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菜上演“变脸”绝活

来源 :商品与质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peng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活困难的时期人们有时不得不吃山野菜,现在生活好了,又有很多人在找野菜吃,从不得已吃野菜到找野菜吃,野菜一跃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山珍和风味食品,这是因为山野菜是一种无污染的、天然的绿色食品。而在黑龙江省海林市的少数企业,天然、无污染只是山野菜包装袋上的招牌,他们加工的山野菜不但没有了山野之味,还有了异味。最近,我们栏目的记者和黑龙江省工商局的工作人员一起,对海林市的这几家山野菜生产企业进行了调查。
  记者和黑龙江省工商部门的调查人员一道,首先对海林市一些出售山野菜和食用菌的饭馆、酒店进行了调查。现在已是秋天了,虽然早已过了采摘山野菜的季节,但是在海林市一些酒店里却仍然可以吃到新鲜的山野菜。
  
  记者:这蕨菜是新鲜的吗?
  服务员:是鲜蕨菜,就是成袋的那种鲜蕨菜。
  记者:鲜蕨菜?
  服务员:是。
  在保鲜的蕨菜包装袋上,记者看到生产日期是8月下旬,这离采摘新鲜的蕨菜已过去了两个多月,那么这样看似刚刚采摘下来的蕨菜原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记者决定和调查人员一道去几家加工山野菜的厂家去实地调查。在海林市森山食品加工厂,记者看到等待加工的蕨菜。
  老板:原料不就是这种色吗。
  记者:啊!
  老板:原料不就这样色吗这样装袋谁要呀,这不都是这样颜色。
  原来这些蕨菜是用盐水腌渍过的,并不是新鲜的,那么这种看上去干瘪发黑的原料怎么会变成新鲜脆绿的蕨菜呢?
  
  工人:这个不能告诉你,绝对不能告诉你。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另一家山野菜加工厂,海林市大野山菜加工厂,在这里看到了加工蕨菜的全过程。这一大池子里浸泡的是用盐腌渍的蕨菜原料,工人把铁锅里的水烧开后,老板把一些白色粉末倒进了池子里。
  记者:这是什么东西?
  老板:锌。
  接着,老板又往锅里放了另一种粉末。
  老板先后把5种粉末放入锅里溶解后,才将干瘪发暗的蕨菜原料倒进了锅里,又过了10多分钟,锅里的蕨菜开始起了变化。
  老板:现在颜色都变了,这菜已经起来了,你看。
  记者:啊我看看。
  老板:你看这都鼓起来了。
  记者:这颜色也好看了,这么绿?
  老板:你拿原料比一比。你看差多少,明白了吧。
  记者:是。
  
  据李老板介绍,原料和煮过的蕨菜相比,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变化,关键是靠这种叫做铜的蓝色粉末和这种叫做锌的白色粉末。这两种粉末到底是什么呢?
  记者:这叫什么?
  老板:硫酸铜。
  记者:叫什么?
  老板:硫酸铜。
  记者:这是锌,叫什么锌?
  老板:氯化锌。
  记者:它管什么,它和(硫酸铜)起定色作用。
  原来,这家厂加工蕨菜的关键是通过用硫酸铜和氯化锌将蕨菜中的叶绿素还原成本色并进行定色后,干瘪发暗的原料就还原成了新鲜脆绿的蕨菜。记者随后在配料房里看到了成桶的氯化锌,包装桶上还标明电池级的字样。
  老板:你看这有多少,都是。
  记者:都是氯化锌?
  老板:对。
  记者:氯化锌,电池级是啥意思?
  老板:不太明白。
  老板:这和盆里的一样。
  记者:叫什么?
  老板:硫酸铜。
  
  回到生产车间,工人开始把煮好的蕨菜从锅里捞了出来,蕨菜装袋后,还要往里灌一种汤料。
  记者:这是什么?
  工人:苯钾酸钠。
  记者:苯甲酸钠,这是什么?
  工人:山梨酸钾。
  记者:你主要用这两种吗?
  工人:还有果绿。
  工人把这三种粉末掺在一起放在水里搅拌。
  根据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加工山野菜严禁使用苯钾酸钠、山梨酸钾和果绿这三种用来防腐和染色的添加剂,但在这家工厂里,工人把用了这三种添加剂配成的汤汁灌入了山野菜包装袋里。
  记者:这汤主要起什么作用?
  工人:保鲜,不烂。
  记者:主要把色找过来了?
  工人:对。
  就这样,这些经过硫酸铜,氯化锌还原定色,用苯钾酸钠、山梨酸钾、果绿防腐染了色的蕨菜简单封袋包装后,就可以出厂了。
  随后我们走访了吉源食品加工厂、森野食品加工厂、森山食品加工厂,这三家厂不仅设备简陋,而且加工蕨菜过程中也都加入了硫酸铜、氯化锌等化工原料。
  
  据这位老板透露,加工山野菜家家都有自己的绝活,至于用什么样的绝活,他建议我们再去其他厂家看看。
  几天后,当我们再次来到海林市大野食品加工厂时,看到车间里正在加工滑子蘑。
  记者:这是什么?
  工人:焦亚(硫酸钠)。
  记者:这是什么?
  工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据工人介绍,用这两种添加剂目的是为了保住滑子蘑新鲜的本来颜色,记者注意到,工人把刚采摘的新鲜滑子蘑进行蒸煮时不知什么时候有只虫子落入了锅里。
  记者:一起煮了?
  工人:(虫子)进去就和蘑菇一起炸了。
  据工人讲,像他们厂这样加工滑子蘑虽然不太卫生,但比起有的厂家用特殊方法加工还算是好的。其他厂家加工滑子蘑又会用什么特殊的方法呢?
  几天后,记者在海林市森山食品加工厂终于见识了用特殊方法加工滑子蘑的全过程。在车间角落里,一盆白色块状物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工人把大铁池中的水烧开后,把这盆白色块状物倒了进去。
  记者:这种块的是什么?
  工人:药。
  记者:什么?
  工人:药。
  记者:叫什么?
  工人:碱。
  工人把白色块状物捣碎、溶解后,迅速把成袋的滑子蘑倒入了池子里,另一位工人端来了一盆白色粉末。
  记者:这盆里都有什么?
  工人:焦亚(硫酸钠),柠檬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经过十多分钟的翻煮,滑子蘑变得更加新鲜发亮。
  这位工人透露,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关键要靠那种白色的块状物,这种白色块状物究竟是什么呢?工人向我们卖起了关子。
  工人:就像猫教老虎似的,最后一招爬树你老虎不会,就这一种深奥的东西不能告诉你。
  记者:你说深奥指什么?
  工人:还是一种药。
  
  经过一番周旋,工人才勉强说出了实情。
  记者:刚才放在池子底下是什么?
  工人:底下那个就是雕白块。
  现在不让放雕白块放就是违法。
  在配料房里,记者见到了不少雕白块。
  记者:这就是雕白块?
  工人:对。
  记者:这个平时做什么用?
  工人:就做菌类用。
  第二天一早,当记者再次来到这家食品厂时,看到工人们正把前一天用雕白块蒸煮过的滑子蘑捞出来进行冲洗,然后灌入防腐保鲜剂。据工人讲,像这样用雕白块固色增亮的滑子蘑,几年都不会褪色。
  记者:配料是山菜,柠檬酸还有盐水?
  工人:你看那个不行、看那个没用,你看食品哪家配方是真的?
  记者:那不是欺骗吗?
  工人:那不都是瞎忽悠呗。
  调查中,记者发现,这几家加工山野菜的厂家尽管规模不大,但是每家的产量却不少。在海林市大野食品加工厂,记者看到工人们正把加工好的蕨菜和滑子蘑装车。
  记者:你家一年蕨菜生产多少?
  老板:每年都有二、三百吨。
  记者:二三百吨?
  老板:原料二三百吨。
  记者:主要销往哪里?
  老板:全国各大城市。
  记者:我觉得看完山野菜和食用菌加工后问题挺大?
  老板:挺大,相当严重,问题挺大。问题相当严重,严重超标啊!
其他文献
介绍数字传输优势,以及在MADI协议和REAC协议下的多轨数字录音设备。
目的对华盖散的分煎液与合煎液汤剂中的有效成分橙皮苷进行含量比较。方法采用AgilentZorbax SB—C18柱(5μm,4.6mm×150mm),流动相为甲醇-醋酸-水(34:4:62),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
目的研究油茶粕正丁醇组分水解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盐酸水解法制备水解产物,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