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业经济区域结构的现状与优化对策分析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_david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让区域的产业转型升级不断被促进,持续的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为国内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改变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进入新世纪后,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工业经济的区域结构比较平衡,协调性较好,但是不可否认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一定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有延续重工业的发展思路、工业空间的分布水平层次较低、没有有效的集中产业、产业增长模式仍然比较粗犷。在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尤其是需要面临资源的紧缺和环境保护的约束,对工业经济区域结构的优化以迫在眉睫,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强化规划和引导,努力寻求政策的支持,不断地引导产业的升级亦或者转移,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的推动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并让工业经济区域结构趋于合理。
  当前,从整体上来看国内工业经济区域比较平衡,也具有较强的协调性。但同时,随着国内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注定成为其内在要求,国内范围内很多区域的工业发展以及在对结构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暴漏很多的问题,同时也新增了很多的挑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怎样让区域内工业结构调整升级得到促进,有效的对工业区域结构进行优化,也不仅是政府面临的难题,也是理论界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对国内工业经济区域结构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就国内工业区域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路和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国内区域工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中国工业经济区域结构的现状
  1、工业区域结构趋于均衡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的区域布局总体上趋于平衡,不断由高度集中的沿海区域向中部和西部转移,充分的发挥在中西部有优势的工业增长潜力,一批新的工业增长极不断涌现,一些具有多元化的区域工业格局也不断出现,国内区域结构显现出比较有序的平衡态势。
  2、工业区域结构协调性增强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不断地加快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进度,不断地优化产业结构。在国家相关政策的主导下,各地区发展较快的产业主要有:先进的制造业、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等,这些产业的出现让区域工业结构更加优化,更进一步的增强了工业区域结构的协调性。
  3、产业转移呈现出加快趋势
  最近几年,国内东部地区的产业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的速度较快,转移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产业层次也日趋提高,这在工业区域结构优化升级的促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之所以要进行产业转移,主要是这可以让产业以市场经济为主导,以内在的经济联系为依托进行布局,让区域行政的限制进一步减少,从整体上有效的发挥各地区产业的优势,合理的对区域分工以及对产业转型进行升级有较大的意义。
  4、新的工业增长极形成
  在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些关键的如“城市群”和“经济圈”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这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后,国内产业布局趋向于城市群和大都市圈转移,当前,国内重要的增长极是三大经济圈。尤其是近些年来,由南向北的产业转移趋势不断增强,国内其他区域工业落后于沿海地区的局面有所改变,当前区域投资的热点区域是环渤海地区,该地区和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形成“三分天下”的区域增长局面。与此同时,新的工业增长极在某些重点优势区域中出现。
  二、中国工业区域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路和对策
  1、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
  在区域内实施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战略,对工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让主体功能规划在空间发展和布局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并强化其战略性、约束性以及基础性。对人口的分布、经济的布局、国土资源的使用以及城市化的格局在整体上进行统筹,在一些适合的区域引导人们和经济进行转移,尽可能的让生态发展和农业得到保护,让经济、环境、人口可以协调发展。在整体上建立区域的发展战略,对不同区域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因地制宜的进行各生产要素的流动,区域间也要不断的深化合作,让区域的互动发展处于良性的循环之中,切实的对区域发展的差距进行缩小。
  2、积极引导区域产业转移
  目前,在空间上我国的产业和人口分布并不匹配,推进产业转移有利于协调人口和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区域结构。就东部区域来讲,我们从“十二五”规划中就可以看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以及先进的制造业是重点发展的对象。对东部区域中不适合发展的产业适时的转向中部或者西部区域,同时中部和西部区域也要对自身的优势充分的发挥,科学的承接来自东部区域或者国际上的产业转移。同时,西部区域要对资源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大力开展特色产业,立足国家能源基地的定位,对资源进行深加工。由于中部区域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外界普遍认为其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最佳区域,不仅区域上具有优势,在建设上也是承接最佳的选择。所以,产业转移给中部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这对中部区域产业的优化和经济的转型具有较强的意义。
  3、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要想让循环经济的目标实现,就需要在科技上加大投入,对节能减排的相关技术、设备要大力的发展和推广。不仅要对落后的设备和污染较高的企业给予淘汰,还要充分的发挥市场的作用,对法律、经济等必要的行政手段综合运用,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能源消耗等指标的约束作用进一步强化,对落后产能的鉴定标准不断完善,市场准入条件不断严格,加快研究让落后产能推出市场的相关机制和制度。一些需要大量消耗能源并具有较高污染的企业如:矿业、建材、造纸等行业,不断的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进行研究,让能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地提升,不仅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废物的排放,更要降低废物排放中有毒有害成分的含量。与此同时,对政策机制我们要进一步的完善,在区域内实行分类管理的政策,根据区域的不同实行不同的绩效评价;对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改革要不断地深化,出台的相关制度要不仅要有利于生态保护更要有利于污染的防治等。同时政府在其中不但要在政策上进行指导,同时也要有一定的财政支持,对相关企业在引导的基础上给予扶持,科学的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们要从各方面对工业区域结构进行调整,调整的根本就是区域结构的优化,这样才能更好的优化工业区域结构,实现国内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唐山市曹妃甸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其他文献
委婉语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段,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本文从委婉语的定义、特点出发,着重分析英语委婉语在社会交际中的功能,以期加深对英语委婉语的理解,促进对它的使用。
项目质量一成本管理是项目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的有效结合,是一种具有双重特性的管理体系,它要求在实施质量管理的同时注重项目成本的控制。同样,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也要关注
前言  技术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核心,只有不断创新技术,企业才能不断进步。近年来中国钢铁服务产业的技术研发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高铁企业的技术创新力不够,这严重制约了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科技创新在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建立高效研发体系、完善产学研合作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利用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措
中国在线教育的发展进入快速通道,在线教育的IT技术应用改变了教育方式,使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随时随地为上网的人所共享。本文着重研究目前中国在线教育背景下的网络培训企业
本文特介绍国际商会新修订《2010通则》,对其新变化予以重点介绍,并分析新通则给外贸企业带来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以更好的服务外贸经营活动。
1、克拉玛依市城市发展现状  1958年5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克拉玛依正式建市,城市发展50多年来,克拉玛依从当初“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戈壁荒滩,发展成为一座经济充满活力、环境充满魅力、社会繁荣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宜居城市。  近年来,克拉玛依科学审视自身优势条件和现实基础,提出了立足中国西部,面向中亚、西亚、南亚,放眼非洲、俄罗斯,把克拉玛依打造成为世界石油城的战略目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