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道家思想与中国绘画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548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影响中国人思维观的道家哲学,并分析了中国先秦两汉至明清时道学思想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以至道家哲学在当今艺术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老子;庄子;道家;中国画;艺术
  中国文化源渊流长,与北非的埃及,中南亚的印度和西亚的古巴比伦共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但由于种种原因。埃及,印度和巴比伦的古文化没有传承下来,唯独中国文化一脉相承,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保存,也使得影响中国政治,历史和文化的二元思想体系在岁月的变迁中更加的稳固和成熟。纵观中国历史,政治掌握在文人的手中,由于文人多受的是儒、道思想的薰陶,绘画作为统治者服务的工具也必然脱离不了这些思想的影响、并在艺术家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其独特的艺术内容,在绘画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延续至今。
  1 道学思想的形成与完善
  道家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界与宇宙间的统一,宏观描述宇宙的发展规律,传说远古时,洛水出“洛书”黄河出“河图”伏兮造“八卦”,到夏、商、周时有专门观测宇宙星空的司官,虽带有一定的神迷色彩,但应该是中国道学观的雏形和萌芽。
  春秋时期老子的出现使得中国道学思想得以形成和完善,著《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对中国艺术思想影响至深,老子奠定了中国道学的基础,提出了“道、象、有、无、虚、实、味、妙、去鉴、自然”等一系列的哲学理论观点,老子的哲学核心是“道”、“道”具有自身的属性、是先秦时期具有人格化意味的“天”的观念的理论化。
  老子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道”的属性、特点和本质、其《道德经》第一篇中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下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徼,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首先“道”是万物之始是世界的本源,规定了老子“以一为本”的哲学思想。
  庄子在老子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成熟了道家思想体系,《庄子》一书分内、外、杂三编共52篇,真伪莫辨,老子的著述言简意赅。庄子则瑰丽多变,以“寓言十九”著称、《庄子》中很多故事成为文化艺术的精华,如“庖丁解牛”、“解衣磐剥”等。庄子生活的战国时期纵横排阖,使其更具有诗人的气质。庄子的思想较老子的思想更具辩证性,其“相忘”和“游刃有余”的观点更加完善了老子的思想,发展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更加极端地逃往与儒家积极“入世”相对立的消极“出世”的一面,塑造的是自在消遥,任性自然,放浪形骸,无拘无束,率性直捷的人格态度,是浪漫的与儒家不同的另一种追求。
  2 道学思想对中国绘画历史发展的影响
  2.1 先秦两汉时期
  这时期老庄哲学思想出现的同时也奠定了其对绘画的审美思想的基础,其“玄素”“质、朴”观,“道法自然”“解衣磐剥”等哲学论段更具有一定的审美意味,他们那种洒脱自然追求内在精神世界的自由和奔放对以后历代画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可见在两汉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中,汉画像石,画像砖艺术手法,大胆幻想,大胆取舍,无拘无束自由浑朴而活泼奔放、充满素朴、简专的情韵。
  2.2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战乱的时期,阶级和民族矛盾尖锐,政权分裂战争频繁不断,对于功名和利禄在这一时期如水中之月,朝政叠换频繁,仕途的长稳几乎不可能实现也不在自己掌握之中。大多数的文人远离喧嚣繁华的都市寄情于山川野林中间,守求一种道家“无为、出世”的自然生活,正因为如此使得山水画艺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3 隋唐时期
  隋唐结束了中国三百多年的分裂混乱局面,经济发达,社会富庶、唐代是一个李姓的王朝,唐太宗将老子尊为自己的先祖,老子地位的提升也使得道学哲学得以提升,老庄哲学的浪漫内容不仅影响了李白这一浪漫主义诗人,也使唐代的绘画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唐代画圣吴道子,具说他一日之间绘成嘉陵江三百余里的壁画、丈余大像可以从手臂开始也可以从足部开始,同样能够准确画出动人的形象,足见具“游刃有余”的熟练技巧和“解衣磐剥”的豪放气质。在展子虞的《游春图》中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树木直接以粉点染,整个画面扑拙而自然,则体现出了道家“质”与“朴”,“纯”与“真”的另一特点
  2.4 两宋时期
  两宋时期是中国文人画兴盛的时期,两宋是文人治大于武功的时期,社会政治,军事比唐代较弱,民族矛盾尖锐激烈,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艺术政策宽松,开始设立了专门的宫庭画、院绘画繁荣鼎盛。画家林立,同时士大夫的审美观点与院画、民间画出现了重大分歧,如果说画院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为统治者服务的话,则文人画更加体现了道家思想的超脱与奔放,多描绘痛快淋漓的野逸情趣将绘画变为个人理想的抒发与表现。
  2.5 元代
  到元代宫廷画院不复存在,由于元蒙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致使不少汉族士大丈在政治上难以施展抱负,处于失意境遇之中,往往隐逸山林或托名“道士”或以“处士”终生。将思想感情寄情于诗文书画,并往往以书画自鸣清高,这些归隐的文人画家成了创作的主要力量,同时这些落泊文人追求的是与世无争的道家生活,其画也多重视主观意趣和笔墨风格的表现。
  2.6 明清时期
  对于明清时期,表现在对“四僧”和“八怪”的影响上,“四僧”和“八怪”不如“四王”有着显达的声望,“四僧”指八大、石涛、髯残和弘仁四个和尚、他们多数具有较强的反清意识,于明亡之后出家为僧以示不服于清廷,这些“金枝玉叶老遗民”起伏跌客的身世使得他的内心无法平静,反映在画中,或抒写身世之感寄托亡国之痛或表现不为命运屈服的旺盛生命力。
  “八怪”名称紧最早出现在张庚的《画微录》中,也有人认为主要指乾隆期间一批画家云集扬州从事绘画艺术创作,在艺术风格上主张“出奇离怪”扬州人称古里八怪,他们提倡“纵笔姿意”“写我真性灵”在绘画中受“四僧”影响很大,并喜欢用一些象征性手法来自喻自比。其艺术作品的特点不难看出老庄思想的影子,当年庄子就善用寓言来表达自己的主张和观点,他们只不过换成了绘画的语言,其出奇洒脱的性情也是受道学思想的影响。
  3 道家思想与中国现代艺术
  现代中国艺术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前卫艺术的思潮冲激着中国的艺术市场,而世界的先锋艺术理念要在中华大地扎根就要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找到切合点,而道学思想在这场冲击中成为了活跃的热点,中国当代的艺术家们或许想从自己祖先身上找到某种元素,并用现代手段加以伸张,老庄这种超脱而又神秘的哲学理念强烈的吸引着他们,各种的行为艺术,装置艺术以其特殊的面貌出现或表达某种人性思辩又像是在揭示着宇宙中的某种永恒的规律。
  艺术家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将神秘的中国道学思想变的更加耐人思考、也需这种不用太明的说讲而让人用思维去辩明的无穷意义正是老子、庄子、作品出发的本意吧。
  4 结束语
  老庄的道学思想与孔孟的儒家思想是支撑中国千年文化的两根立柱,道与儒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对立与补充,在中国人的思想观中形影相吊,把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比为中国文化中的长子的话,那么老庄的道学思想就是幼子,一个接于父性是自强兼济,一个则是叛逆与自然俗如。历代的文人志士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境遇中选择各自不同的生活、思想、人格标准,无不以之为嚆矢。
  参考文献:
  [1] 曾繁森.中国美术史[M].四川美术出版社.
  [2] 贾涛.美学教程[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 中华传世名著精华丛书.老子[M].山西古籍出版社.
  [4] 中华传世名著精华丛书.庄子[M].山西古籍出版社.
  作者简介:李嘉(1979—),男,河南卫辉人,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包罗万象的地理概况,大千世界的文化景观,悠久历史的风雨洗礼,各地先民的不朽业绩,造就了中国大地上缤纷绚丽地域文化。各地依据自身特殊的文化传统将线条与色彩等视觉审美因素组
支气管哮喘发病与生物钟关系探讨常州市戚墅堰铁路医院夏琼生物钟学说是形容生物在各方面受方面时间的影响而发生节律变化的一门科学,包括年生物钟、月生物钟、日生物钟等。本
设计美学作为美学原理在设计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和表现,以人与设计、设计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为研究对象。随着时代发展,设计之美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美学界的极大兴趣。本文从人类的
“多元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本象,就如A.storr所言:“不同的文化会创造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也创造不同的音乐。各类型的音乐都是受文化支配的人为产物。”但在中国音乐教育领域中
中国画的生存与发展在于中国画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观。传承传统,不断创新,是中国画的发展之路。
“鷁鸟”彩绘是中国古代船舶,特别是福船、广船等中国传统木船首的重要装饰内容。本文从中国航海博物馆馆藏的福船出发,就古船彩绘从鸟图腾崇拜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中国古船船艏
侯孝贤说过,时间并没有那么多阴暗跟颓废,在整个变动的大时代里,生离死别变得那么天经地义不可选择,像河水涓涓而流。作为台湾新电影最重要的领军人物之一,侯孝贤在他的电影生涯中
摄影作为电视台节目制作重要技术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节目质量。在电视台摄影过程中,影响摄影质量高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为画面捕捉能力。作为摄影工作者在进行摄影拍摄过
"社会工作+心理服务"通过探索建立完善的协同发展模式,改变社区工作相对"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积极配合地融入角色。推动社会基层治理的完善发展。本文将从组织管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