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班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中,如何发挥幼儿好奇的天性,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呢?其实,只要有心,我们就会发现问题无处不在。可以利用主题活动、自然角、科学区、科发室等活动与设施,结合幼儿园的各项传统或特殊活动、日常生活中的偶发事件等提高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其思维发展、社会经验、阅读操作技巧等方面的局限,充分利用老师、家长、同伴、幼儿园及社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资源,为幼儿的查阅活动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指导,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小班幼儿 查阅资料 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
新《纲要》在科学领域目标中提道:“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①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幼儿科学教育的重点已不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上,更要放在培养孩子爱自然的情感、爱探索的兴趣上;注重的不再是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注重知识获取的过程。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对孩子实施科学教育时,要注重让孩子亲身体验,去发现、提出问题,把孩子的“为什么”作为出发点,激发幼儿通过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科学探究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探究欲望,从而获得发展。
一、查阅内容
只要有心,问题就无处不在。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好奇的世界里,当他们对事物产生好奇,感到困惑时,常常会运动智慧,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从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幼儿好奇的天性,如何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成为我们首要关注的焦点。我们通过以下途径加以尝试,效果不错。
(一)利用主题活动,预成、生成相关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素质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幼儿能记住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幼儿的求知欲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主题活动中,我们非常注意这一点,如在主题活动《好吃的橘子》中,我们让孩子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的各种感官感知橘子的特征,并激发他们想象“橘子一瓣一瓣像什么”。在阿姨收集橘子皮的时候,幼儿还生成了问题:“橘子皮有什么用?”在《香香的食物》中,我们让孩子通过看看、摸摸、闻闻等多种方法感知大蒜、芹菜、香菜等多种具有特殊香味的蔬菜的特征,并引导他们说说还有哪些蔬菜也有特殊香味,激发他们探索更多特殊香味蔬菜的兴趣,并鼓励他们与父母一起寻找答案。
(二)利用自然角、科学区、科发室等设施,鼓励幼儿细心观察,提出问题。
自然角、科学区、科发室中,材料丰富,幼儿可以在看看、玩玩中学到很多知识,尤其是一些蕴涵科学原理的自然现象、小制作等,幼儿在观察、游戏的过程中会生成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如孩子在玩科学小游戏“翻跟斗的小人”的时候,会提出问题:“为什么圆柱会滚到下面去呢?”“为什么两个圆柱上的小人翻跟斗的速度不一样呢?”在孩子产生这样的疑问的时候,教师可抓住机会引导幼儿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自己尝试着解答。
(三)结合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进行有主题的专项探究。
幼儿园每年都会有一些传统的、特殊的活动,我们可以结合这些活动,让幼儿在浓厚的活动氛围中进行有主题的专项探究。如在幼儿园第三届科技节“奔驰”开展过程中,幼儿对“车”的兴趣日益骤增,我们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车进行观察比较,同时利用日常生活加以引导,鼓励他们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如在观察特殊车辆时,幼儿在了解了警车、救护车、洒水车都有笛音后,提出问题:“这些笛音有什么用?”“为什么这些车有笛音,而其他车没有呢?”提出问题的过程其实正是思考的过程;在幼儿园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学校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如进行垃圾分类、废旧电池回收等,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机会,让孩子通过自己思考、和家人一起寻找答案等了解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种类及其原因,明白废旧电池的危害等,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查阅资料的兴趣。
(四)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偶发事件,鼓励幼儿提出“为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心,你就会发现问题无处不在。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方面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如在吃饭的时候,很多幼儿挑食,不喜欢吃胡萝卜,我就对他们说:“胡萝卜很有营养,小兔子最喜欢吃?”孩子就问:“胡萝卜有什么营养?”“小兔子为什么最喜欢吃胡萝卜?”春天来了,很多孩子在散步的时候发现光秃秃的树上长出了好多新芽,而且这些新芽慢慢变成树叶,他们就问:“为什么春天树叶发芽,冬天不会发芽呢?”当孩子提出类似问题的时候,我都会先请孩子们讨论,但不会当场对他们的答案进行判断,而是鼓励他们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求证,在第二天再次进行交流。
(五)开展“我是小博士”活动,增强幼儿探究兴趣。
每个星期,我们都会给幼儿出几道他们比较感兴趣的问题,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找到答案,然后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交流,我们会给认真思考、认真准备的幼儿以小小的奖励。这样的活动不仅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增强了他们探究的兴趣,更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幼儿的探索范围逐渐扩大,思维越来越活跃,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二、查阅方式
只要给予指导,查阅资料,小班孩子也能行。由于思维发展、社会经验、阅读操作技巧等方面的局限,小班幼儿很难(或者说不可能)独立查阅资料找到所需的问题答案,但是,在孩子周围有很多资源(如老师、家长、同伴、幼儿园、社区等)可以利用,如何挖掘可利用的资源,如何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为幼儿的求知提供帮助,从而不断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我们关注的又一个焦点。本阶段我们把研究重点集中在教师、家长等成人对幼儿查阅活动的帮助上。
(一)教师、家长等直接参与、指导幼儿的查阅活动。
案例一:有一天,自主游戏时间到了,雯雯来到了自然角,突然惊奇地大叫:“老师,老师,我的芦荟怎么变黄了啊?”“呀,这只小乌龟死了!”“这花瓣也快掉下来了。”她看着看着脸上露出难过的表情,“怎么会这样啊?”我问她,她摇了摇头,我鼓励她自己去书上找找有没有她想要的答案。一会她拿了一本书跑来告诉我:“老师,这本书里也有乌龟的,但是这字我不认识。”我一看,果然书上有介绍乌龟的,说乌龟是要冬眠的,于是我念给她听,她又问:“老师,什么是冬眠啊?”我回答:“你很聪明,回家想想办法找到答案。明天你来告诉我好吗?”于是她就不再问了。
第二天,她高兴地告诉我,原来乌龟不是死了,而是在睡觉。
分析:小班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寻求大人的帮助,而没有自己查阅资料寻求问题的意识。在她向我询问的时候,我就直接告诉她可以通过查阅书籍的方法找答案,让她在脑海里初步形成查阅的意识。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幼儿才会对此产生兴趣,并通过不断练习提高技巧。小班幼儿由于不认识文字,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势必会遇到困难,因此,为幼儿提供画面内容形象、生动的书籍比较好,而且在查阅时需要教师或家长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当孩子遇到一些比较深奥的问题时,成人还需要用一些儿童话的语言,采取一些策略(如打比方、做实验等)来帮助孩子理解,满足他们的求知、求真欲望。
在解释“冬眠”这一问题上,我还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查阅,激励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帮助幼儿提高查阅技能与探究能力。
(二)教师、家长等通过提供材料、创设环境为幼儿的查阅活动提供帮助。
关键词: 小班幼儿 查阅资料 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
新《纲要》在科学领域目标中提道:“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①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幼儿科学教育的重点已不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上,更要放在培养孩子爱自然的情感、爱探索的兴趣上;注重的不再是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注重知识获取的过程。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对孩子实施科学教育时,要注重让孩子亲身体验,去发现、提出问题,把孩子的“为什么”作为出发点,激发幼儿通过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科学探究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探究欲望,从而获得发展。
一、查阅内容
只要有心,问题就无处不在。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好奇的世界里,当他们对事物产生好奇,感到困惑时,常常会运动智慧,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从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幼儿好奇的天性,如何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成为我们首要关注的焦点。我们通过以下途径加以尝试,效果不错。
(一)利用主题活动,预成、生成相关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素质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幼儿能记住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幼儿的求知欲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主题活动中,我们非常注意这一点,如在主题活动《好吃的橘子》中,我们让孩子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的各种感官感知橘子的特征,并激发他们想象“橘子一瓣一瓣像什么”。在阿姨收集橘子皮的时候,幼儿还生成了问题:“橘子皮有什么用?”在《香香的食物》中,我们让孩子通过看看、摸摸、闻闻等多种方法感知大蒜、芹菜、香菜等多种具有特殊香味的蔬菜的特征,并引导他们说说还有哪些蔬菜也有特殊香味,激发他们探索更多特殊香味蔬菜的兴趣,并鼓励他们与父母一起寻找答案。
(二)利用自然角、科学区、科发室等设施,鼓励幼儿细心观察,提出问题。
自然角、科学区、科发室中,材料丰富,幼儿可以在看看、玩玩中学到很多知识,尤其是一些蕴涵科学原理的自然现象、小制作等,幼儿在观察、游戏的过程中会生成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如孩子在玩科学小游戏“翻跟斗的小人”的时候,会提出问题:“为什么圆柱会滚到下面去呢?”“为什么两个圆柱上的小人翻跟斗的速度不一样呢?”在孩子产生这样的疑问的时候,教师可抓住机会引导幼儿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自己尝试着解答。
(三)结合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进行有主题的专项探究。
幼儿园每年都会有一些传统的、特殊的活动,我们可以结合这些活动,让幼儿在浓厚的活动氛围中进行有主题的专项探究。如在幼儿园第三届科技节“奔驰”开展过程中,幼儿对“车”的兴趣日益骤增,我们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车进行观察比较,同时利用日常生活加以引导,鼓励他们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如在观察特殊车辆时,幼儿在了解了警车、救护车、洒水车都有笛音后,提出问题:“这些笛音有什么用?”“为什么这些车有笛音,而其他车没有呢?”提出问题的过程其实正是思考的过程;在幼儿园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学校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如进行垃圾分类、废旧电池回收等,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机会,让孩子通过自己思考、和家人一起寻找答案等了解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种类及其原因,明白废旧电池的危害等,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查阅资料的兴趣。
(四)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偶发事件,鼓励幼儿提出“为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心,你就会发现问题无处不在。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方面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如在吃饭的时候,很多幼儿挑食,不喜欢吃胡萝卜,我就对他们说:“胡萝卜很有营养,小兔子最喜欢吃?”孩子就问:“胡萝卜有什么营养?”“小兔子为什么最喜欢吃胡萝卜?”春天来了,很多孩子在散步的时候发现光秃秃的树上长出了好多新芽,而且这些新芽慢慢变成树叶,他们就问:“为什么春天树叶发芽,冬天不会发芽呢?”当孩子提出类似问题的时候,我都会先请孩子们讨论,但不会当场对他们的答案进行判断,而是鼓励他们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求证,在第二天再次进行交流。
(五)开展“我是小博士”活动,增强幼儿探究兴趣。
每个星期,我们都会给幼儿出几道他们比较感兴趣的问题,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找到答案,然后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交流,我们会给认真思考、认真准备的幼儿以小小的奖励。这样的活动不仅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增强了他们探究的兴趣,更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幼儿的探索范围逐渐扩大,思维越来越活跃,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二、查阅方式
只要给予指导,查阅资料,小班孩子也能行。由于思维发展、社会经验、阅读操作技巧等方面的局限,小班幼儿很难(或者说不可能)独立查阅资料找到所需的问题答案,但是,在孩子周围有很多资源(如老师、家长、同伴、幼儿园、社区等)可以利用,如何挖掘可利用的资源,如何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为幼儿的求知提供帮助,从而不断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我们关注的又一个焦点。本阶段我们把研究重点集中在教师、家长等成人对幼儿查阅活动的帮助上。
(一)教师、家长等直接参与、指导幼儿的查阅活动。
案例一:有一天,自主游戏时间到了,雯雯来到了自然角,突然惊奇地大叫:“老师,老师,我的芦荟怎么变黄了啊?”“呀,这只小乌龟死了!”“这花瓣也快掉下来了。”她看着看着脸上露出难过的表情,“怎么会这样啊?”我问她,她摇了摇头,我鼓励她自己去书上找找有没有她想要的答案。一会她拿了一本书跑来告诉我:“老师,这本书里也有乌龟的,但是这字我不认识。”我一看,果然书上有介绍乌龟的,说乌龟是要冬眠的,于是我念给她听,她又问:“老师,什么是冬眠啊?”我回答:“你很聪明,回家想想办法找到答案。明天你来告诉我好吗?”于是她就不再问了。
第二天,她高兴地告诉我,原来乌龟不是死了,而是在睡觉。
分析:小班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寻求大人的帮助,而没有自己查阅资料寻求问题的意识。在她向我询问的时候,我就直接告诉她可以通过查阅书籍的方法找答案,让她在脑海里初步形成查阅的意识。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幼儿才会对此产生兴趣,并通过不断练习提高技巧。小班幼儿由于不认识文字,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势必会遇到困难,因此,为幼儿提供画面内容形象、生动的书籍比较好,而且在查阅时需要教师或家长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当孩子遇到一些比较深奥的问题时,成人还需要用一些儿童话的语言,采取一些策略(如打比方、做实验等)来帮助孩子理解,满足他们的求知、求真欲望。
在解释“冬眠”这一问题上,我还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查阅,激励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帮助幼儿提高查阅技能与探究能力。
(二)教师、家长等通过提供材料、创设环境为幼儿的查阅活动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