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艺术的忍者

来源 :今日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绘画十分火爆的时候,版画特别是黑白木刻是一个相对沉寂的领域。一些成功的艺术家,油画的、水墨的,正忙不迭地把自己的作品加工成丝网版画以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份额,谁还愿意一刀一刀在坚硬的木头上不停地刻画?——这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在崎岖小路上无畏攀登的人是很少见的。
  康宁是其中最执著的艺术家之一。
  


  他长期从事黑白木刻创作,从来没有改变过,而且一直坚持黑白木刻版画是刻出来的画,“刻”是本性,比“印”更重要。既然要“刻”,就会涉及工具和材料,一是使用刻刀刻画形象的艺术属性,二是硬质木材经过选择、加工、刻制出来的质材价值。在这两方面,康宁都有其独到之处。
  他的作品不论是乡土题材,如《生命·树》、《苞米扬花》,还是城市形象,如《眺望》、《对视》、《城市森林》,康宁都善于采用平面叠映式的空间组合,以不同线条作为形体之间的界限,然后用平行直线或平行曲线来构造块面。整体联系大气磅礴,局部处理则像是拉开木材表层,露出一种撕裂的力量。三角刀刻线的锋利、敏锐和刻画动作的果断、有力,使他的作品强劲而充满活力。而偏爱灰色调的有意控制,则给人以温馨、丰富、充实、独特的感受。在黑白木刻版画家中,康宁是一个敢于走极端、不怕独木桥的人。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在版画展览上总是显得与众不同。
  康宁版画以刻为主,自然对木版的质材效果十分看重,不仅是他的刀法刻功在表现对象的同时,充分注意和媒材的关系,而且在印制、展示各个阶段亦非常重视对质材价值的发掘。为了使质材本身的审美属性得以尽情发挥,他不采用板材而是使用原木。因为在硬质原木上刻画的阻力加大,要求艺术家有更高的难度需要克服,从中呈现出材料的顽强性,而这既是物的属性也是人的表达。对原生态木材形状的保留,甚至不弃瘢痕、洞缝的印制,使康宁的作品有一种随机应变、自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和仅视版画为画、以四周边框为界的所谓“经典版画”有所不同。正是这种不同,使康宁更进一步,直接把原木刻制作为作品,只刻不印,让木刻版画彻底回归到“刻”的本性,成为刻出来的绘画和版画式的雕刻。
  这样一来,康宁已经走出了版画画地为牢的界线限,使版画有可能通过展示方式的变化,成为在展示空间环境中真实存在的公共艺术,而不是案头艺术或印刷作品。在这方面康宁有许多想法,当艺术家开始从展览场地条件出发来构思自己的作品时,他实际上已从传统的个人创作方式出走,把自己的作品置于和社会、和公众、和环境的现实关系而不仅仅是想象关系之中。这将会为康宁版画创作带来进一步变化,希望康宁为此所做的努力,能为版画界坦然介入当代艺术提供新鲜的艺术经验。
其他文献
人物画最早出现在彩陶时期,我们的祖先用墨在陶器上绘制人物图式这应该是最早的人物画作品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精神领域的需求,人物画也与其他门类的绘画一样在不断演变发展中逐渐总结出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可惜的是顾恺之这种被公认的“法则”在一二千年的绘画史上,并非被后人尊之贯之,相反关于人物画“形”与“神”的争论一直到现在还缠绕着我们。    名称花季  作者马援  材质纸本水墨  尺寸240
期刊
中国山水画家面对同一的山水艺术传统,面对不尽同一的山水景观,只要能够通过“师法自然”改造那传统,就可能迈出突破性的第一步。当然只“师法自然”完全写生还不够,还需要掌握传统,需要画家足够的主体条件,以及对特定地域景观的巨大感受力和相应的创作行动。师恩钊就是这样的画家,他造型功力扎实,有西画的基础,对传统山水画下过过硬的功夫,对北方的自然景观有独到的观察与感受,还有一股持久不懈的创造精神。  在长达2
期刊
杨连升,1967年生于大连,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大连画院专职画家兼院长助理,大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作品获第三届全国青年国画展银奖,第五届全国工笔画大展铜奖,民族魂·国土情全国中国画展铜奖,第三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最高奖——优秀作品奖,第二届全国书画院作品联展徐悲鸿奖,第四届全国山水画展优秀奖,纪念讲话60周年全国美展辽宁展区金奖,迎接十届全国中国画大展,第二届中国美协会
期刊
198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  1995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编委  现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画和中国画论教学。绘画创作人物、花鸟,风格独特、虚淡、清雅、古意,具有强烈的文人画气息和时代感,其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及收藏家广泛收藏,被评为2005年最具升值潜力的画家之一。曾在国内外举办个展数次。    出版专著  《中国画
期刊
1952年生于上海一个丹青世家,就学于上海中国画院,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1990年获硕士学位。现任职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美术系教授。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岩彩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大学兼职教授。曾为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    名称人的物语·现代摇钱树  作者张小鹭  材质岩彩  尺寸F50号 
期刊
中国的新兴版画从诞生到现在七十余年来,像袁庆禄这样具有高度的写实本领、刻画细致入微的版画家实不多见。我最初认为他一定是住过美术院校,后来才知道他竟然是自学成才并被国务院表彰的突出贡献专家。  袁庆禄作为一名成就卓著的木刻家,这就不仅因为他的创作功力惊人,而且因为他对生活执著的感情,对人性的关注,对社会的责任。他在诸多作品中用充满深情的艺术语言塑造着一个个女性,尤其是藏族牧羊姑娘,都是那么纯洁、可爱
期刊
1966年生于杭州,80年代初师从孙永先生,现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会员,杭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雨后初霁》获得首届西湖艺术节大赛铜奖;  《回乡》入选建国五十周年美术展;  《峡谷深处》获全国千年龙文化书画展银奖;  《淳安追忆》获全国第四届山水画展优秀奖;  《天下为公》入选浙江省第十届美术作品展;  作品参加2007年新视野墨润江南水墨画邀请展;  《雪窦阴松
期刊
在版画艺术创作中有两个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独特空间,一是制版、二是拓印。就架上绘画而言,其他画种主要是仰仗画笔和纸、布的亲密接触(偶尔有利用油画刀或综合材料)产生种种痕迹或肌理,以此组织成画面。比如,中国画技法中的多种运用毛笔的皴法和油画的各种笔触等等。而版画创作从严格意义上说与画笔没有多大关系,除了丰富多样的制版,其创造过程的最后呈现是版与纸亲密接触的结果,而非笔和媒材的接触的结果,于是,版画的独特
期刊
以鄙人之浅见,一幅好画首先是让人眼前一亮,经得住细细品味,令人过目不忘:好画能牵动人的情怀,在人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不招即来:好画能调动欣赏者的生活阅历,让你插上翅膀去浮想联翩。  请看张蒲生先生的这幅《风雨欲来》。湖边长着茂密的芦苇,天空忽然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狂风四起。气压很低,蜻蜓为了食物不得不低空盘旋飞舞。此时外面的人们纷纷往回赶路,只有淘气的娃娃们,拿起竹竿,放上粘子,迎着大风往外跑:粘蜻
期刊
20世纪九十年代,当中国美术总体上呈现出艺术本体的复归时,袁庆禄的创作反而显得有些另类。他没有像其他画家那样解构形象的塑造、颠覆既存的版画语言、消融形象的社会内容表达,而是一如既往地在套色木刻的语言表述中塑造现实人物。在从九十年代至今而形成的多元艺术格局中,袁庆禄的作品一再吸引着人们的视线,一再获得各种艺术奖项,这说明,形象塑造和既成语言并非没有“当下性”,并非没有再创造的当代艺术空间。  从《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