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分离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IPD)的流行血清基因型、致病毒力基因、大环内酯类耐药机制及与细菌毒力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6年6月分离鉴定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共12株(观察组),同时收集10株携带肺炎链球菌(对照组);采用多重PCR扩增法进行血清基因型分型,PCR扩增6个致病毒力基因,包括荚膜(cps2A)、细菌素(bacteriocin)、表面黏附素A(psa A)、B组链球菌细胞壁分离蛋白(pcs B)、溶血素(ply)和酪蛋白水解蛋白酶P(clp P),分析其碱基序列的突变情况;采用MIC法测定青霉素、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和美罗培南的耐药性和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基因型14、6A/6B和19F在2组中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A、6C和17F在观察组中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对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青霉素和红霉素不敏感率和MI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离的IPD血清型主要有19A、6C和17F,共有6种致病毒力基因,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