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鹅飞起来——一张照片的编辑过程

来源 :中国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x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1月18日至20日,全国多家媒体的版面上分别出现了文字说明、署名完全相同,而画面却有很大差异的三张新华社传真照片,其内容为:某地一对黑天鹅孵化11只幼鸟。 这三张照片其实源于同一张记者来稿照片,它的编辑和发稿过程则是刚刚改革过的新华社摄影部中国新闻编辑室所做的一次有益尝试。
其他文献
刘群 早年在南京艺术学院攻读雕塑壁画专业。现于深圳从事独立创作。获深圳文化艺术家称号及专家委员会委员。成功创作了多座城市雕塑,部分作品被江苏省美术馆,海内外私人及机构收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国内外相互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频繁,作为沟通的语言基础——英语的实践应用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随着我国教育领域英语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个
广东,就其地缘意义和文化生态而言,一直呈现着现代性.rn近年来,一些大型当代艺术展的陆续举办,更使得广东成为南中国当代艺术的策源地和风向标.
俗话说,军营是一个大“熔炉”。随着“95后”及大学生逐渐成为新兵方阵的主力军,他们追求个性、尊崇时尚、喜爱展示自我等特点表露无遗。如何带好这些新兵,让他们在军队这个
<正>~~
在《世界文明史(》Story of Civilization)一书中,威尔·杜兰特和艾丽尔·杜兰特(Will and Ariel Durant)写道:“文明就像是一条筑有河岸的河流。河流中流淌的鲜血是 In ”S
雕塑在中国大地上骤然繁荣,“火”得让人欢喜,也“猛”得令人生疑。喜的是:曾经为“皂隶之事”的雕塑终究成了火红的事业!疑的是:号称是“美术重工业”的雕塑怎能如此火爆迅猛?借一位并非雕塑专业出身却能在雕塑行当里横冲直撞的朋友的话说,“好好吃喝,天天雕塑。”此话应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的一位专家的调查:当下的雕塑业务大约有八成被非雕塑家揽走,很多真正的雕塑家无事可做,而许多所谓的雕塑家活儿忙不完。
海洋地质取样对研究极地和地球地质及环境演变具有重要价值.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唐正说,通过对南极海底浅表层沉积物的物理、化学、生物分析,可以反映出古地
期刊
时近岁末,一些新闻媒体又在着手筹划春节联欢会了。与往年一样,有的仍然习惯于让“大家庭”登台亮相,以展示“风采”,有的是祖孙三代,有的为四代同堂。少则十人,多则数十人
我们到底还需不需要艺术了?当然需要。那么请问当下常常出现的缺乏艺术判断或重复别人观念和手法的作品还能称得上“艺术作品”吗?这里并不是要探讨美的本质等深远的问题,也不是在经典的审美观里打转转,而是要谈一点构成“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因为近现代艺术往往是对审美的颠覆,所以现当代的“审美”是具多元性的。)  目前,愈来愈多的热衷于表现性行为、同性恋、生殖器暴露、淫欲、残肢断体或图像拼凑之类的作品,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