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物的慈善道德认知度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wang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社会质疑慈善的公信力时,媒体上会出现郭美美、卢美美、宋基金等一系列典型例子,甚至把小悦悦事件、老人跌倒了为何没人敢去扶也作为慈善缺损的例子,通过互联网传遍全国,从而导致2011年公益机构的捐赠款大幅度下降。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2012年从中央媒体开始,无论是“新闻联播”还是“身边的感动”还有各种报刊相继推出了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好医生陈菊梅、最美卫士高铁成、最美司机吴斌等一系列正面人物,最近又继续推出扎根山区和边远艰苦地区的多位最美乡村教师典型等慈善楷模和道德榜样,“最美”几乎成了人们的口头禅。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主席 “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9周年,全国上下再掀学习高潮,雷锋的“复活”及其传人郭明义的走红,确实重新凝聚了社会的慈善道德形象,万众一心的精神力量,让改革开放30多年出现的负面消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遏制。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即没有特殊哪有普遍,没有个别、哪有一般。“文革”前的雷锋,在那个年代就是从千千万万个雷锋式战士中筛选发掘出来,并经中央领导人肯定的“楷模”。雷锋简单的经历和短暂的生命,相信毛主席也未必见过他。但经革命领袖的号召,足足影响了几代人的精神世界。雷锋身上的利他主义精神无疑穿越了时代的空间而具有永恒的价值。与雷锋不同的,今天如此多的“最美”人物的发现、肯定与褒奖却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
  慈善楷模要得到道德的广泛认可,真正起到感召与鼓舞,必须符合“真”、“善”、“美”三要素。
  “真”是最基本的条件。它要求慈善楷模的道德及其事迹首先要真实可信,不拔高也不贬低。过去,受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向影响,典型人物存在着有意拔高,脱离真实人物的本来面目,而公众就会质疑其真实性。有时对真实的人物和事迹也心存疑心。如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为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一辈子默默无闻地埋头科研,平时衣着朴素,像个老农,应该称得上是慈善楷模,就因为他喜欢玩汽车,有人在网上发帖认为宣传部门拔高了他,把他描绘成“高、大、全”的人物。这岂非咄咄怪事!当你没饭吃时,再想到他的贡献,就已饿死了。
  “善”要求慈善楷模的行为举动符合高于社会的道德要求并具有社会感召力,能够激发普通人的向善之心,起到孟子所说“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的激励效果。如中国首善陈光标推行他的“高调”慈善理念,希望带动先富起来的人群都参与到慈善行列中来。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尽管他捐了近14亿元,甚至在巴比晚宴上承诺死后裸捐,令两位美国首富大吃一惊后,却遭到不少人非议,甚至扬言要查他的捐款帐,而非议陈光标的那些人却连一毛钱也没有捐过。这是何等的不道德。
  而“美”要求典型人物的表现能满足社会公众的价值审美观,能够为公众所欣赏并打动公众的内心世界。笔者上世纪六十年代毕业于复旦大学,听闻前年全校推选建校105年来最美校长,而结果不是多数人预料的《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位翻译者陈望道,也不是闻名于世的数学家苏步青和刚刚去世的中国科技奖最高奖得主谷超豪,而是相貌平平、个头矮小、去世多年的物理学家谢希德。谢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从美国归来,为中国表面物理和流体力学的发展作出了令科学界敬仰的贡献。这本身就是慈善的卓越典范。她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勤俭治校,诚意待人,没有一点校长的架子,为复旦学子出国深造殚精竭虑并争取了众多的学生学成归来,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军人才。全校绝大多数师生认为谢校长温润如玉,体悯人才,她是真实的“美”,内心的美,而不是外表的“美”。
  具备了“真”、“善”、“美”三个条件的典型人物,应该说都是慈善人物,只要他们能够经得住时间和历史的检验,才够得上社会道德的认知度。本文开头引述媒体宣传的众多“最美”者都是因为满足了“真善美”的要求,这与雷锋具有相同之处。
  “最美”人物的发现与宣传,与以往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而“最美”人物的最终产生都是草根民众通过网络渠道广泛参与选择的结果。媒体则顺势而为,快速报道。“草根”的筛选更符合群众的道德要求和价值审美,反映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普遍的人性光辉,兼具美与善的双重特点。“最美”人物的事迹被传颂之前,毫不起眼,默默无闻,他们只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社会并未以“完人”要求他们,但普通人、平凡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更可展现其道德的光辉与人性的魅力。“最美”感动于我们的恰是这样一种基于普遍人性的善与美,是人格之美、道德之美。“最美”向人们提供了当前我国慈善道德的认知度:当今中国社会,道德基础是深厚的,是非标准是分明的、主流道德是向上的。
  明确主流,并不是代替慈善和道德的自省与追问,而是要求每一个有良知的人用人生写好自己的道德心灵史,这不能靠“最美”,而要靠行动。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初从浦西远眺浦东陆家嘴地区。那时候,两岸的巨大差异使上海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徐义根/摄)(上图)上海浦东陆家嘴(下图)  “工商业浦西、农业浦东”的刻板印象,有意无意间令近代以来浦东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点点滴滴被悄然掩盖。  1910年,上海文人陆士谔出版了他的幻想小说《新中国》,时人眼中,书中所言可谓天马行空,脑洞大开。书中主人公梦中所见的浦东景致:黄浦江上大
我们的人生之路总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到底哪一朵花是最娇艳的?有人说荣誉证书,有人说给予他人温暖的阳光……而我认为人生路上最娇艳的那朵花就是知恩图报,感谢那些使我们受益的人。是的,学会感恩,是一种美德;学会感恩,更是一种心灵对生命的许诺。  “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铭记感恩。他人给予我们帮助,就当尽力回报。感恩,让生命之花怒放;感恩,让心与心离得更近。在现实生活中,“她”
中华慈善总会  ▲6月7日,民政部和中华慈善总会网站发布“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最新动态:截至2012年5月底,《慈善读本》已在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40多个市(地、州)的近千所中小学相继推广,得到了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的普遍认同,惠及学生近百万。同时,“慈善文化进校园”征文活动进展顺利,《慈善》杂志社近三个月共收到来自四川、陕西、贵州、辽宁等省的25所试点学校的500余篇征文稿件。征文来稿
去年11月,我校有幸被定为首批《慈善读本》受赠学校之一,共赠给我校1200册读本。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用好《慈善读本》,从小培养青少年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我校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实践,在慈善文化进校园理念的引领下,把慈善文化充分地融入到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在学校初步形成了一种积极进取,团结互助,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良好风尚。  一、领导重视
每每看到关于山区教育的困顿、老师的艰辛、学生上学之不易的文章和报道,总是让我心情难以平静……和城里的孩子相比,山里的孩子太需要帮助了。  想去山区支教的愿望,常常闪现在我的脑海中。  今年年初,看到黔灵毕节地区一位老师写的一篇文章《村校琐记》,记载曾经工作过的一所山区小学,条件艰苦,吃水困难,孩子们常常因为路途遥远而不能回家吃午饭,只好带点又干又硬的土豆充饥……  我与作者联系上,表达了我长久以来
被老百姓称为:每年夏天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强的慈善助学活动。  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同志称赞为“在社会有很大反响”。  被中华慈善总会誉为“慈善组织与新闻单位成功合作的一个范例”。  “爱心成就梦想”慈善助学活动是天津市慈善协会与各区县慈善协会联合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城市快报》共同开展的、资助全市困难家庭中考人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人学学费的品牌慈善项目。  这项助学活动
5月6日,多地中小学正式开学。这些在家“宅学”数月的孩子们,重新回到了久违的校园。这是一次迟到的开学,也是一次非常的返校。  在武汉中学,教辅人员及高三老师早晨6点半已在校门口等待学生,并为学生准备了由钟南山院士推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以及百年校庆纪念品。  在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门口,同学们整整齐齐排成一个“方阵”等待进校。红外线测体温、智能喷雾式手部消毒机洗手,学生们“鱼贯而入”
3月19日至24日,山东省慈善工作座谈会在苍山、滨州、莱州三地分别召开。山东省慈善总会会长谢玉堂,省民政厅副厅长、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玉亮,省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王庆红,省慈善总会办公室副主任王晓,17个市慈善总会会长和办公室主任出席会议。各市慈善总会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该市2009年慈善工作情况和2010年慈善工作打算,并就2010年慈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进行了研讨。  与会同志分别
为进一步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加强社会监督,规范全省各级慈善组织行为,建立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保护慈善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山东省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山东省慈善总会会同全省十七市慈善总会制定的《山东省慈善总会系统自律办法》于9月20日颁布实施。该《办法》共分六章二十条,从工作原则、职业操守、检查监督、信息公开等方面提出要求,并围绕善款募集、使用和信息反馈等慈善工作的关键节点,强化专门监督、媒体监督
新区,比城市建成区还大,这是怎样的雄心?  经过数年酝酿和反复论证,2019年7月9日,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宁波前湾新区,划定前湾新区的空间范围。  展开杭州湾地图,可见前湾新区正处于环杭州湾大湾区的几何中心。604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展露了再造一个大宁波的雄心。  前湾新区获批,意味着这个高能级功能性平台启动引擎——集湾区经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沿海开放带、长江经济带及“一带一路”等诸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