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一般都会聘用劳务派遣制员工,在劳务派遣用工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因此企业要在员工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劳务派遣用工问题的合理防范,保证企业用工的合理规范,同时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权益。
【关键词】企业 劳务派遣用工 风险防范
企业在用工方面无论是实行内部的用工体系维系,还是外用劳务派遣用工体系,两者都必须建立在维护企业合法利益与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但是在企业的劳务派遣用工过程中经常性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要及时做好防范工作,在维护企业与员工双方利益的同时,更好地促进企业用工管理的良性发展。
一、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特点
(一)人员的流动性大
企业在用工过程中会长期或者短期的使用外聘的劳务派遣员工,他们不属于企业的在编人员,这就加大了这些人员的流动性,当然也有一部分非编外聘劳务派遣用工由于熟悉企业的内部环境,聘用年限上相对来说有一定的稳定度,但是非编聘用工的工资待遇差异是影响流动性的主要原因。
(二)工作热情相对缺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择业自主性问题上相对比较宽松,企业非编聘用工大多都是怀着不同心态来选择职业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同时在身份、思想上都有一定的动态性,他们非常渴望公平,但在企业的发展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同待遇,特别是劳资薪酬制度上的差别,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用工过程的安全问题
由于现代企业对安全问题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对劳务派遣用工的安全管理也有着其特殊性存在。企业由于对在编人员的定额管理较为严格,在后勤服务方面对临时用工的需求相对比较大,因此劳务派遣员工在安全问题上出现状况的可能性要大于在编员工。
(四)培训评估机制尚处于空白或者初级阶段
纵观我国企业的培训评估机制设置情况,可以发现一般企业并没有设置专门的评估机制,他们认为培训结束之后,就算是已经彻底完成培训任务了。设置评估机制的企业,检验培训效果也仅仅体现在培训过程中,培训结束后并不会专门的进行跟踪测评。此外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也使得企业劳务派遣员工难以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培训过程中。
二、企业劳务派遣用工风险防范措施
(一)加强劳务派遣员工的培训工作
企业在制定了科学、可行的培训目标后,培训者需要做的就是对培训内容进行选择。在确定培训课程时,应最大限度地让所有人员都可以在培训过程中找到与自己工作有关联的课堂内容,同时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适当地选择不同的培训重点,增强课堂的实用性,以使培训者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学以致用。在培训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避免单一的课堂记笔记方法,培训者可以将现实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员工参与讨论,以提高培训效率,除此之外,为了让劳务派遣员工真正地感受到工作实践,培训者可以组织其进行专业跟班实习,可以直接模拟培训内容,巩固培训成果。通过系统性的规范培训,以提高企业对劳务派遣用工人员业务管理的可控性。
(二)完善劳务派遣用工的薪酬体系
企业要在遵守《劳动法》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不断地修改、完善劳务派遣员工的薪酬体系。同时要从职位、职称、工种等多角度对劳务派遣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体系。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刺激劳务派遣用工人员的积极性,增强这一部分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虽然目前一些企业在制度执行方面还存在瑕疵,但是瑕不掩瑜,通过管理实践的不断探索,今后企业在建立更加完善、合理、公平薪酬制度的同时,也定将会取得更多优秀的管理经验。
(三)实现用工合同的合理化
企业在使用劳务派遣员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依法签订灵活的用工合同,特别是对于一些工作职责有特殊要求及责任归属问题的岗位,必须在合同条款中加以明确,增强每位外编用工人员在劳务派遣工作中执行相关单位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如劳务派遣人员在非正常状态下,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所造成的后果必须由其个人承担。所订立的用工合同在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也应当依法维护每一位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合同双方实现互惠。
(四)重视管理创新用工模式
当前社会经济不稳定,企业劳务派遣人员流动较快,企业应该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通过不断创新用工模式,来帮助企业选对人才并且留住人才。企业应该在适应自身长远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做出正确评估,正确判断和明确企业为实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类型,有了这样的目标和方向之后再来重新整合人力资源,储备充足的后续劳动力资源来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尊重每一位劳务派遣员工,重视每位劳务派遣员工的重要性,在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上对人力资源政策作出进一步调整,编制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预算,制定并完善严格且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管理过程中有效地加以落实。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积极向上的士气,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能使劳务派遣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到了更多的技能知识,从而更好地胜任自身的工作。
三、结束语
企业在劳务派遣用工过程中一定要以维护企业发展与劳务派遣员工权益为基础,保证用工的合理性,要预防非法用工,完善企业用工制度,确保企业用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永法.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2]黄静,陈岩.对于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9(11).
[3]任海霞.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社会保险问题研究[J].经济论坛,2010(01).
作者简介:陈勤勉(1972-),女,汉族,浙江丽水人,任职于浙江省电力公司紧水滩水力发电厂,中级经济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电力企业下属集体企业的外聘员工管理。
(编辑:龙大为)
【关键词】企业 劳务派遣用工 风险防范
企业在用工方面无论是实行内部的用工体系维系,还是外用劳务派遣用工体系,两者都必须建立在维护企业合法利益与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但是在企业的劳务派遣用工过程中经常性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要及时做好防范工作,在维护企业与员工双方利益的同时,更好地促进企业用工管理的良性发展。
一、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特点
(一)人员的流动性大
企业在用工过程中会长期或者短期的使用外聘的劳务派遣员工,他们不属于企业的在编人员,这就加大了这些人员的流动性,当然也有一部分非编外聘劳务派遣用工由于熟悉企业的内部环境,聘用年限上相对来说有一定的稳定度,但是非编聘用工的工资待遇差异是影响流动性的主要原因。
(二)工作热情相对缺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择业自主性问题上相对比较宽松,企业非编聘用工大多都是怀着不同心态来选择职业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同时在身份、思想上都有一定的动态性,他们非常渴望公平,但在企业的发展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同待遇,特别是劳资薪酬制度上的差别,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用工过程的安全问题
由于现代企业对安全问题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对劳务派遣用工的安全管理也有着其特殊性存在。企业由于对在编人员的定额管理较为严格,在后勤服务方面对临时用工的需求相对比较大,因此劳务派遣员工在安全问题上出现状况的可能性要大于在编员工。
(四)培训评估机制尚处于空白或者初级阶段
纵观我国企业的培训评估机制设置情况,可以发现一般企业并没有设置专门的评估机制,他们认为培训结束之后,就算是已经彻底完成培训任务了。设置评估机制的企业,检验培训效果也仅仅体现在培训过程中,培训结束后并不会专门的进行跟踪测评。此外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也使得企业劳务派遣员工难以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培训过程中。
二、企业劳务派遣用工风险防范措施
(一)加强劳务派遣员工的培训工作
企业在制定了科学、可行的培训目标后,培训者需要做的就是对培训内容进行选择。在确定培训课程时,应最大限度地让所有人员都可以在培训过程中找到与自己工作有关联的课堂内容,同时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适当地选择不同的培训重点,增强课堂的实用性,以使培训者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学以致用。在培训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避免单一的课堂记笔记方法,培训者可以将现实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员工参与讨论,以提高培训效率,除此之外,为了让劳务派遣员工真正地感受到工作实践,培训者可以组织其进行专业跟班实习,可以直接模拟培训内容,巩固培训成果。通过系统性的规范培训,以提高企业对劳务派遣用工人员业务管理的可控性。
(二)完善劳务派遣用工的薪酬体系
企业要在遵守《劳动法》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不断地修改、完善劳务派遣员工的薪酬体系。同时要从职位、职称、工种等多角度对劳务派遣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体系。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刺激劳务派遣用工人员的积极性,增强这一部分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虽然目前一些企业在制度执行方面还存在瑕疵,但是瑕不掩瑜,通过管理实践的不断探索,今后企业在建立更加完善、合理、公平薪酬制度的同时,也定将会取得更多优秀的管理经验。
(三)实现用工合同的合理化
企业在使用劳务派遣员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依法签订灵活的用工合同,特别是对于一些工作职责有特殊要求及责任归属问题的岗位,必须在合同条款中加以明确,增强每位外编用工人员在劳务派遣工作中执行相关单位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如劳务派遣人员在非正常状态下,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所造成的后果必须由其个人承担。所订立的用工合同在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也应当依法维护每一位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合同双方实现互惠。
(四)重视管理创新用工模式
当前社会经济不稳定,企业劳务派遣人员流动较快,企业应该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通过不断创新用工模式,来帮助企业选对人才并且留住人才。企业应该在适应自身长远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做出正确评估,正确判断和明确企业为实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类型,有了这样的目标和方向之后再来重新整合人力资源,储备充足的后续劳动力资源来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尊重每一位劳务派遣员工,重视每位劳务派遣员工的重要性,在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上对人力资源政策作出进一步调整,编制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预算,制定并完善严格且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管理过程中有效地加以落实。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积极向上的士气,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能使劳务派遣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到了更多的技能知识,从而更好地胜任自身的工作。
三、结束语
企业在劳务派遣用工过程中一定要以维护企业发展与劳务派遣员工权益为基础,保证用工的合理性,要预防非法用工,完善企业用工制度,确保企业用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永法.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2]黄静,陈岩.对于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9(11).
[3]任海霞.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社会保险问题研究[J].经济论坛,2010(01).
作者简介:陈勤勉(1972-),女,汉族,浙江丽水人,任职于浙江省电力公司紧水滩水力发电厂,中级经济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电力企业下属集体企业的外聘员工管理。
(编辑:龙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