执意去推进?在冠冕堂堂的目的之下,是否有更为真实的私心私利?官场的政绩工程和动辄要大手笔的心态恐使美术界也难逃其害。少数官员的“疏忽”让这个连路人甲或许都能看出几分端倪的拍脑门工程一路绿灯,个中细节,无从揣测。但不论是哪一个缘由,都是说不过去的,没有人愿意拿自己的税金供奉一群不称职的草包老爷。
  毫无悬念,“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不会受笔者三问的影响,它依旧会继续下去,并且5年后一定会有点成绩交差,毕竟1.5亿的财政拨款,不能让国家当冤大头。可不禁想问:这冤大头当的还少吗?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各地掀起了复古风,大打传统文化牌,于是各类文化工程,文化建设如火如荼。这里仿古遗址刚落成,那里又要开发文化名城,自然有了问国家要钱的理由,于是款项年年有,年年大手笔,可成果鲜有值得称道的。假文化早已四处泛滥,这下美术界也不甘寂寞,盯上这块肥肉。咱能不凑这热闹吗?咱能有点水准吗?中华文明是画在画布还是画在人民币上?
  真有这份传承文明的心,不如去关注文化遗产保护吧。且不说自近代以来流落海外的数不清的珍贵文物,就国内现存的屈指可数的古迹也时常惨遭毒手,那一砖一瓦不远比这工程更高贵?请别让文明真身从我们的指尖永久消失,而又大费周章的制造赝货来聊以慰藉。与其去制作一些劣质的假文明,不如拿1.5亿好好去拯救下那些正在消失的真遗迹,不如每年多策划几次大规模的文物保护展,不如学学我们的近邻日本是如何做的……民族的文化与文明延续,是在润物细无声般的悉心维护下自然普及的结果,而不是用朝夕工程制造出来的,绝不是。
其他文献
青年公益摄影师罗娴曾于2018年和2019年分别在长沙和深圳创作了两期以关爱农民工为主题的公益摄影艺术项目,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当时,罗娴和她的公益团队将“婚纱”作为媒
期刊
在我国北方地区大白菜种植面积约占全年蔬菜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由于大白菜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目前人们对适宜授粉季节的环境条件掌握不准,品种培育和良种繁育
一、概述 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原产南美洲、巴拉圭、巴西,为亚热带多年生菊科植物。甜菊的叶中含有6~18%的甜叶菊甙,一公斤干叶可提取糖甙60~180多克,其甜度为蔗糖的150~3
展览精选了2020年“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LOBA)获奖及优秀入围作品,并全面回顾了该奖项从1980年创办至今40年的悠久历史.该奖项创办于1980年,以庆祝第一台徕卡相机的
期刊
这两天网上有一个话题突然很火,“互联网巨头正在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讲的是阿里、腾讯、拼多多都在投资“社区电商”,也就是各种团购买菜的APP,通过团购发展客户,在上面可
期刊
土壤养分含量水平是土壤肥力重要标志之一,它对蔬菜的产量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土壤中N、P、K养分的有效含量与蔬菜产量的关系,拟定土壤养分的丰缺指际,将有助于对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