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心血管系统疾病

来源 :心血管病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ia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目前已证实其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以心血管系统受累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心肌炎和心肌梗死等.有基础心血管疾病者罹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重症比例更高,死亡风险更大.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 与手工法对比,评价迈瑞BC-69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对胸腹腔积液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某肿瘤专科医院患者胸腹腔积液标本112例.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仪器法)与改良牛鲍计数板(手工法)进行红细胞、有核细胞计数及分类,观察两种方法的计数结果的相关性和偏差.结果 无论血性或非血性胸腹腔积液标本,红细胞(RBC-BF)手工法与仪器法计数均有较强的相关性(rs分别为0.989、0.973).与手工法比较,血性标本红细胞仪器法计数较非血性标本一致性
肺血栓栓塞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在全世界范围内二者的发病率很高,肺血栓栓塞症亦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疾病.目前在指导临床应用中生物标志物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合理选用生物标志物并正确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的侧重点,尚缺乏系统性的认识.现对不同生物标志物在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药物治疗及起搏器等进展,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得以治疗,患者的预后得以改善,但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则逐年上升.近年来针对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出现了许多新的药物,显著降低了该类患者的死亡率,现针对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进行综述.
传统的危险因素已不能完全预测心血管疾病(CVD)的发展,最新研究表明,造血系统的体细胞突变与CVD之间存在以前未被认识到的联系.炎症反应是CVD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而动物模型显示,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CHIP)的相关突变放大了炎症反应,同时CHIP患者炎症标志物水平升高,增加了CVD风险.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CHIP患者的管理已成为一个迅速兴起的热点,因此深入探讨CHIP致CVD的机制有重要临床意义,也为今后寻找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