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三维不连续裂隙网络及其逆建模方法

来源 :地球科学 | 被引量 : 80次 | 上传用户:bobo82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拟合实测的二维裂隙编录图和钻孔裂隙编录图,优化裂隙三维大小和密度参数,使模型能够准确再现野外所观测到的实际现象,包括开挖面和钻孔上不同裂隙的数量、密度和长度.通过计算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由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在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的首府巨港市投资建设的燃气电站项目,作为国内知名的以BOOT(建设-拥有-运营-转让)方式在境外投资建设的燃气电站项目,在我国的工
为了减轻起重机主梁自重,提出了基于多进化行为粒子群算法的主梁轻量化设计方法。建立了主梁轻量化设计模型,使用罚函数将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非约束优化问题;以粒子群算法为
选取了湖北英山东冲河含有含水矿物黑云母和角闪石的退变质榴辉岩块状样品,在0.1 GPa的恒压下,分别进行了 750、800、850、900℃四个温阶、恒温加热4 h的开放体系的脱水部分熔融实验.熔融从含水矿物的脱水暗化开始,850℃时出现玻璃质熔体.镜下观察显示,熔体主要分布在后成合晶边界、熔融程度最高的样品顶端、石英颗粒边界及裂隙内部这3 个局部熔融体系内.受局部体系内部物质组成的控制,同一温阶
滇西南昌宁—孟连带牡音河组硅质岩已进行了较好的生物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 ,表明为中三叠世深水盆地沉积 ,但对其沉积构造背景存在不同的认识 .本文尝试用分子有机地球化学方法 ,并辅以无机地球化学的手段 ,研究牡音河组硅质岩的物源环境 ,分析沉积区构造背景 .研究结果表明硅质岩中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较宽C14 —C36 ,且具双峰型分布模式 ,说明其有机质为陆生高等植物和水生生物混合来源 ;萜类和甾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