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多模式镇痛对下肢游离皮瓣移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择期行下肢游离皮瓣移植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给予多模式镇痛,包括自控镇痛泵、按时定量及按需给予口服和静脉止痛药;对照组给予按需镇痛,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给予常规镇痛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患者的睡眠质量,出院满意度,血管痉挛情况,皮瓣血管血流量等。
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多模式镇痛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8,16,24,32,40,48 h)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9.89,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4.84,P<0.05);时间效应与干预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2.27,P<0.05)。多模式镇痛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8,16,24,32,40,48 h)Rame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1.29,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Ramesa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6.84,P<0.05);时间效应与干预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5.41,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第2天睡眠质量评分(3.7±1.1)分,低于对照组的(5.2±1.9)分;试验组皮瓣血管流速(7.21±1.84) mm/s,高于对照组(6.21±1.43) mm/s;试验组皮瓣张力(7.63±1.23) N,低于对照组(8.24±2.01) 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71,2.254,2.006;P<0.05)。
结论多模式镇痛能够改善下肢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的术后镇痛、镇静效果、睡眠质量及局部皮瓣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