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红宝书”开始

来源 :世界博览·中国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译/宁宵宵
  
  我的命运被一本书完全改变,那就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红宝书”!
  
  战地记者、作家、出版人、俄罗斯问题专家、“中国通”,对一般人来说,能同时具备这些经历和头衔简直是天方夜谭。不过,佳杰思是个另类。他在中国生活十年,曾出任古纳亚尔集团中国区CEO、德国《明星》周刊驻亚洲首席记者。这位自称“愤青”的德国人直言:“我的命运被一本书完全改变,那就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红宝书’!”
  在我的朋友、《世界博览》编辑宁宵宵的帮助下,我们约到了在汉堡和北京两地来去匆匆的佳杰思。他蜗居在“国门”三元桥附近的一家商务酒店里,一上午塞满了4—5个采访。虽然很累,但他还是欣然接受了我们的拜访。
  
  从黑森林通往世界的革命之路
  
  佳杰思的故乡弗莱堡以黑森林闻名于世,而他的德文自传就叫做《从黑森林通往世界的革命之路》。这条路的起点竟然是他家的书房。“我1960年出生在瑞士巴塞尔,此后一直在西德生活。12岁时,我无意间在父亲的书架上发现了一本德文版的《毛主席语录》,西方人习惯称之为‘毛圣经’。相对于同龄人来说,我的政治立场是相当‘左’的,同学们都叫我‘红耗子’。我常常揣着这本书走到森林深处,谁知从此一路向东,越走越远。”
  在亲友和同学的眼里,佳杰思逐渐成了一位桀骜不驯的愤青。16岁时,他便加入了德国共产党。18岁那年,一向表现积极的他被组织请去谈话,就此改变了一生的轨迹。“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的场景,一位德国共产党的领导极为严肃和神秘地说:‘以下的谈话你不能对任何人说起,包括你的父母。我们认为你的觉悟很高,也有志于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所以决定派你去民主德国深造。’于是,我回家收拾了一下,没有向父母告别就走了。要知道就当时的局势而言,一个西德人敢去东德生活,好比是一个美国人前往基地组织接受培训。”
  他所在的学校藏身于柏林附近的一座森林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左派”青年们云集于此,佳杰思接触到了来自苏联、东欧、越南、蒙古’非洲的同学们,他非常遗憾:“当时好像没有中国同学。”在东德所见到的一切带给佳杰思和他的同伴们巨大的文化震荡。“举个例子,当时西德的媒体正在迅速成长,人们可以在电视节目里针对一些敏感话题展开论战,而东德的电视媒体仅仅是宣传工具。新闻里只是哪个领导人亲切会见了谁,革命形势一片大好,跟实际生活都没有关系。而且在东德,领导人的地位跟一般人不同。领导人有很好的车、有专门的餐厅,这一点也让我失望。”很快,这些思想活跃的青年人的信心和热情逐渐消退。他意识到:自己头脑中的社会主义太浪漫、过于理想化,而现实往往不是这样。
  当他重返西德时,已经是一个“职业革命者”,在身兼德共下属的青年杂志Elan记者和党干部两职的岁月里,他去过前苏联、中国、古巴、越南、尼加拉瓜和其他一些国家。
  
  我要见证历史
  
  上世纪80年代末,他因为参与德共内部的改革而受到党内强硬派的攻击和排挤,佳杰思与德国共产党分道扬镳。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起了新变化,这一切让嗅觉灵敏的佳杰思决定辞职,以德国电视二台前方记者的身份前往莫斯科,亲身体验那里发生的巨大变化。
  他所主持的《惊爆》栏目一直收视率很高,佳杰思曾专访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还曾经作为战地记者前往车臣和前南斯拉夫前线。但是最令他感兴趣的还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人们的观念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发生着改变。他在中文自传《我的愤青岁月》里用旁观者的视角回忆对莫斯科的思考;
  “一夜之间,一切似乎变得都唾手可得,而唯独缺少的一样东西,就是钱。人人都在千方百计地生存,不择手段地致富。黑社会,卖淫,贩毒,凶杀,凡此种种在俄罗斯社会的各个角落滋长蔓延,一发不可收拾。一个混乱而狂野的东方世界就此诞生了,在这个舞台上,日夜不息地演绎着数不尽的离奇故事……”
  当他对这样一个疯狂的俄罗斯渐渐失去兴趣时,中国再次点燃了他心中的红色梦想。80年代中期,佳杰思就曾到过中国。“当时,作为德国共产党的一员,我不能因为个人的兴趣和理由前往中国,必须等待中方的邀请,然后由组织层层审查我的资格。中苏关系好转时,我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果然,当邀请函再次来临时,党内高层对于刚刚解冻的两国关系还心存顾虑,于是派我这个年轻的记者来当‘春天的信鸽’。1986年,我在中国度过了激动人心的一个半月。”
  当时他去了北京、上海和深圳。第一印象就是中国那时比苏联和东德都要开放。“我已经去过古巴、尼加拉瓜、南非等很多国家,中国是文化方面最不一样的地方。”在深圳,佳杰思为改革开放所释放的惊人能量而振奋:“回去以后我写了一本书,当时西德写中国的书都是负面评价,我的书是第一本对中国比较友好的书。我很赞成、中国的改革。这些年中国改革的路子很对,虽然也有令人不满的地方,但人们的生活比过去好得多多了。”
  
  告别愤青岁月
  
  “一提起中国人来,我的外祖父总是胆战心惊,他说:‘他们人太多了,如果每个中国人拎一根棍子,背一袋大米,一直往西走,整个世界就是他们的了!’年轻的时候,我是个桀骜不驯的愤青,长辈越是危言耸听,我就越是对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着迷。我在中国总共待了十年,其中一年在香港,三年在上海,其他时间基本就是在北京了。我对中国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他接受了德国最大的出版集团贝塔斯曼下属古纳亚尔中国区CEO的职务,以“资本家”的身份来到中国。“当时的我只有两种职业经验——革命者和记者。对于如何管理一个企业,我承认自己并不在行。不过高层的想法非常有意思,他们认为学经济或是管理出身的人太过聪明,不好控制。而我有一位中国太太,我会说中文,又熟悉这里的制度和习惯,再合适不过了。”
  佳杰思在中国经历了人生一个重要阶段:从青年步入中年,而他也从一个愤怒的“无产阶级理想主义者”变得更为现实。他说:“‘愤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翻译到德文、英文不是同一个意思,但都包括生气、行动的意思。现在中国很多年轻人比较愤怒。我年轻时和他们一样。那时候我们对社会非常生气,反对美国,反对越战,反对资本家。所以我能理解中国愤青现在的想法,他们有些想法是对的。但我在书里也写到,看东西不要太非黑即白,生活更复杂的。”
  2008年,中国新一代“愤青”向BBC、德国《明镜》周刊等一些西方媒体的不公正报道发出抗议,而中国政府也在下一个十年开始前,拨巨款给文化领域,试图将中国的新形象和价值观对外输出。身为媒体人的佳杰思有着自己的理解。他目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剧烈转型,并愿意将它近乎客观地展现给德国甚至欧洲的读者,这一点与许多外国记者有所不同。
  “单从物质层面来看,东西方差异越来越小,而读者们真正好奇的是这里的人们在想些什么。我觉得物质生活的丰富也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人们可以自主选择生活方式,他们面对外国人时更加开放和友好。这就为西方了解今日的中国创造了必要前提。我相信生动、真实、客观的呈现,远比华丽无物的宣传有效果。”
  当问到他在中国收获最大的经验是什么,他说:“德国人一般习惯照章办事,如果事情不按照我们的设想发展,恐怕不会像中国人那样灵活变通。我在中国生活过那么多年之后,终于发现:当一切看起来毫无头绪时,中国人无论如何都能找出解决之道。这也就是为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西方遭受挫折,而在中国却奇迹般地获得了成功!”
其他文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这是诗中的桂花。  才到八月,于不知不觉之间,感觉空气中悠悠飘着一缕游丝般的桂花香,于是欣喜地跑下楼去看,才发现楼下门前的一棵桂花树开花了!桂花初开,还不太盛,星星点点地点缀在枝头,开得寡淡清静,花香却毫不吝啬,悠悠飘散,游走于鼻息间,芬芳心房。  桂花香里,我想起了乡下老家陪伴我成长的桂花树与母亲自制的桂花茶。  “八月桂花遍地开”
A——Ang Lee李安    李安凭借《断臂山》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颁奖前一天,李安曾惦记过“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小金人。因为那是华人导演,甚至全亚洲导演尚未打破的零的纪录。  20年前,初到纽约闯荡时,他只能在朋友家中打地铺;他曾经失业六年;他曾经在台湾,为了赶赴录制一档电视节目,在经纪人摩托车抛锚后,步行前往指定地点。唯一能够见证李安是有能力成为一个出色导演,配得起时下他家中珍藏的多座“
追求“零缺陷”  晓蓉    表弟在一家建材公司质量管理部当主任,膝下有一独生女,名叫雯雯,今年5岁。这天我去他家,看见雯雯独自蹲在地上专心地系鞋带,动作十分敏捷,很快就系好了。我不由得称赞道:“雯雯做事真能干!”  表弟高兴地插话道:“我从小就对她进行严格的‘零缺陷’教育,比如以系鞋带为例,作为家长往往有三种方法:一是替她系;二是每次教孩子一两个步骤;三是就一次认认真真教会孩子。我是采用第三个办
我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2014年有幸加入信息技术课题组,这个课题组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吵”,组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观点,都敢于宣扬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这里可以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正是这些不同的声音,促使我不断成长。最近流行的电视剧《芈月传》里有这样一幕:大秦开设四方馆让天下志士在此百家争鸣,为的就是从辩论、批判中不断汲取精华。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我所参与的课题研究,方老师给我们提供的就是这样一个百家争鸣
雖然不止一次走进与外界隔着一堵厚厚高墙的监狱采访,每次都是带着些许好奇,些许神秘的心情步入监区牢房。但每次离开时呈现在记忆中的仿佛是一所学校,或者更像是一所大学的感觉。《监狱法》颁布13年之际,再次来到上海青浦监狱、上海女子监狱、上海新收犯监狱采访,随机拍摄了一组服刑人员改造、生活、学习的图片,从这些图片中看到罪人改造成新人的点滴心路历程。
随着时代的变迂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在智慧进步的阶梯中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社会新形态。尤其在当今“智慧教育”的浪潮中,社會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思维课堂的理念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同,它更加聚焦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但笔者发现,关注学生情感发展也应该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命题,情感的沟通与互动,更能引起心灵的共鸣、思维的碰撞。“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情感和思维作为课堂教学的双羽翼
一路向南,“Eagle Creek探索3”助力自驾之旅  上海到西双版纳的距离有多远?3600公里,跨越北回归线,12天自驾穿越12城,一路欢声笑語,一路状况不断,而随身携带的“旅伴”Eagle Creek探索3系列拉杆箱始终安静地坚守着“岗位”!  Eagle Creek探索3系列拉杆箱是专为世界级探索旅行而打造的。牢固耐用,自重轻,功能强大,这些理由足以说服我们带上它一起奔赴12天的旅程。它的
在美国《福布斯》杂志的富豪排行榜中,比尔·盖茨不是第一个没拿到大学文凭的富翁。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美国星光钻石资讯公司总裁唐·纳德林曾对此现象大惑不解:“近些年来,像比尔·盖茨这样低学历的年轻成功者越来越多,他们把那些积累了一肚子学问的博士们甩的远远的……  后来,唐·纳德林先生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这些“学历不高”的年轻人的胆商(CQ)、吃苦耐劳的精神及从小做起的细致认真态度大大的超过那些“积累了
主占春,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顾问,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审。“一个编了一辈子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的人,一个德高望重的学校体育专家,一个学校体育改革的领袖级人物。王老至今对中国学校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改革充满了责任感。他的嗓子不太好,说话声音挺大,经常会激动,最近王老给大家的印象总是脸红脖子粗似的,其实是王老有时血压偏高,还有他老人家对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的一片丹心所致”。——摘自毛振明、赖天德主编的《解读
一个初中辍学打工少年的成功奇迹   一个比“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更传奇的英语大师   一个最没优势成功的成功学家故事——   激情岁月:1977年出生于湖南常德一个贫寒的农家,15岁初中辍学来到广东做杂工,16岁学习雕塑,18岁在深圳创办了一家雕塑公司,20岁时受一位美国设计师启发,下定决心从7个单词开始自学英语。7年以来,他跟老师学习英语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他用英文向世界大师学习成功学、演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