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格《钢琴奏鸣曲Op.7》第一乐章演奏版本比较分析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爱德华·格里格;《钢琴奏鸣曲Op.7》;演奏版本
  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1907),是19世纪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他出身于挪威卑尔根的一个商人家庭,曾到德国的莱比锡音乐学院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了舒曼、门德尔松、肖邦等作曲家的音乐风格的影响。回国后在挪威民族音乐家诺尔德拉克的引导下,开始钻研挪威民族音乐,将挪威民族音乐和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相结合,继承和发扬挪威音乐,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代表作有组曲《培尔·金特》、钢琴曲集《钢琴抒情小品》、钢琴组曲《民间生活场景Op.19》等。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只创作了《钢琴奏鸣曲Op.7》这一部钢琴奏鸣曲,这部作品创作于1865年,作品中有着德奥音乐风格的同时,又增添了挪威民族音乐的要素。作品共分为4个乐章,本文以第一乐章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3个演奏版本。分别是:由伊娃·纳达尔演奏,BIS唱片公司于1987年录制的版本:由阿利西德·拉罗查演奏,黛卡唱片公司于1970年录制的版本,以及由埃纳尔·斯汀·诺克伯格演奏,拿索斯唱片公司于1995年录制的版本。笔者将对这三个版本进行比较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对此作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演奏把握。
  一、格里格《钢琴奏鸣曲Op.7》第一乐章本体分析
  《钢琴奏鸣曲Op.7》的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为奏鸣曲式,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四个部分,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一)呈示部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以弱力度进入.左手采用分解和弦织体,从主属布局的和声上和十六分音符的密集节奏型上来看具有动力性。右手主题句子绵长,气息宽广,起伏很大,仿佛在向我们展现挪威高原山地风光画面。(见谱例1)
  经过左右手琶音交替后,力度逐渐加强,主部主题以坚定有力的双手八度再次出现.然后通过半音模进的手法使力度和情绪逐渐上涨,在双手齐奏柱式和弦的部分达到最高,再逐渐回落进入到连接部。
  连接部的旋律非常具有格里格作品的特点,将旋律分割为两小节的短句,这种作曲方式取材自挪威民歌,短小动机不断模进重复叙述,为副部主题进行铺垫。除了短句,还有持续音的运用,通过低音的持续延长来模仿挪威的民间乐器哈丹格尔,哈丹格尔提琴是有共鸣弦的,这种形制特点使哈丹格尔在演奏时可以发出独具特色的共振音响,这种特点被格里格引用到钢琴作品里就体现在持续音的运用。(见谱例2)格里格主要在主、属、下属三个音上使用单声部持续音,谱例2中的单声部持续音就建立在属音上。
  进入副部主题后左手织体又变回具有动力性的十六分音符节奏型的分解和弦,但在主题旋律上和力度上要比主部主题更为柔和、平缓。调性从原本的e小调转到关系大调G大调,丰富了调性色彩。
  (二)展开部
  展开部的第一部分从呈示部主部主题发展而来.这里调性转变为E大调,采用模进手法和不同的伴奏织体,通过力度的变化,使音乐更有张力,并为第二部分的情绪变化作铺垫。第二部分从原来的2/4拍变为6/8拍,采用了复调织体,94-105小节先是将调性转为降a小调,之后从106小节开始转回e小调。转调和离调使音乐色彩更丰富,具有浪漫主义时期和声多元化的音乐特点。第三部分双手震音演奏,通过力度和速度的变化使音乐向前推进。
  (三)再现部和尾声
  再现部在结构上作了一个减缩再现,缩小了规模,整体的乐思构成和呈示部基本一致。最后是推上高潮的尾声,首先是速度上加快了,节奏型也富有动力性。尾声的和声色彩变化非常丰富且频繁,可以看到尾声部分是整个乐章中格里格所运用到的挪威民族音乐特征的集大成.对短小动机的模进和重复、以及低音持续音的运用。如第216-223小节,双手快速交替演奏的半音化进行的同时左手低音保持,将短小的片段重复、模进让音乐向高处推动,最后以强奏的柱式和弦结束。
  总的来说,格里格的《e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延续了古典主义时期的曲式结构和特点,在调性和和声上有着浪漫主义时期的特征。与此同时,又加入了挪威民族音乐的要素,造就了格里格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色。
  二、三个演奏版本的比较
  (一)演奏版本介绍
  伊娃·纳达尔(1927年5月10日-2006年9月3日)是一位挪威钢琴演奏家,以对爱德华·格里格的钢琴作品的诠释而闻名。在1977-1980年间,她为BIS Records公司录制了格里格所有的钢琴作品,唱片于2006年重新发行。笔者要研究的伊娃·纳达尔的演奏版本选自BIS唱片公司发行于1987年的专辑“Grieg:Complete Piano Music,V01.4”。
  阿利西亚·德·拉罗查(1923年5月23日-2009年9月25日)是西班牙钢琴家和作曲家。她被认为是20世纪伟大的钢琴传奇人物之一。路透社称她为“历史上最伟大的西班牙钢琴家”,《时代》称其为“世界上最杰出的钢琴家之一”,《卫报》称其为“当时的领先西班牙钢琴家”。本文将分析研究她于1970年为黛卡唱片公司录制的专辑“Grieg&Mendelssohn Recital”中的演奏版本。
  埃纳尔·斯汀·诺克伯格(1944年4月25日一)是挪威古典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1975年至1982年,他被任命为汉诺威剧院和音乐学院的教授,并于1982年被任命為挪威音乐学院的教授。本文研究分析的演奏版本选自其为拿索斯唱片公司录制于1995年的专辑“Grieg:PianoSonata,Op.7/Stimmungen/4Piano Pieces,Op.1”。
  (二)演奏版本比较分析
  1.速度比较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三个演奏版本在速度上的对比.统计了三位演奏者演奏的曲目总时长和不同段落的用时,如下表所示:
  通过上表可以明显看出,三个版本里速度最慢的是伊娃·纳达尔的演奏版本,拉罗查和诺克伯格的演奏速度相差无几,个别段落拉罗查稍快一些。第一乐章谱面标注的速度是中庸的快板,三个演奏版本的速度都没有脱离谱面标记速度的范畴。   从细节上看,拉罗查和诺克伯格的演奏版本在速度上都比较均匀,伊娃的速度处理上相对来说比较自由,会在很多地方加入渐慢渐快的处理。呈示部主部进入的时候拉罗查和伊娃都有一个放慢的处理,但拉罗查的慢速处理只限于第1小节,而伊娃则延续到第6小节,拉宽乐句的气息,并且从第7小节开始加快至原速度。13-16小节的所有八度齐奏都做了放慢的处理(见谱例3),并在第16小节做渐慢,这些都是其他两个演奏版本没有的速度处理。
  在呈示部的连接部和副部里,伊娃一如既往地有相对自由的处理,在稳定节奏的基础上做松紧的处理。在第65、66和80小节(见谱例4),谱面上有标明速度的变化,三位演奏者都有遵循谱面,但诺克伯格在第80小节需要渐慢的时候做了一个加速之后再渐慢的处理。
  到了展开部,三位演奏者在速度的处理上都比较自由,会适当做渐慢或加速处理,丰富音乐表现力,伊娃的处理相对来说要更夸张一点。再现部的速度处理大致上与他们演奏呈示部时是一致的。尾声部分谱面上的标注从中庸的快板变成更快一些的快板,使音乐更具有动力性,将情绪推上最高潮至结束。三个演奏版本里,速度最慢的是伊娃的版本.并且在个别乐句中如209-215小节会有放慢的处理。而拉罗查和诺克伯格的版本基本上保持着较快的速度一直到结束,在第225小节稍微加快了一点速度。
  2.力度比较
  第一乐章本身在力度上变化非常多,极具戏剧性,三位演奏者演绎这首作品时在力度的处理上差异还是比较多的。首先看呈示部,主部部分诺克伯格的力度處理虽然遵照着谱面,有强有弱的对比,但比起另外两个版本来说对比度没有那么大,相对平缓一点。拉罗查的演奏版本在强的乐句和弱的乐句的对比处理上是三个版本里最夸张的.戏剧性最强。伊娃的演奏版本力度变化比另外两个版本频繁,较短的片段里做较大的强弱对比。
  呈示部的连接部中36-44小节是两小节短句的模进.拉罗查演奏每个短句时都会用不同的力度,使音乐更有层次,层层递进。诺克伯格和伊娃的版本这一段相对来说变化不是太明显。呈示部副部主题处理三个版本在力度处理上差不多,进入展开部之后,是一个呈示部主部主题材料的模进三次.拉罗查的版本是第二次模进力度比第一次稍弱,第三次模进力度稍强:伊娃版本第一次出现主部主题和第二次模进时力度一致,第三次模进力度稍强:诺克伯格版本是第二次模进力度最强.形成一个力度逐渐加强又减弱的起伏。
  展开部第二部分是两个长句子组成,两个乐句材料和结构相同。三个演奏版本在力度的处理上有相同的地方:第一句力度变化更多,起伏更多,第二句整体上是从弱渐强再回到弱力度。不过在细节上还是有差别的,演奏第一句的时候很明显伊娃的力度变化要更加夸张一点,第二句整体的力度比第一句稍弱。拉罗查版本里第一句和第二句整体力度相差不大.但展开部第二部分的最强音在第二句里。而在诺克伯格的演奏版本里演奏第二句比第一句用的力度更多。展开部的第三部分谱面上标记了从弱力度渐强到ff力度,在第127-128小节渐慢渐弱。拉罗查的版本和诺克伯格版本都是渐强至第126小节达到最强力度,伊娃版本则是在第124小节就达到ff的力度并延续到第127小节。拉罗查的演奏版本强弱力度差异比较大,戏剧性强。
  再现部与呈示部的细节处理基本一致.再现部主部整体力度比呈示部稍弱一些。尾声部分三个版本在力度处理上大同小异,拉罗查的演奏版本的节奏重音处理得更清晰,使音乐更有节奏感,动力性更强。伊娃的演奏版本力度差异大.戏剧性强。
  三、三个演奏版本对演奏的启示
  (一)对作品速度的演奏启示
  音乐是建立在时间上的艺术.速度的快慢是音乐的要素之一。速度可以说是演奏者在演奏前要决定的第一件事,同时速度在表现音乐的形态和刻画音乐的性格方面起着非常深刻的作用。从三位演奏者的版本可以看出,作品的整体速度要建立在谱面标识出的速度范围内,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有自己的把控和解读。用不同的速度演奏出来的音响效果是不同的.拉罗查和诺克伯格的演奏版本的动力性明显要比伊娃的演奏版本强一些。笔者认为拉罗查的演奏速度(110)和诺克伯格的演奏速度(105)更为恰当,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期挪威的局势动荡,整部作品要表达的是格里格澎湃而坚定的爱国情感,所以第一乐章整体上是气势磅礴,激进又动力十足的。
  除了对整体速度的把控以外,乐谱上的一些自由速度记号.演奏时需要在不破坏整体的速度框架的基础上作出发挥个人风格的自由把控。此外,演奏者也在演奏中加入一些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在不破坏作品的平衡的前提下对一些长句子作速度松紧的变化。但是在快速的、富有律动感的音乐中,过多的速度变化只会损害音乐的整体效果。所以对于这部作品,不宜做过于频繁的速度变化,过犹不及,以免使音乐内在动力不足。
  (二)对作品力度的演奏启示
  音响的强弱也是音乐的重要因素之一.演奏力度的处理关系着音乐的表现力。从谱面上看,格里格的这首作品戏剧冲突强,强弱对比明显,整个第一乐章既有坚定、磅礴的气势,又有柔美、抒情的一面,体现了格里格作品的多样性。三位演奏者的演奏相比较而言,拉罗查和伊娃的演奏版本戏剧冲突更强,诺克伯格版本相对来说较为平淡。在演奏实践中,对于这个曲子的力度处理,笔者认为强弱对比可以做得夸张一些,演奏ff力度时手要做好支撑,这样发力时力量能集中起来不会分散,声音才有爆发力。到连接部和副部主题时要把力度弱下来,但弱的同时声音也要清晰不含糊,副部主题旋律优美,需要弹出歌唱性。
  演奏这首曲子除了需要强烈的戏剧冲突,还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力度布局。上文也提到过这首曲子很多相似的旋律片段,同样的力度记号在重复的过程中应该作出层次感,例如第37-44小节是重复模进后渐强到情绪高潮点,所以同样是p力度,第二次模进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加强力度。还有长乐句的力度处理,从三个演奏版本可以听出来,每一个乐句都不是从头到尾一个力度如此单调的,而是会配合呼吸稍作变化,这样音乐听起来更有表现力。另外,拉罗查的演奏版本里对节奏重音的处理非常的清晰.更能表现出作品独具挪威特色的节奏特征,韵律感更强,这点也很值得在实际演奏练习中去参考。
  结语
  本文主要以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0p.7》第一乐章的三个演奏版本的录音作为研究对象,对三个演奏版本的力度和速度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梳理音乐本体和对三个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笔者认为在实际演奏学习中,我们需要对乐谱进行细致的解读,建立对演奏速度的一个基本框架,在练习实践的过程中随着对作品内涵的深入了解可以对框架进行修饰,在合理的范围内发挥自己的个人特色,为音乐增添表现力。通过这次分析研究,为笔者演奏这首作品提供了理论的指导,解决了演奏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其他文献
To improve the connectivity of device-to-device(D2D)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lay-assisted vehicles,a multi-hop D2D relay selection strategy based on outage probability is proposed.The algorithm firstly clusters the relay users based on the distance of D2D
期刊
[关键词]中提琴:乐队表演:内声部  音乐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完整的发展体系,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人类的生活娱乐作出贡献。中提琴是一种古老的弦乐器,其音色处于中等位置,在大提琴与小提琴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表现力,富有浓厚的色彩,展现出独特的特点,尤其是在表达悲伤、忧郁等方面,更能凸显出独特的内涵,在提琴家族中展现出重要的地位。  一、中提琴概述  (一)乐队表演与中提琴  对于当前的音
[关键词]海门山歌;通东民歌;传承保护;创新发展  “江海门户”海门位于长江北人海口,它东傍黄海,南挽长江,江风海韵,气势浩荡。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任海门县令时曾作诗赞日:“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大江大海孕育着海门这方美丽的土地,滋养了海门千年的文化。海门的文化,本质上属于江海文化,江海文化是在江海变迁、沧海桑田的自然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类在顺应自然、改变自然的长期生活实践中形
言子,本名向燕,生于四川宜宾。籍贯,云南永善。发表诗歌、小说、散文、随笔百万余字。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北京文学》《散文》《天涯》《滇池》《作品》《红岩》《黄河文学》《广州文艺》《山花》《天津文学》《大益文学》《文学自由谈》等多家纯文学刊物。曾获多种文学奖项。作品被收入选刊、选本、年鉴、高考语文阅读试卷、中学课外阅读书籍。追求独立、自由、委婉、曲折、幽深、诗性的文学创作。现居四川绵阳。  脚已触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文艺工作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寄予越来越大的希望,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确定越来越明确目标的时代背景下,天津市音乐家协会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彰显.那么,新时期市音协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呢?就是发挥团结引导和联络协调工作职能,组织创作大量讴歌时代精神、鼓舞人们斗志的优秀作品;促进全市音乐人才的培养,推进天津市音乐艺术的发展,团结广大音乐工作者为天津的音乐艺术事业谱写新的华彩乐章.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  传统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充分展现出我国传统的精神风貌,传统音乐的形式也是非常丰富。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传统音乐的喜爱程度一落千丈,流行音乐逐渐成为人们狂热喜爱的音乐文化,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因此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传承危机。我国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相比之下可以发现,流行音乐已经基本实现了产业化发展,音乐公司、演唱会、音乐节等
[关键词]钢琴演奏;力度掌控;放松  一、正确理解力度和触键的关系  (一)手指触键的方法  增强弹奏力度的主要支撑来源于手指.手指的力量大小也直接决定了弹奏的力度,但是单纯地依靠手指力量的话是需要经过长时间大量的训练才能够实现,即使是这样,手指的力量也是有限的。然而,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手腕与前臂力量进行配合,就会大大减小手指力量的局限性。具体弹奏时,可以先将手腕和前臂比正常状态的高度再高一些,
[关键词]鼻咽腔;支点;口型;通道;韵味  一、科学用嗓、合理用嗓  人声的形成是发声器官协调工作产生的生理现象.这是通过运用气息和声带振动所形成的物理现象。由于人体发声器官各部都是柔软的肌肉韧带,不同于一般乐器坚硬,发声体也不如一般乐器具体.如钢琴声是弦槌敲击在琴弦上,琴弦振动产生,人体肌肉韧带不比琴键易控制,人声的控制在较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我们的感知器官,通过感知去调动身体各部位,又通过听觉反馈
[关键词]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歌剧;现状;传播;展望  中国歌剧,是中国人自己创作的以中国音乐、文学、戏曲等来演绎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人和事物。中国歌剧的创作既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又基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并充分借鉴了现代话剧的形式发展起来的,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近年来,国家的高度重视和资助,给中国歌剧创造了较好的发展空间,中国歌剧事业蒸蒸日上。文艺工作者更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方