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科学探究学习的新途径

来源 :教育·综合视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bertl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互联网时代,小学课堂中引入“互联网 ”种植科学探究学习平台,来帮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并针对种植方面的科学内容展开灵活的探究学习。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交互呈现学习的主要内容,还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网络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引入“互联网 ”的必要性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倡导“在小学阶段提供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探究学习机会”。生物与环境这一模块进行的自主探究学习,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突出的科学核心素养是让学生把探究活动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强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给予解决。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就要多样化,不能仅局限于校园,还应该包含互联网这个大环境。
  科学探究能力是科学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其过程包括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探究技术的交流、探究结果的获得和评价这些方面。实际上,学生在进行植物探究活动时,容易出现在以下几个问题:①科学探究的活动形式与范围受时间、空间的制约;②整个科学探究过程注重结果体验,而不注重过程体验;③科学探究的评价体系单一、学生探究能力持续性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容易导致学生探究能力的弱化,与培育科学素养的理论相悖。同时,许多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探究活动模式较为传统,在课堂上注重书本植物知识的讲授,内容较为机械单一;在种植基地,有些教师更注重如何指导学生种植,如何浇水、施肥,而没有认真挖掘种子发芽、根茎叶、土壤的价值等系列的科学探究信息;即使有学生有疑问、想寻求方法解决,某些教师也只是口头一对一的回答,没有把问题作为一个探究手段来引导其他学生思考和学习。这就与自主探究学习的理念背道而驰,让很多有价值的探究学习束之高阁。
  由此可见,当下有限的探究环境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师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怎样的探究环境这个问题则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我们所面临的可能并非对各种传统教学环节的大大小小的修补,而是如何从外部去审视、破解、颠覆和重塑传统的种植教学的自主探究模式,使其与“互联网 ”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既可以让学生在某一个具体的环节得到体验,又不局限于时间、空间、地域、语言的限制,还能够加强探究过程的情感体验,实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最优化。
  “互联网 种植探究平台”的应用
  “互联网 ”种植科学探究学习平台(以下简称为“互联网 种植探究平台”),它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相结合的,开发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的、针对种植方面的科学探究学习平台。其中,它不仅能够提供各类有效资源,而且能够提供给学生探究过程以及成果展示的空间和情感的交流表达,还能够实现互联网与传统教育的融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重构教育教学环境,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与传统教育教学平台相比,“互联网 ”科学探究学习平台,更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如图所示)
  学习探究的应用模型
  自主探究学习能够“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探究首先要学生有自主自发的求知欲,这种求知欲并非单单来自传统的课堂,它也往往会出现在课堂以外的地方,如家庭小种植区、菜地、野外等。通过“互联网 种植探究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提问,跟其他同学互动,甚至可以一起寻求解决方案;而教师也可以通过项目学习、制订奖励机制等方法来激励学生。这样可以很好地弥补课堂的不足,让学生自主起来。具体操作如下:
  移动终端的使用,让自主探究不受时空限制 随着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软硬件的不断完善,为师生和家长提供了拍照、录音、录像、观看(文本、视频、音频)、浏览、查询等功能,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并且可以与其他用户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分享等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比如手机短信、微信、电子邮箱等,发布精编的科学探究知识内容,给学生发布任务、课外知识等内容,从而大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体系。
  成立微信公众号,享受自主探究过程体验 微信公众号可以合理地分化模块,推送相应的学习内容。例如,通过收集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提出的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放在“问题悬赏”模块里面,学生可以自主留言回答;对于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动员全体学生针对该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进行探究过程的展示,放在模块“小小农科专家”里面。探究形式的多样化,如“小论文”“小视频”“图文结合”等,对于学生更具有吸引力。
  生成二维码,让自主探究赛出“精彩” 每月定期推出“农科知识竞赛”活动,学生扫扫二维码即可参与并进行签到。然后,每月按照相关规则和要求,选出一定名额的学生授予“优秀奖”进行表彰,从而扩大活动范围及影响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积累知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则可以在每期知识竞赛结束后,通过后台管理和数据反馈来进行分析、总结,找到学生平时学习时候的薄弱点,并进行针对性教学;还可以对竞赛知识进行修改,完善活动设计,让活动生态循环。
  运用爱心微店,共享自主探究的成果 种植园的成果是所有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如何才能让蔬菜、瓜果最大限度地展现它的劳动、探究价值呢?我们可以运用微店进行爱心售卖。微店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下,我国第一个实现所有网民“手机开店”的零成本创业项目。开通微营销,可以让广大家长和教师参与其中的预购、预售和现卖,所有义卖的款项进行捐赠。这样的爱心售卖,不仅可以让家长、学生共同享受到新鲜美味的蔬菜瓜果,还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体验到辛苦付出的快乐。家长可以留言互动、给出评价,更能进一步地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种植探究,学习更加有热情。
  学习评价的应用模型
  一是动态排行榜,实现学习结果考察。参与的学生,每月均进行一次积分排名,从而营造出浓厚的创先争优的学习氛围;同时,研究制订合理的积分兑换制度,鼓励学生通过每日竞答、参与活动、参加学习、爱心营销等多种途径获得积分,强化自主探究在互联网上的吸引力。
  二是线上互动交流,关注学习过程体验。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随时对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成果等进行交流评价,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生成知识,进而扩展探索区域,充实知识体系。
  三是网上问卷调查,及时掌握学习情况。每次项目学习后,可以在互联网上通过调查问卷,对学生、家长、教师群体进行调查,这样对于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将会更加及时、针对性更强;还可以联系家长,让家长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让教师保持跟家长的联系,互利互惠。
  结束语
  科學教学鼓励学生能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通过探究,学生可以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探究的本领。笔者认为: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都要通过行为表达,由于行为的表达需要一个平台,而“互联网 ”种植探究正是这样的一个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表达内心需求的平台。这种平台能够激发学生进行真正的动手实践,学生只有通过手脑并用,才能获得知识的共享和情感的共鸣,相互促进,相互激发,从而使探究变得真正的科学、规范。
  【本文系广东省珠海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小学“互联网 ”种植科学探究学习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KTG9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
  [2]田治国,杨艳.“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3):
  43-45.
  [3]陈一明.“互联网 ”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3):228-232.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广昌小学)
其他文献
该文阐述了图书馆在成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图书馆是成人业余自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好帮手",并由此提出对图书馆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
以UT52型数字多用表电容测量功能检定为例,介绍了利用鼠标滑轮上、下滑动,计算机通过RS323接口,实现对5500A输出快速调节的控制方法,此方法非常实用,对使用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本文主要介绍了第4类安全中安全门在SMATIC专家通信系统中的必须的硬件构成,以及对所具有的自动化控制功能,安装和布线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新教育应该是“爱的教育”,而不是“分数的教育”。我们应该从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角度去看待我们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成长的个体,而不是流水线上的模具。忽略学生的品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学校应该凝聚或传承什么样的文化?校本课程创新与研修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